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师生书信 |
这是1998年10月10日的信。当年我写了回信,可是在信封上和信里面都找不到具体地址,信或许没有寄出去或许寄出去了她却没有收到。最近,重新细读了这封信,信里说:“恳请老师在回信时谈谈有关文学的看法,给我提供有关作家的作品情况。”既然希望回信,为什么不写地址呢?
标签:
杂谈 |
标签:
苹果iphone6微视 |
分类: 教育人生 |
标签:
教育 |
分类: 心理学习 |
俞老师:你好!有个孩子因为老人的喜欢,总是给些钱,被妈妈发现后,孩子开始说谎了。今天,又买玩具了,主要是,说谎的时候孩子镇定自若。老师,怎么办?
标签:
学习笔记心理教育心理学弱化 |
分类: 心理学习 |
前面我们谈到了强化,教育实践中除了善用强化外,还需要善用弱化。
弱化方式的运用:
当我们了解了什么样的方式是一种强化的反应,针对某些我们希望对方能够减少的行为方式,我们就要运用弱化的方式。这个弱化的方式是指,对对方的某种“行为”没有反应,但并非对对方的这个人没有反应。这也是我们在弱化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难点,也就是弱化不等于情感忽视(或者漠视),因为情感忽视,会是让我们对这个人没有反应,就当对方是一团空气一样。这样的做法,&
标签:
教育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学习笔记安抚 |
分类: 心理学习 |
安抚是一个人的内心当中非常重要的需求,如果没有这些,一个人就会感到被别人忽视或者漠视。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时候,他甚至可能很难继续生存下去。所以,安抚对一个人的生活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我们需要对彼此发生反应,即使这些反应有时会带来负性的心理感受,但也会比没有反应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缺乏这些来自别人的安抚而感到孤独,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我们很少会习惯对别人直接地表达,在这样的一种大众行为的习惯模式里,我们常常会感觉到情感饥渴。
自我安抚的练习:我们对自己所进行的反应,也包括正性有条件、正性无条件和负性有条件、负性无条件四种类型。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来掌握这样一种自我安抚的内心能力。
标签:
教育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学习笔记 |
分类: 心理学习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对别人发生反应,我们把这种反应叫做对别人的一种安抚。这种对别人发生的安抚反应,可以概括分为四种形式。
安抚分为正性安抚和负性安抚。
正性安抚是指,通过这些对对方的反应,可以使对方感觉比较好、比较舒服,而负性安抚,则是让对方感觉不那么舒服的一种
标签:
教育 |
分类: 心理学习 |
如何通过“信任”来激发“内在成人”自我状态?
激发学生面对自己遇到的难题,自主寻求解决之道,这是我们激发的“内在小成人”的表现,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如何通过信任来有效激发对方呢?那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任呢?如果信任之后遇到了看似不好的结果,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继续使内在小成人获得有益的经验呢?
教师对学生有多信任?什么是真正的信任?通过内在的三个自我状态
标签:
心理辅导心理学预防青少年自杀运动倾诉 |
分类: 教育叙议 |
过了一些天,又听同事说那座城市的某一中学又发生了一起学生跳楼事件。
标签: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内在小成人内心能力 |
分类: 心理学习 |
我们常说,孩子是问题的制造者,但同时孩子也是问题的解决者,我们通常可以透过他们得到问题的解答。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面对同样的困扰,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妈妈们经常会采取询问专家、老师的方法,但却很少问这个问题的制造者,也就是孩子本身,更很少会从孩子那里寻求解决方法。我们常常会把妈妈和孩子分开在不同的空间,然后收集妈妈的困扰,再把这些困扰传递到孩子那边,一会儿就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出来了,我们再把这些方法告诉妈妈们,妈妈们实践后,常常发现这非常有效。当她们赞叹专家的方法有效的时候,我们会告诉她,这些方法都是你的孩子告诉我们的。这个时候,妈妈们常常会十分惊讶,不相信孩子可以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事实上,孩子具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内在小成人”的经验对孩子而言非常重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数的问题会摆在孩子面前,如果家长和老师选择采取替代或者使孩子回避的方式,表面上是在使孩子顺利成长,但是可能也剥夺了孩子的很多成长机会。这些机会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