加载中…
  
博文
标签:

于坚

论新诗的出路

诗学

邓程

文化

于坚评《论新诗的出路》

邓程的《新诗的出路》,是一本严肃的有作者自己独立思考和洞见的诗学著作。近年国内这方面人云亦云,言必斯基说,照抄西方理论、貌式玄奥,其实空洞无物者真是汗牛充栋。邓程令我眼睛一亮,尤其是他对传统诗学的梳理和重新解释,很受启发。
标签:

文化

<
style='text-indent: 2em;'><><><>


>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新诗



 

标签:

文化

我为什么提名伊沙为庸诗榜榜首

邓程

我不认识伊沙,对伊沙的为人也没什么成见。但选伊沙的《崆峒山小记》为庸诗榜榜首,是我提的名。

在我看来,伊沙不懂诗为何物,这是毫无疑问的。从他的成名作《车过黄河》始,到这首《崆峒山小记》终,产生的都是垃圾而已。《车过黄河》:

列车正经过黄河/我正在厕所小便/我知道这不该/我应该坐在窗前

标签:

文化

邓程回答诗生活网站问题

  1.请具体描叙一下你决定搞这个排行榜或者受邀做评委的前后过程,当时的情形和具体想法。

  邓程:去年年底我去海南开会,碰到何言宏,我们就排行榜之事深入交换了一些看法。这就是我参加2007年评委工作的由来。

  2.哪些作品在初选之列,请介绍一下相应的评选流程。整个评选中,你参与做了哪些事,并对哪些作品发言?如果和庸诗榜作者有个人恩怨,在评选过程中,你是如何回避的?

  邓程:在这项工作中,我做的工作很少。所有作者我全无个人恩怨。不过伊沙的《崆峒山小记》为庸诗榜榜首是我提名的。如果这对伊沙的写作心态有不利影响,我深表歉意。不过《崆峒山小记》确实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庸诗。

  3.目前只看到庸诗榜结果,没看到明确凭据,显然这很难服众,请问你的庸诗标准是什么?

  邓程:没有标准。不需要明确凭据。

  4.好诗人、名诗人有庸作是很稀松平常的事,就如平庸的诗人也会偶有好作品出现一样,请谈谈要拿这些“庸诗”作话题的初衷。

  邓程:当然。但就当今时代而言,最主要的
标签:

文化

2007年度庸诗榜
崆峒山小记(发表于《星星》2007年第2期)

标签:

校园

 2007年度好诗榜

    柏 桦 《水绘仙侣》(“中国学术论坛网”)
    宋 琳 《短暂的白昼》等(《城墙与落日》(中法双语诗集),巴黎Caracteres出版社2007年版)
    刀 《美女与摇头丸》(组诗)(“中国艺术批评网”)
    萌 萌 《萌萌的诗》(《诗歌月刊》2007年第3期)
    北 岛 《诗八首》(《上海文学》2007年第7期)
    郑小琼 《内心的坡度》(《钟山》,2007年第1期)
    李亚伟 《李亚伟诗选》(《诗歌月刊》2007年第1期)
    潘 维 《诗六首》(《诗刊》2007年第8期(上半月刊))
    叶丽隽 《这城市的斜阳照在我身上》(《九龙诗刊》2007年春卷)
    三 子 《村庄笔记》(《花城》2007年第1期)

    2007年度庸诗榜

妙赏唐诗,百年一人
——纪念林庚先生



近 代以前,文学研究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一为文献考订,一为诗文评点(像《文心雕龙》这样的著作不惟空前,而且绝后)。近代以后,从王国维先生开始,古代文 学研究才引进西方的研究方法,从而形成了考据、评点、西化研究三足鼎立的研究局面。到了上世纪50-60年代,西化的研究方式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考据 还因其有现实的需要而若存若亡,评点式的研究则已退化成为“鉴赏”而可有可无了。论者甚至以康德不懂审美却写出了旷代美学巨著而为自己不懂审美辩护。

    80年代以来,由于对西化研究方法的反思,古代文学研究出现了不大不小的“回归”热。阶级分析的方法确实已很难被正式发表的文章所运用,鉴赏辞典铺天盖 地,考据被重新确立了其重要地位。三者的位置进行了调整。考据恢复了它的重要地位;西化研究换上了社会学、文化学的招牌,理论上更新换代了,原型批评、结 构主义、阐释学、文化人类学纷纷登场;只有“鉴赏”,仍然被相当多的研究者看作可有可无,而且被认为是文学研究中不“科学”的标志。

    用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古代文学

(2007-10-12 22:04)
标签:

人文/历史

 

学问与黄色小说


我已经十几年没读过小说了。读的书成倍的增加,却仿佛与自己毫无关系。我以为是功利性的读书所致,没想到和时代相关。因为我生活在一个没有审美的行尸走肉的时代。这个时代,出版物数量空前增长,学者成倍增加,学问越发精致细腻,人人谈玄论道,满腹经纶。然而举目四顾,却是一片文化沙漠。

为什么?因为文学衰落了,没落了,粗鄙文化起来了。

《庄子》有一段话,讲了一个故事: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




  我已经在新浪BLOG安家了,欢迎你“常过来看看”,大家多多交流哦。我们可以一起把这里变成共同的心灵家园,像家一样温暖的地方。
  我会把一些新鲜有趣的东西记录下来一块与你分享,也希望你能够记住我的
BLOG地址,像老朋友一样经常过来做客——你可以把“她”添加到你的收藏夹中,也可以把“她”复制下来告诉你的朋友们。特别希望能通过你,让我认识更多的好朋友。如果还有不了解的,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拥有所有博客知识和维护技巧的博客帮助站吧:http://blog.sina.com.cn/help/ :)

  我的BLOG地址:  http://blog.sina.com.cn/dengcheng00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