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硕SH
白硕SH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81
  • 关注人气:1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量子通信

信息安全

保密性

完整性

可用性

随着量子卫星的升空,关于量子通信的又一波热潮开始涌动了。耳熟能详的关于量子通信“绝对安全”的论调又再次充斥了大大小小的媒体。我们敬畏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欢呼量子卫星升空的壮举,但不等于我们不懂信息安全。希望这篇另类的博文,能使公众对“量子通信”和“信息安全”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信息安全是什么?对此学界早就有界定

标签:

语言

反事实条件句

参照系

在网上看到一道有意思的逻辑谜题:“已知:如果昨天是明天,那么后天是星期天。问:今天是星期几?”

 

如果这道题用英语出,可能是这个样子的:“Given that if yesterday were tomorrow, then the day after tomorrow would have been Sunday, what day is today?”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道题问的是什么。

 

时间是流动的。在流动的时间中,每一天都可以作为计量时间的原点,也就是“今天”。前天、昨天、明天、后天,这些浮动的时间表示,都是相对于“今天”这个原点而言的。确定了原点,也就确定了一个相对的参照系。

 

昨天肯定不是明天。按照黑格尔他老人家的观点,把一个矛盾命题化解于无形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入新的维度。昨天居然是明天,那么这两个词一定不是在一个参照系下说的。把昨天设定为明天,实际上是假定了两个时间参照系的存在,而且这一设定本身就是在两个参照系之间的转换——新坐标系里的昨天是旧坐标系里的明天,也就是说,在新坐标系里,每一天都比旧坐标系里相应时间标度的晚了两天。

 

此外,既然提到了

标签:

智能合约

区块链

代码

本意

打哪指哪

the DAO被攻击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明明智能合约出现了bug,但是却无人认领。有人说,不是说code is law么,代码写啥啥就是法。这话黑客爱听,这不,黑客声明就说,我以为这就是智能合约打赏给我的,是我应得的,谁拿走我告谁。

如果真的code is law,世界上就不存在有bug的智能合约了。什么叫bug?代码不符合需求的“本意”才是bug。如果代码和本意可以画等号,那么bug就永远只是个传说。如果承认还有个“本意”,那本意就必须得有一个载体——谁的本意?谁对它有最终的解释权?

这个承载着智能合约的“本意”并且对智能合约的本意有最终解释权的主体,非同小可。如果说智能合约的

(2016-05-20 13:30)
标签: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法律责任

教育

去中心化

前不久,微软新上线了一个在线对话机器人。强大的机器学习能力,使得这个系统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学会了种种脏话、恶心话乃至政治不正确的言论。 

几天前,《连线》发表了一篇封面文章,标题叫做“Soon We Won't Program Computers, We'll Train Them Like Dogs”,看上去耸人听闻。程序猿都out了。要做系统,可以直接招呼机器学习大数据了。 

这里面当然有学术问题、技术问题。机器学习不是狗皮膏药,如果模型含有本质缺陷和先天局限,大数据是不可能补救的,但是这个茬儿我们先按下不表,以后有机会做专门讨论的。我们先来看看法律和监管问题:如果用机器学习武装起来的AI系统犯浑了,板子该打到谁的身上?AI感冒,谁吃药?

众所周知,一个用机器学习武装起来的AI系统,有确定

(2016-02-08 21:59)
标签:

自然语言处理

有限状态自动机

图灵机

深度学习

rnn/lstm

  数学家比较擅长“打回原形”。

  比如,一个变量的线性函数,一般形式是y=ax+b,这里ab是常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到了多个自变量、多个因变量的情形,线性函数长得不一样了,又是加又是乘的一大堆,下标也一大堆,变量之间还有各种交叉。结果,数学家发明了矩阵和向量。m个自变量,用一个m维向量X来代表,n个因变量,用一个n维向量来代表。自变量之间那种交叉的线性组合系数,用一个

标签:

乔姆斯基

语言学

自然语言处理

线速

看标题,您八成以为这篇文章讲的是山西的乔家大院的事儿了吧?不是。这是一篇烧脑的技术贴。如果您既不是NLP专业人士也不是NLP爱好者,就不用往下看了。

 

标签:

奥卡姆剃刀

科学方法论

人工智能

常识推理

常识获取

    奥卡姆剃刀原则是科学方法论当中的一条重要的原则, 以往对奥卡姆剃刀原则的内容阐释,主要可概括为八个字:“如非必要,勿增实体”。

    看起来这八个字简单明了,但是真正理解对了、用对了是不容易的。首先我们要了解:奥卡姆剃刀既不是真理,也不是事实,只是一
(2015-10-24 15:02)
标签:

人工智能

类脑计算

    随着人工智能的全面回潮,类脑计算火起来了。和上一次日本人忽悠五代机时的毫无准备相比,咱中国这次说起来也争气,科学家、企业和政府都早早做好了准备,信心满满整装待发。拿神经器件的大规模互联来高保真地模仿人脑的构造和运作,涉及多学科交叉集成。它既是神经科学发展到现阶段在研究手段上的必然延展,也是人工智能为突破下一个重大瓶颈的大胆尝试,其学术意义怎么估计都不会过高。但几次会听下来,感觉即使是准备做这件事的人,对“类脑计算”的理解也不尽一致。如果说对“类脑计算”的理解停留在像有些学者主张的那样,仅模拟静态拓扑不模拟动态路由、仅模拟脑和神经不模拟心脏和内分泌、仅模拟学习不模拟发育和进化,个人认为后续一定会遇到非常大的麻烦。

   

标签:

人工智能

机器人

升级

机器姬

    周末看了之前很多朋友大力推荐的《机器姬》。影片说的是男主人公被老板选中到一个名为别墅实为秘密研发基地的场所里为老板新研发的机器人进行图灵测试的故事。无疑,这部电影触碰了一个非常热的话题,即机器是否可以有自我意识,是否可以和人类之间产生感情纠葛。但是通过分析这自我意识和感情纠葛背后的常识性技术设定,也令人就人工智能是否为了获得类人的情感就要全面继承人类的先天局限,展开广泛的联想和深度的思考。

    电影中,男主人公和“女”机器人Eva

(2015-05-26 12:26)
标签:

it

前些日子参与微信群里面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有朋友提出了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我也当即亮出了我自己的观点进行切磋。之后又见到类似观点在其他地方出现,也引发了我的进一步思考。我在这里把这一观点的要点先罗列出来,然后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这种观点认为: 

(1)   &nbs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