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少儿唐诗教育备课笔记 |
分类: 唐诗讲义草稿 |
今天,我们来讲两位在诗歌史上名头很响的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
先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梓(zǐ)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至今射洪县还有条大街叫伯玉路)。他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不过并不是贵族。一般来说,富家子弟很少用功读书,但陈子昂并不这样。据《陈氏别传》记载,他“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宾客,专精数典。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家庭条件较好的可以考虑用这个例子教育小孩吧?)大约在二十一岁时,陈子昂离开家乡来到长安寻求出路,同时入国子监学习。《唐诗纪事》记载了一则故事,说的就是
标签:
备课笔记古诗词少儿唐诗杂谈 |
分类: 唐诗讲义草稿 |
复习一下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晴光转绿蘋”,这里的“蘋”字很讨厌,有的版本写作“苹”,也有写作“萍”的,还有一种写法是把“蘋”的右下角的“頁”改成“页”的,也就是草字头下边一个“频”——这个字我打字打不出来,但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P1049)中的确找得到这个字,读音pín,指生在浅水中的一种蕨类植物,又叫“大萍”、“田字草”。为了讲述方便,姑且把这最后一种写法称为“简写蘋”。
在这个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蘋”字只出现在两个地方:一是在“苹”下,读音是píng,意思只是苹果、苹果树;二是在“简写蘋”下,读音是pín,意思就是前面说的蕨类植物田字草。也就是说,《现代汉语词典》认为“蘋”是繁体字,现在应该被这两个简体字取代了,因而没有给出单独的条目。
标签:
备课笔记古诗词王绩少儿唐诗 |
分类: 唐诗讲义草稿 |
前面我们提到过,初唐时期宫廷诗占据了统治地位,诗坛上到处是“靡靡之音”。但却有一位独立于这种风气之外,浑身带着山野泥土气息的诗人,这就是王绩。
一般的唐诗选本,要么选虞世南作为开篇,要么就是选王绩。许多文学史家都倾向于把王绩列为最早的唐代诗人,也许是考虑到虞世南大半辈子生活在隋朝吧。现在,我们就来讲讲王绩。
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出身于一个日趋没落的高门望族,隋末大儒王通是他哥哥。王绩一方面他渴望建功立业,为国家出力;另一方面,又喜爱简放自由,不愿忍受官场的约束,因此常以陶渊明自比,生活上、写作上都在向他学习。他的诗与宫体诗截然不同,经常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感情,写得朴素自然、情真意切。《野望》是他的代表作品:
标签:
杂谈 |
分类: 备课笔记 |
标签:
法布尔昆虫记翟华蟋蟀的住宅教育 |
分类: 备课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