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育儿

分类: 教育火花

用绘本投射出打出想象的世界

——《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主题系列活动

http://s15/mw690/001OBiELgy6Vf5i8rv06e&690

标签:

育儿

分类: 小小作家
http://s14/bmiddle/001OBiELgy6Ml2CHEL30d&690
   前几天,一起研究书写训练的同事借给我一本好书,台湾出版的《写字书》。这本书并非针对儿童,但是其中有两点,对儿童也非常实用。一是握笔姿势,二是关于左撇子在写汉字时候的调整方法。
   首先,握笔姿势。众所周知,孩子的小手握笔是有困难的,所以对于学龄前儿童,最好采用三角形的粗杆铅笔,因为三角形会让孩子的小手自然形成三角支架的握笔姿势。在《写字书》中,提到了一些详细的步骤,可以让孩子迅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1.伸出拇指、食指,然后指尖轻轻相碰。
标签:

育儿

分类: 小小作家
  当当当,今天的主角迫不及待地出场了——沙盘!
http://s3/bmiddle/001OBiELgy6M8eWQeMa22&690
    在主角开演之前,我想简单说明一下为什么学龄前儿童需要进行书写训练。上一年级,甚至现在在幼儿园,很多孩子都开始练习写字了。有时候,我看到家长很愁老师对孩子写字的评语:“结构不好!”“歪歪扭扭!”“左右颠倒!”继而在家拼命训练孩子,但效果并不好。其实,孩子写字这件事,并不像大人想像得那么简单。它需要多方面的认知、肌肉能力,例如:
    -对二维图形的认识:直线、点、斜线……
    -对方向的认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小肌肉的控制:握笔、控制笔画的方向、长短
标签:

教育

分类: 品格教育
与孩子栽下一棵“问题树”
作者:小猴老师

    二零年代初期,很流行那种“智力问答”式节目。“正大综艺”、“东芝动物乐园”,以及后来的“开心辞典”,参与者和观众都调动出全身细胞,试图多多给出正确答案。
    人类热爱知识,尤其是孩子们,这几乎是一种本能。他们的头脑就像吸收力极强的小海绵,在内心不断绘制有关这个世界的辞典。我们的教育十分注重孩子的知识储备,大大小小的考试几乎都是针对这种知识储备能力的,但还有一种与之相关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却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问能力。
    前几天到一个美国牧师朋友家作客,主人邀请共进晚餐。在饭桌上,主人夫妇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他们的家庭传统,就是他们的四个孩子会分别向客人提问,试图对客人增加了解。这四个孩子年龄最大的十四岁,最小的九岁,都能落落大方地提问,“你们从哪里来?”“你们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信仰?”……并全神贯注地听客人讲话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堂管理
背靠背,肩并肩,面对面
——巧用坐姿调节课堂节奏
作者:小猴老师
     有一个朋友曾经说过,做老师就是一个“偷”字,在别人教室里看到好东西、好方法,就“偷”到自己教室里用。所以,教学之余,我时常到不同的教室里偷艺,但偷艺的同时也会看到一些问题。比如,“说话”就是一个大问题。低年级的孩子不该说话的忍不住窃窃私语,而到了讨论的时候,又东张西望不知道该和谁说。其实,年纪小的孩子自控力虽差,却很容易通过一些小窍门来帮助他们调节状态,这里介绍的三种神奇的坐姿,就是从现在很流行的reader workshop中偷过来的,不仅适用于阅读课,在任何课堂上,这三种坐姿都可以调节课堂节奏,让孩子该安静的时候安静,该说话的时候说话。
     一、背靠背——安静的姿势
标签:

教育

分类: 随读随想
     三妙计,以尊重的态度终结孩子的外语沉默期
     作者:小猴老师
     不知不觉,九月的日历就快翻了页,开学已一月有余。从八月中旬开学到现在,最欣慰的事情,莫过于几个中文零基础的小老外都结束了“中文沉默期”,纷纷主动开口。有些人以为,学外语越早开口越好,有些老师对强迫学生开口说外语,但对现代外语教学影响很大的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应教学法提出,外语学习者和婴儿一样,都有一段“沉默期”存在。婴儿在开口讲话之前,至少要吸收母语几乎一年,然后就会自然开口讲话。所以,就像我们不会强迫婴儿讲话,我们也需要尊重孩子学习外语时的沉默期,因为沉默,代表孩子正在头脑中吸收、整合,这时候逼迫孩子开口,说出的可能是没有发育好的畸形语言,给孩子的语言学习也带来很多痛苦。但是,尊重不代表消极观望。这里介绍我用过的三个妙计,以尊重的态度,随时准备终结孩子地外语沉默期。
分类: 教育火花
“自助”家长会,我的学习我做主!
作者:小猴老师
   儿时的家长会,是一种抹不掉的五味杂陈的记忆。既兴奋,又紧张,期待着父母从学校回来,却又担心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至今,我都记得教室里放学时分,家长涌进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忐忑不安地和家长说再见的情形。不知现在的家长会,是否还是这幅图景呢?
   在我所工作的国际学校,家长会有三种。第一,和国内学校相似的“集体讲座”型,比如入学教育;第二,每年两次的“一对一聊天”型,用大约二十分钟的时间,和某一孩子的家长面对面详细探讨孩子各方面的学习情况,解答家长的疑问,这不仅保证了交流的效率,也保证了孩子的隐私;第三,就是这篇文章中要谈到的“自助”型,这种家长会简称SLC,Student-led conference(学生引导的会议),孩子就像导游一样,介绍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老师完全不用参与。四岁到十二岁,幼稚园到六年级,每年有一次。孩子从小就知道,“我的学习我做主”,随着年龄的增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火花
当中国老师遇见“袖手旁观”的西方教育
作者:小猴老师
    骑着电动车,我又一次路过北京某重点幼儿园的铁围栏。天儿已经热了,蝉在树上扯着长音。
    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好奇心,时常让我停下车,像那些不放心的爷爷奶奶一样,向里面左右张望。如果是上午十点左右,就正好是孩子的户外运动时间。我发现,这里每个老师都很忙,带着一队队的小朋友,小朋友有时站在原地,看不出在玩什么,有时候在集体做某种游戏,但看的出来,这里的孩子玩得“规规矩矩”,没有孩子在满院子追跑打闹,没有孩子推搡争吵,这无疑是这些老师的功劳——没有老师在闲谈,她们的精力都放在组织小朋友上了,怪不得这些孩子玩得“如此有组织”。
    和一位北京的幼教老师聊天时,我说起了这一情境,没想到这位同行不以为然地说:“不光是
分类: 教育火花

蚊子,种子,泥巴手——西方孩子的野外学习散记 
作者:小猴老师

(本文已发表于《孩子》杂志2013年09期总145期)
http://s3/bmiddle/632c2cffte07089b0f0c2&690
   读过《窗边的小豆豆》的朋友,一定对“散步”这一节印象深刻。

   “老师在早晨第一节课的时候,把一天里要学习的知识全部写在黑板上,如果大家都非常努力,上午就能把一天的学习计划都完成了的话,那么下午一般就可以去散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在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南海出版公司 2007:44)
  &
标签:

儿童教育

攀比

教育

分类: 品格教育
    孩子攀比?西方老师有绝招!
    作者:小猴老师

    “假期多”是香港国际学校的一大特点,“度假”早已成为了这些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圣诞假期连着春节假期,春节假不久又是春假,每次假期回来,孩子们都会在老师、同学面前分享自己的假期见闻。就说这个春节假期过后的第一次晨圈分享吧,我挂起了大大的句型板“这个假期,我去了……”,孩子们立刻开始七嘴八舌:“我去了日本滑雪”,“我去了台湾”,“我去了美国滑雪,还去了夏威夷”,“我去了伦敦”……这时一个小男孩举手,怯怯地说:“我没有去什么地方,我在家里玩乐高。”
     我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在我挂起这个句型之前,居然没有想到有的孩子哪里也没有去,让他们隔绝在了话题圈子之外,让他们在此刻成为了边缘人!这更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常常鼓励孩子在课堂上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