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少儿

教育方法

不在乎

微软雅黑

分解

小学教育

教育方式

教育

分类: 家庭教育

 

 

    很多家长很烦恼,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对什么事都不在乎,特别是学习上的事,表现的一点都不关自己的事的样子,小错误很多。从精神上看,就更让家长想发火,整天懒散,看上去没有什么进取心。做的好没什么表现,做的差也更加不会着急。这种状态,家长和老师总是特别想发火,但是即使被家长和老师骂了也还是一副不温不火的样子,真叫不少家长很无奈。很多家长都跑来咨询我,遇到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今天我就说一下我的方法。

    孩子表现的对什么事情都不在乎,这仅仅是表象,其中的真相就是孩子不自信。别看他表现出不在乎的样子,其实他很在意每次考试,也很在意拿奖。他整天懒散,没什么上进心,这就是一种表象,他是因为怕别人笑话他,那么用功还考的不好

标签:

少儿

家庭教育

尊敬长辈

苏霍姆林斯基

学校教育

分类: 教育理念

    今天看到微博上看到一段话,觉得十分有道理。这条微博也被转发了7000多次,我相信也有不少人从中领悟到了什么,微博的原文是这样的“如果你是一位父亲,下班回家,你会先向妻子还是孩子表达你的问候?请一定要先问候你的妻子,再去拥抱你的孩子。你要通过各种场合向你的孩子表明,你非常爱你的妻子。当你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时,你的孩子就自然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同时看到爸爸深爱妈妈也会让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让孩子学会关爱和尊重!“微博的内容很简单,我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当中的意思,今天我就想来说一说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

    我以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其他基本无从谈起。

每一个家长应该都有一个普遍的认识,就是父母是孩子一切教育的基础,在孩子有意识之后到上学之前,所有学到的东西或养成的性格习惯等大半都来自于父母,可以说,有怎样的父母就会有怎样的孩子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如果从小不好学,这也是与父母在早期的教育息息相关的,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加爱学习寻访了各种名师,但是他们不知道,家长自己对孩子爱不爱学习起着至

标签:

少儿

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

学习成绩

愿意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我个人最敬仰的教育家(没有之一),他有着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阅读他的书,让我获益匪浅。对于怎样才能使孩子愿意好好学习,他也发表了一些建议,个人觉得十分有道理,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校园里有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特别受老师的爱戴,也正因为受到老师的爱戴,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会特别用心去读书,成绩越来越好。而那些一直处于班级后几名的孩子呢,由于平时考试成绩不理想,经常被老师训斥或受到冷淡的对待,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会越来越冷淡。这是校园里的两个极端,但这两个极端却反映出同一个道理,那就是,孩子愿意在学习上付出多少是和周围的人有极大的关系的。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四年级学生柯里亚对我说:“我应当好好学习,我妈妈有心脏病。”这孩子感到,如果他的记分册里出现了坏分数,母亲就会伤心难过。他希望母亲能够心情平静。他知道,他能用自己的劳动安慰母亲的心,不要使她操心和不安。“要使孩子愿意好好学习,就需要赋予学习一种人情味,让孩子可以感觉到通过自己在学习上的努力取得的成就会让父母觉得开心,能够得到老师

标签:

少儿

中国

真话

教育界

童话大王

    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老师,在2010年的时候,发过一条微博,说的是“发生在北京一重点小学的真事:班主任要求同学匿名写出对她的感受,并保证不管怎么写她都不会生气。两位同学写了负面的。班主任阅后大怒,叫两人投案自首。全班无人吭声。班主任冷笑着念歌颂她的文章,念完一篇让文主拿走一篇。《风声》般的筛查。最后两负面文的主人暴露,从此噩运开始,生不如死。“

    这件事,我相信不少关注教育的朋友应该都有所耳闻,无独有尔,最近央视某女主播也发了一条微博,说的内容是“最近同事的儿子最近相当受挫。老师布置数学作业,告诉同学们,“你们可以选择做或不做。”结果,全班他是惟一一个没有做的,挨了批评。老师又布置作业,“给老师提意见。”结果,全班他是惟一一个实诚提了尖锐意见的,被老师虎着脸叫了家长。说真话和自主选择为什么成了社会的奢侈品,是因为从小被扼杀了。“

这些类似的微博都被转播了几万次,大家估计也都能明白当中的情况,中国目前的教育和中国目前的社会现状即使如此,说谎话才是主流。自然也有不少人非常反对这位老师的做法,认为他完全不

标签:

少儿

辩证唯物主义

情绪

激励措施

愿不愿意

小学教育

教育方法

教育

学习

    现在的孩子呀,实在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有个朋友来求助我,说自己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才上了1个多月学,就说自己讨厌上学,再也不想去学校了。家长们好说歹说,每天用小利益诱惑她,她才肯去上学,但是利诱的办法过一阵子就失效了。总有一些缺乏耐心的家长,这时候就会开始用凶,骂打等方式来让孩子去上学。这种做法,孩子受伤,家长也受伤……

    辩证唯物主义曾经教导我们,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要解决孩子厌学,就必须找到孩子厌学的原因,找到病根,对症下药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我这位朋友其实也知道原因,他说主要是孩子刚开始上学,学起来比较累,而且他们家对孩子上学前的要求一直比较低,也没让她上过类似的学前班,因此孩子平常的表现总是有点落后,而老师呢,比较喜欢那些学的比较快的孩子。因此,我朋友的孩子就害怕去学校,怕因为学的不好被同学看不起,怕被老师责骂。

    其实很多低年级的孩子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因为他们在学校的竞争环境下觉得压力很大,但是他们由于年纪小,又缺乏一定的舒缓压力的能力,就会表现为厌学情绪

标签:

少儿

藏金阁

少林寺

互联网公司

脑力劳动

教育

教育方法

小学教育

学习成

     曾经有一个段子,在网上火爆了好一阵子,出自一位程序员的微博,内容是“据说在每一个互联网公司里,都有一个扫地的老太太。很偶然地,当她经过一个程序员的身边,扫一眼屏幕上的代码,会低声提醒对方说:小心,栈溢出了(特指计算机编程过程中出现的数据结构栈存放超过了其大小的数据)”,因为这段文字的幽默性,掀起了互联网上一阵接龙。大家在看一些少林电视剧的时候,也会发现,少林寺武功最厉害的往往不是方丈,而是藏金阁扫地僧。故事自然不能全当真,但是不管是喜剧还是戏剧都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我们有非常多的人看上去十分的不起眼,可恰恰那些不起眼的人,往往才是专家,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

     我以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就该充当那些不起眼,甚至是漏洞百出,不太靠谱的角色。当然,我这里说的并不是说老师的真正能力不靠谱,而是指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技巧方面,可以适当的犯一些错误,让学生有机会抓住老师的漏洞。能被学生发现老师犯错误,至少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是真正的用脑子在听课,而并非是机械式的记录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点。而在学生遇到解题或思考困难的时候,老师就

标签:

少儿

中国

《弟子规》

《三字经》

国学热

小学教育

教育方法

教育

兴趣

   杭州地区的不少小学悄悄地都兴起了一股“国学热”,有些学校把国学当做一门必修课来学,也有部分学校选择在每次上课前都诵读一边《弟子规》,或者也有一些学校一周会有一堂专门的国学课,不少老师的家庭作业中也有建议家长在家里陪着孩子去上一些网站去学习国学……总之,各种形式的“国学”已经悄然的渗透到我们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那么,小学生学国学,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本人不是国学方面的专家,对国学也只是一知半解,我也不清楚小学生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被要求学习国学,上网搜索了下,发现国学还真是热门,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国学热”、对于这件事,社会各界也是褒贬不一。

   有些人说国学的思想固然存在着一部分精华内容,但是同样地也充斥着一些封建主义思想,小学生不懂得分辨,很容易产生问题。也有人说,小学生学习国学,实在有些操之过急。很多国学的文章,即使是孩子的家长都有些云里雾里,何况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更加不能理解当中的意思,只能是通过机械的阅读和背诵来达到老师的目的,既然如此,学习国学还有何意义?也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本身的学习

标签:

微软雅黑

言出必行

研究研究

自然现象

家常便饭

教育

    孩子不听话,每个父母都对这句话深有同感吧,不少家长还会认为孩子是故意和自己作对,让他写作业吧,每隔10

标签:

方法

孩子

教育

培养

未来

小学生

学习

育儿

自主性

作业

必读

父母

家长

家教

                           换个角度来看“五道杠”

    长得有些官相,文字有些官腔”……近日,一组关于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的图片在网上溘然走红,主人公名叫黄艺博,照片上的他戴着红围巾和五道杠队牌,神情泰然,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还有网友翻出黄艺博以前的新闻报道,并进行逻辑串联,甚至怀疑黄艺博自始至终有人为包装和炒作的痕迹。据了解,黄艺博今年13岁,是华师一寄宿学校初一的学生,现任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

标签:

教育

做题

家长

老师

数学

题目

作业

表扬

上课

家教

学习

分类: 教育案例

案例:

    有一天中午我正在上网,QQ上有一个名为“小苹果”的小女孩(小学五年级)加我,她说:“老师,能不能教我做一道题:林园里,共有160棵树,其中槐树占2/5,柳树是槐树的3/4,问槐树和柳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