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财经 |
分类: 交易系统 |
从统计学的发展历史上看,统计学发展成两大流派:古典学派和贝叶斯学派。古典学派在20世纪中叶之前的几百年是绝对主流,但从20世纪中叶开始,贝叶斯学派迅速崛起,并大有与传统的古典学派分庭抗礼之势。
从思想本源上看,统计学上古典学派认为一个事件的概率是一个客观值,并且不以人的主观因素为转移,是大量重复实验下的一个频率。而贝叶斯学派则认为,由于实际生活中大量的事件是无法重现的(仅发生一次
标签:
财经股票资金管理 |
分类: 游资私募 |
标签:
杂谈 |
第一章
我很早就学到的一个教训,就是华尔街没有新事物。华尔街不可能有新事物,因为投机就像山岳那么古老。股市今天发生的事情以前发生过,以后会再度发生。我从来没有忘记这一点。我想我真正设法记住的就是何时和如何发生,我用这种方式记住的事实,就是我利用经验的方法。
第二章
事实上,如果我在开始交易前,肯定自己正确无误,我总是会赚钱。打败我的,是没有足够的头脑,坚持我擅长的游戏——也就是说,只有在前兆对我的操作有利,让我满意时才进场。做所有的事情都要讲时机,但是我不知道这一点。在华尔街,有这么多人根本不能算是大傻瓜,却遭到失败,原因正是这一点。傻瓜当中,有一种十足的傻瓜,他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会做错事,但是有一种是股市傻瓜,这种人认为他们随时都要交易。没有人能够一直拥有适当的理由,每天都买卖股票——也没有人拥有足够的知识,能够每次都高明地操作。
第三章
一个人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从他所有错误中学到所有的教训。有人说凡事都有两面,但是股市只有一面,不是多头的一面或空头的一面,而是
标签:
杂谈 |
斐波那契数列
13世纪意大利数学家莱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在他所著的《算盘全集》中提出一个有趣的兔子问题,他说:有一对小兔,若第二个月它们成年,第三个月开始每一个月都生下一对小兔,而所生小兔亦在第二个月成年,第三个月开始也每个月生下一对小兔(这里假定每个月所生下的一对小免必为一雌一雄,且均无死亡),试问一年后共有小兔几对?为此,我们不妨计算一下每个月底兔子对的数目,它们依次是:1,1,2,3,5,8,13,21,34,55,89,144,也就是说在一年末了时兔子对的数目是144对。
一般而言,兔子在出生两个月后,就有繁殖能力,一对兔子每个月能生出一对小兔子来。如果所有兔都不死,那么一年以后可以繁殖多少对兔子?
我们不妨拿新出生的一对小兔子分析一下:
第一个月小兔子没有繁殖能力,所以还是一对;
两个月后,生下一对小兔民数共有两对;
三个月以后,老兔子又生下一对,因为小兔子还没有繁殖能力,所以一共是三
标签:
杂谈 |
很多人都说找不到牛股,牛股遇不上。总是说牛股都是用来看的,自己是不可能遇上的。股市里十赌九七输二平一赢,赢的那个还是运气超好的人,但是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图形来发现隐藏的牛股,让自己拥有必胜的机会。
翻倍牛股总是在不经意间爆发,在冷漠中启动。不少投资者能够选到10倍股的牛股,但是能否抓得住上涨10倍就是是两回事;选一直翻倍牛股其实很容易,难的就是能够抓住并坚持的最后。
翻倍牛股技术面:
一: 翻倍牛股一定是在股价大幅调整之后,散户数量大幅减少,机构仓位呈现连续性的增持,股价一直长期的底部横盘调整。
二:横盘中上下震幅度窄小,出现地量地价。历史的每次市场底部都是在地量出现以后才形成。
三、市场必须是在极度恐慌之后长期低迷。正所谓多头不死下跌不止。见底必须在市场出现恐慌、投资者都绝望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是能浴火重生的时机。
选股条件
标签:
杂谈 |
建议转发学习。
研究江恩理论。只用两种时间周期。一个是对等周期。一个是对等循环周期。对等周期好理解。俺简单讲一下。比如一个下跌走势用了100个交易日。那么其后的上涨。25天 50天 75天 100天。分别是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和一倍的位置。就是应该关注的变盘日。特别是50天和100天时。分别是前周期的二分之一和一倍时。更是重要的时间周期。比如大盘日线图上11到12下跌用了52天。12到13也是52天。就是一个标准的对等周期。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一、120日均线含义
1、助涨作用:当120日均线处于上涨状态时,有助涨作用。
2、重压作用:当120日均线处于下降趋势时,120日均线对股票价格走势具有重压作用。120日均线下降斜率如果比较陡,则对股票价格走势的压力更加明显,即使股票价格走势出现快速上涨,但随后往往会出现更为快速下跌的走势。
3、确定买入时机:利用120日均线处于上涨趋势时,对股票价格走势具有的助涨作用,来确定买点。即以120日均线作为支撑线,当股价回跌到120日附近时买入。
4、中长期股价趋势判别:120日均线由于变动缓慢,趋势一旦形成或改变,不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投资者可以
标签:
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