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少儿

唐诗

教育

备课笔记

分类: 唐诗讲义草稿

今天,我们来讲两位在诗歌史上名头很响的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

先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梓(zǐ)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至今射洪县还有条大街叫伯玉路)。他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不过并不是贵族。一般来说,富家子弟很少用功读书,但陈子昂并不这样。据《陈氏别传》记载,他“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宾客,专精数典。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家庭条件较好的可以考虑用这个例子教育小孩吧?)大约在二十一岁时,陈子昂离开家乡来到长安寻求出路,同时入国子监学习。《唐诗纪事》记载了一则故事,说的就是

标签:

备课笔记

古诗词

少儿

唐诗

杂谈

分类: 唐诗讲义草稿

复习一下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晴光转绿蘋”,这里的“蘋”字很讨厌,有的版本写作“苹”,也有写作“萍”的,还有一种写法是把“蘋”的右下角的“頁”改成“页”的,也就是草字头下边一个“频”——这个字我打字打不出来,但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P1049)中的确找得到这个字,读音pín,指生在浅水中的一种蕨类植物,又叫“大萍”、“田字草”。为了讲述方便,姑且把这最后一种写法称为“简写蘋”。

在这个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蘋”字只出现在两个地方:一是在“苹”下,读音是píng,意思只是苹果、苹果树;二是在“简写蘋”下,读音是pín,意思就是前面说的蕨类植物田字草。也就是说,《现代汉语词典》认为“蘋”是繁体字,现在应该被这两个简体字取代了,因而没有给出单独的条目。

 

标签:

备课笔记

古诗词

王绩

少儿

唐诗

分类: 唐诗讲义草稿

前面我们提到过,初唐时期宫廷诗占据了统治地位,诗坛上到处是“靡靡之音”。但却有一位独立于这种风气之外,浑身带着山野泥土气息的诗人,这就是王绩。

一般的唐诗选本,要么选虞世南作为开篇,要么就是选王绩。许多文学史家都倾向于把王绩列为最早的唐代诗人,也许是考虑到虞世南大半辈子生活在隋朝吧。现在,我们就来讲讲王绩。

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出身于一个日趋没落的高门望族,隋末大儒王通是他哥哥。王绩一方面他渴望建功立业,为国家出力;另一方面,又喜爱简放自由,不愿忍受官场的约束,因此常以陶渊明自比,生活上、写作上都在向他学习。他的诗与宫体诗截然不同,经常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感情,写得朴素自然、情真意切。《野望》是他的代表作品:

 

   《野望》

 

标签:

杂谈

分类: 备课笔记

    这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三课,巴金名作《鸟的天堂》。早就听说过这篇文章,只是想不起来自己上学的时候有没有学过。似乎没有吧?

    先来看看课文: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

标签:

法布尔

昆虫记

翟华

蟋蟀的住宅

教育

分类: 备课笔记
    备课笔记的开篇是《蟋蟀的住宅》,这篇短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上册的第7课。因为儿子刚要上这一课,所以我就从这儿开始了,前几课以后再补吧。
    先把课文附在下面(以后我尽量都这样,而且网上找来的课文老是有很多差错,只要我发现的都会改正过来):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