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0 08:10)
哲者,智也(《尔雅》)、知也(《说文》)。哲学几千年来说来道去实际上是一个认识论问题——人们如何认识所处的这个时空世界,即世界观或宇宙观;以及人们如何认知自身在其中的地位和价值,即价值观。
个人认为,道家成于尹子而非老子。尹子和老子均为无实可考的实有其人,就像老子倒骑青牛紫气东来暂居函谷关留下五千奇文这种神话一样,无法也无须考证。尹子老子,只是一种思想体系的化身代号(读者对下文中的尹子老子应作此理解)。
作为思想体系的符号,《文始真经》的尹子思想和《道德经》的老子思想并不一致。从知识演进的角度和宗教进化的角度来看,一种教义的形成必定基于已经相对成熟的某种思想,即“家”不等于“教”,“教”必晚于“家”。《关尹子(文始真经)》是在讲理,是理论课程;而《老子(道德经)》是在教化,是实践课程,或者说是先理论(《道经》后实践(《德经》),《德经》当中充满了浓重的儒学味道。故而,虽然学界有认为儒道之学皆基于易学,“尹子”要早于“老子”。这也基本是学界共识,即道家不等于道教,是两回事。
(2019-07-30 08:37)
标签:
分配
交易
剥削
杂谈
|
分类:
经济学理论
|
沿着前面一帖的思路接着说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人口中常谈的“剥削”。
有没有人把自食其力、自己为自己工作视为剥削?没有。如果途遇一个从田里归来的荷锄老农问他做什么去了,他回答“剥削自己去了”,你大可以称赞老农的乐达幽默,一笑了之。
剥削,一种行为,是指一个私有者强行占有了本该属于其他私有者的利益。这首先是一个所有制问题,而且是私有制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私有权,就没有了你我之分,也就无所谓谁剥削了谁。只有在两个私有者之间谈论利益归属的合理性问题时才可能有剥削问题。
正是因此,把目光盯在剥削现象之上的马克思才提出要消灭私有制。
私,就是自,是为私自或自私。有,音义通由。如果你没“有”,那么对其如何处置也就“由”不得你了。所以,私有就意味着自由。故而,私有者都是有独立所有权自由人,这包括自由决定是否转让出售自己的这种所有权。
自由是对私有而言
(2019-06-25 23:36)
就经济学基础理论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方面来说,几个世纪以来直到今日,你可以发现,关于最最基本的价值论的争吵,总是永恒的话题,简直就如同爱情话题对于文学作品一样。文学家包括文豪,总是钟爱连自己都说不清的“爱情”;经济学家包括大经济学家,同样说不清什么是价值。因为说不清才有了各执一词常说常新绵绵不断喋喋不休的争论。
然而,文学家们比经济学家略高一筹的地方在于,文学家基本上就爱情是涉及、属于男女双方之间的东西这一点达成了共识。涉及爱情的文学作品当中绝对不会只有孤男或者寡女,必有男女双方。但经济学家却能始终就着某种产品单方面的价值问题口若悬河。
尽管十八十九世纪的经济学家也是以物物交换这种具有本质代表性的经济现象开始经济学研究的,但后来都无一例外的、莫名其妙地屏蔽了两种交易物之一种,目光还是只落在了一种交易物上,所有的经济学概念变量参数都只对着这个单一商品而言。马克思对两种商
(2019-04-29 21:56)
标签:
伤寒论
五禽戏
病梅馆记
资本论
杂谈
|
分类:
经济杂谈
|
东汉河南老乡本家张仲景写了一本医学理论经典——众所周知的《伤寒杂病论》,即现今《伤寒论》之原本,将中医学从实践经验层面上升为辩证施治的理论高度。张仲景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伤寒论》现今依然是中医学院学生的必读书目。受伤寒侵扰的人体是病体,读《伤寒论》的目的是要了解人体因伤寒致病的机理,从而辩证施治使之康复。没有人不是为了医治病人而读医书的,没人是为了维持病体而学医者。
《伤寒论》在分析了伤寒致病的机理之后,还给出了上百个至今都还在使用的中医处方,近两千年来拯救了无国人的痛苦,中华民族的繁衍壮大与之也不无关系,张仲景医圣之名当之无愧。
但医药治病只是恢复人体健康,是事后诸葛措施,中医的更为核心的部分其实是养生。养生是预防为主,是要打造一个强健身体,从根本上可以抵抗损害。事前积极预防,病后辩证施治,构成了中医学完整的健康思想。
说到养生,得提一下和张仲景同时代的另一位医圣华佗的“五禽戏”。华佗五禽戏据说源
(2019-03-13 17:15)
标签:
先秦哲学思想
宇宙全息论
尹子
认识论
杂谈
|
|
先说近在眼前的今生吧。
宇宙全息论很多人知道,但也有并不知道的。顾名思义,首先这是关于宇宙的一个理论。宇宙一词人人皆知尽管集人类知识大成的哲学家也一直迷糊,就权当你已经知道了暂且搁下不谈。其次就是这个理论与“全息”有关。对于“全息”一词,熟悉的人肯定远远比不上熟悉宇宙一词的人多,那就正好提供了一个卖弄的机会,多说几句。
全息,完全信息的中文简称。来自于一种现代的照相技术——全息成像。
据有关资料,宇宙全息论概念由量子物理学家戴维·玻姆(David Joseph
Bohm)在《整体性与隐缠序——卷展中的宇宙与意识》一书中提及,讲的是宇宙当中的任何一个微小部分,都所有者整个宇宙的完全信息,简言之就是“部分包含着整体”,也就是以小见大。
但“宇宙全息论”一词由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G·霍夫特于1993年正式提出,并得到了雷纳德·萨斯金的进一步阐述。
宇宙全息论的基本思想是:从潜显信息总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也就是说,一切
标签:
思维
实践
真理
哲学
文化
|
分类:
杂谈
|
我们常说要设身处地换个角色站在别人立场上去思考,但我们有没有考虑到,我们人类自身的生理结构,这个多种天然有机传感器的集合体,对于我们认知这个世界产生了多么大的作用和影响。“角色”“立场”“观点”的种种更换,总是默认传感器的物理结构没有变化仅仅是我们变换了自己这台传感设备所架设的角度、地点、位置而已。
我们把自己这台各种高级生物传感器的集成体搬来搬去,以消除总处在一个位置上去认知世界所带来的认知片面性,我们把从多角度多位点观测的结果叫做“客观”。然而,这种谋求客观的努力可能是多此一举。不要说人类自身,连同整个太阳系,连宇宙海洋当中的一粒沙子都算不上!一粒沙子当中还包含着三千大世界呢!即便是我们把望远镜架设到山顶上卫星上甚至月球上,我们始终都是局限在比一粒宇宙之沙还要小的多得多得多得多的一个点上看外边的世界,我们自以为变换了的观测角度立场,但放在宇宙尺度中,这个变换比牛顿的dx还要小啊!
因此,我们人类依靠自身这台传感器处心积虑地转换位置以谋求客观而建立起来的科学体系,始终都没有、也难于做到“全面”。放在宇宙这个大尺度当中来
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的基础,当属价值论。但经济学对价值论始终未着边际摸不着门道。现代的经济学,以效用论替代价值论,但不过是掩耳盗铃之举,因为效用论同样没有真正给出“效用”一词的正确理解。
围绕经济学是否应该应用数学的争论持久不衰,但这种争论毫无意义非常可笑。经济学以及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存在该不该应用数学方法和数学语言的问题,而只是如何应用的问题。毫无疑问,应用不是为用而用的滥用,更不是错用谬用。
萨缪尔森在其世界级教科书《经济学》中谈到价格价值时引用了一句名言:经济学家知道世上万物的价值却不知其价格;商人通晓世间万物的价格却不懂其价值。
连世界级经济学大师对价格、价值的概念都是如此,读着其《经济学》毕业的经济学人直到如今还在和市场中的交易者辩析价值和价格究竟是什么,何足为奇?
自从货币问世以来,货币的计量单位就和价值的计量单位混在一起了。这种混合,让多数人陷于了价值价格究竟是什么关系的更深迷茫之中。到了最后,到了后世的经济学家这里,甚至忘记了货币还是相互交易的两种商品之一,把对交易的研究变成了对其中的非货币商品的单方面分析,一切变量如价值、价格、供给量、需求量、产量、收益……都是针对非货币的单方面而言的。至此,本以交易为学术对象、站在交易双方中间的经济学,实质蜕变成了研究厂商部门的成本、价格、利润的企业管理学。
标签:
文化
历史
时评
马克思
资本论
|
分类:
杂谈
|
前面有贴《〈资本论〉还真的不是无产阶级的圣经》。话虽如此,但并不影响马克思作为一代圣人的光辉。那么,马克思既可以称圣,为何《资本论》还不能算是工人阶级的圣经?盖因圣经另有其文——《共产党宣言》是也。
要论马克思算不算圣人,那得先知道什么人可以称之为圣,即看看圣人是什么样子。
按照两千六百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标准,“圣人之道,或以仁为仁,或以义为仁,或以礼以智以信为仁。仁义礼智信,各兼五者,圣人一之不胶,天下名之不得”(《关尹子·极》)。
《关尹子》是尹子的言论记著。尹子是谁?他可以定圣人标准?是的。尹子就是守在函谷关等着老子李聃写《道德经》的那个关令大人,道教鼻祖
卡书记之死与政治的两面嘴脸
在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馆遭到杀害的沙特记者卡书记,半年前曾在华盛顿的一场会议上(由丹佛大学、伊斯兰与民主研究中心合办)发表演讲,也是他生前的最后一次演讲,表示如今阿拉伯世界更需要民主,批评推崇沙特式“仁慈独裁”的危险观点正在复活。这是为美国一手策划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开始受到阿拉伯世界的普遍质疑而进入低谷后的一次拯救呼吁。
因为卡书记赞同美国策划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并反对沙特王室的“仁慈独裁”,所以他死在沙特的使馆之内并且受到美国政府向沙特王室的的追究也就不奇怪了。但埃尔多安抓住此事不放大做文章就有点玩火了,因为埃尔多安在土耳其的执政也正是卡书记批评的“仁慈独裁”,而且比沙特王室来甚至是独裁有过之而仁慈不及,埃尔多安不过是想籍此话题打击沙特王室的国际地位以扩大土耳其的地区大国声望和主导权而已。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