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篱笙箫
梦篱笙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23
  • 关注人气:1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分类: 中国大历史

文明的冲突有时很能吸引眼球,但用来解释历史变化总显得不伦不类。中原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冲突被冠之以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冲突,并暗含着草原文明更符合生态文明的意味,而且模糊了双方的是非曲直。用一个不甚恰当的比喻来形容双方的关系,那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在夏商周时代,双方是杂居在一起的。真正的夷夏之分并不是很分明。并且在野战中

(2021-04-14 23:08)
分类: 中国大历史

朱元璋被后世贴上了滥杀功臣的标签,因而很多功臣的死都被涂抹上了阴谋论的色彩。其中以徐达、刘伯温、李文忠之死的传言影响最大。在我看来,这是对朱元璋的有罪推定,其实朱元璋并没有滥杀无辜。

在开国皇帝里,秦始皇嬴政、隋炀帝杨坚与明太祖朱元璋是最为严苛的皇帝,但他们基本上做到了一视同仁,即使自己的儿子犯法,也照样严惩不贷。以明初对

很多人有人设,朝代也有朝设。唐朝就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顶峰,是中国人的骄傲。我却一直认为唐朝是比较差劲的朝代。它的辉煌时期,不过是隋朝辉煌的延续。它的没落时期,和晚清不停地割地赔款并无二致。并且在这个伟大朝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而且宦官专权达到令人瞠目结合的程度。汉朝、明朝的宦官,他们的权力来源是皇帝,是狐假虎威的纸老虎。但唐朝的宦官是真老虎。他们能够充任丞相,进入官僚系统,并且指挥军队,掌握生杀大权。唐帝国就是这般被玩坏掉的。

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动荡的是隋朝,但唐朝又复辟了此种混乱。在隋唐之间做选择,我其实更喜欢隋朝。隋朝两代皇帝力图建立国家新秩序,代表了最新的可能性。隋炀帝杨广在其中努力最多,但最终功败垂成,还是令人扼腕叹息的。但真正灭亡隋朝,建立唐朝的还是关陇旧势力,只不过又是一次历史的轮回。

北周有八柱国,他们通过彼此联姻编织了庞大的权力网络。杨坚也是这网格中的一员,必然受到诸多的掣肘。杨坚的夫人独孤氏就是来自八柱国的独孤家族。以往都在宣扬他们恩爱,但这只不过是一场政治婚姻。杨坚的儿子都是这位文献皇后所生,这是令人颇多疑惑的。从《隋书》记载文宣皇后私自虐杀受杨坚喜爱的尉迟迥的孙女,我们可以想见杨坚的生活并不如意。他妻管严表象的背后是关陇势力令人恐惧的能量。

在我看来,杨勇被废和他打破权力潜规则有很大的关系。杨勇的正室夫人来自八柱国之一的元家。元家是纵横几百年的鲜卑皇族,杨坚登上帝位也得到了元家的大力支持。可见杨勇与这位夫人也是一桩政治婚姻。这位夫人在杨勇这里不但不得宠,甚至突然之间暴毙身亡。这是足以震动朝野的大

魏晋南北朝的故事精彩纷呈,又让人唏嘘不已。曹操是真正的划时代的人物,他真正贯彻了唯才是举的方略。比之军事上对于张辽、李典、乐进的拔擢,在地方郡守上曹操对于任峻、杜畿、贾逵等人的发掘更为重要。魏国也是三国中真正有国家建设的一方,这保证了其人力物力的巨大优势,确保了统一的不可逆转。 一直以来人们喜欢渲染司马家族处心积虑的篡夺魏国政权,我是不同意这种说法的。曹操晚年是孤独的,曹丕与曹植都不是他真正钟意的接班人,他们都没有继承曹操的政策。曹丕继位,更是接受了陈群九品中正制的人才方略,将魏国彻底变成了东汉末年的样子。那些新时代的人物逐渐沾染浮华气息,为时代巨变埋下了伏笔。 司马懿作为曹丕的核心班底,获得了极大的信任,在曹丕在位的七八年时间里一跃而成为魏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这样的破格重用还能被描述为在猜忌中过活,就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胡乱指责。司马懿的确有能力,但也不是真的需要他力挽狂澜。在某种程度上,司马懿成为平衡曹休、夏侯尚等准曹氏宗亲的关键力量,这足以见得司马懿在曹丕心目中的分量。司马懿也很懂这种政治需要,那么他和准曹氏宗亲关系不睦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了。司马懿顺利地

分类: 中国大历史

宋朝建立后,是兵锋直指契丹还是采取先南后北战略逐步统一全国,成为摆在赵匡胤面前的一大难题。赵匡胤选择了先南后北战略。历史学家对此褒贬不一。在我看来,我认为先南后北战略是一大败笔,这反映了赵匡胤没有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的决心。他想要的只是家天下,因而与天下失之交臂了。

周世宗柴荣采取的是不同的方略,他趁着契丹内乱之机,努力经营北方。但契丹毕竟实力雄厚,周世宗过早身死没有达成战略目标。赵匡胤看到了契丹的实力依然强劲,这也是赵匡胤放弃首先攻击契丹的原因。

 

分类: 中国大历史

之前我一直在说崇祯是最糟糕的选择。一个最直观的理由就是清朝问鼎天下的时间,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到清军1644年进入北京止,时间只有短促的28

分类: 中国大历史

胡锡进的扩核论成为近期舆论焦点。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没有必要。世界从来不清楚中国核武库的真实情况,为何不保持神秘感呢?另外,网上讨论的饱和式攻击也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中国只要锁定对方的重要目标就能达到完全威慑,没有必要实施全覆盖式的攻击,以现在中国的力量,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中国单方面提核会吓跑与中国接近的国家的,甚至引发古巴导弹危机那样的严重事态,对于处于战略上升期的中国得不偿失。中国要做的是提升战略潜力,一旦局部有事,中国能够迅速将我们的战略威慑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引而不发、后发制人才是中国的正确选择。

分类: 中国大历史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对攘外必先安内进行了批驳。在我看来,和攘外必先安内最应景的朝代是宋朝,宋朝一直执行此国策。另外宋朝和中华民国还是有诸多相似之处的,宋朝的募兵与蒋介石抓壮丁有异曲同工之妙,实质上也是对内搜刮、对外投降。

中国历史上最不像亡国之君的皇帝是哪位呢?是崇祯。他勤政爱民,竭尽全力挽救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最终,他还是失败了。他想不通,他用“诸臣误我”来为大明王朝,也为他自己画上句号。但这样的解释缺乏说服力,因为他当了十七年的皇帝,大明王朝直到他死去时,力量依旧强大。是他没能找准历史的钥匙。

崇祯把一切想得太简单了,在他看来,明朝衰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