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0-05-09 09:57)
标签:

养生

饮食

气血

脾胃

气机

面诊

健康

分类: 手诊面诊

 

   别以为爱照镜子只是女士的专利,男人不妨多照照镜,经常观察自己面部的细微变化,随时发现早期的健康预警信号。如果短时间内的变化较大,千万别轻视。

   中医认为健康的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脸色具有红黄之色,隐藏于皮肤之内,光泽明亮润泽。这是人体精神健旺、气血充足、脏腑功能正常的表现。但也会因年龄、体质、遗传、职业、日晒程度等因素又有所差别。如果脸色与平时有较大的改变,排除了正常的外来影响的因素外,就要考虑疾病或亚健康的可能性。


脸色发黄

脸色偏黄或者萎黄者多为脾胃虚弱。脾胃功能健运,则气血旺盛,皮肤柔润;脾胃虚弱,不能很好消化食物,气血生化不足,则面色苍白或者萎黄无华,这种体质属痰湿质。

建议:少食肥甘厚腻、生冷滋润之品。可多食赤小豆、扁豆、蚕豆、花生等食物,也可用山药糯米粥的药膳来调养。


脸色发青

脸色青多因气机不调,血行不畅,血液淤滞于面部。中医认为肝脏能调节血流量和调畅全身气机,使气血平和。肝气郁滞则气血失和,面色青。这种体质多为气郁质、淤血质。

建议:可多食具有理气解郁、调理脾胃

(2010-03-30 19:55)
标签:

保健

养生

背部

免疫细胞

俞穴

罐疗

拔罐

健康

 


人体的背部,亦称脊背、脊梁,常比作力量和希望的象征。其实,背部不仅宽大有力,是人体躯干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神经系统、经络系统、免疫系统等的重要区域,是人体的保健特区。

 

  脊椎是背部的主体,是中枢神经的主要通道,并在其两旁散射出许多成对的神经,散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传递着大脑和各组织器官间的兴奋抑制等信息。

 

  背部正中的脊椎是督脉的循行线,它总督一身之阳经,有统帅、调节、联络其它阳经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而脊椎两侧的膀胱经又贯通全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点,脏腑机能发生的病理性变化,都可在背部俞穴上反应出来。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背部皮下隐藏着大量“沉睡的”免疫细胞,在缺少刺激的情况下,这些对人体极为有用的免疫细胞常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如用良性刺激的方法激活它,使其进入血液循环,就成为具有吞噬异物能力的网状细胞,能积极消灭有害病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背部还有重要的保健穴,如著名的华佗夹脊穴以及大椎、膏肓、命门穴等。

 

  因此,如果经常

标签:

保健

健康

灸疗

奇效

群灸

体寒

张耘天

养生

中医

成都

牙痛

头痛

分类: 灸疗

第五解决骨性关节病

 

对于关节类疾病,一般不外乎两个原因。一,退行性的病变;二,风湿寒邪入侵。人体四肢关节部位均为血管稀少或不能覆盖,所以抵抗力相对低下,易为风寒湿邪侵袭,从而引发各种关节类的病变。这里我们采用 张耘天教授所讲的群灸疗法来治疗此类病症;对于驱除风寒湿邪,效果最为明显,经过治疗,都能使患者关节屈伸流利,能自己上下楼梯。

 

标签:

保健

健康

奇效

肠胃

张耘天

灸疗

群灸

体寒

分类: 灸疗

 

第三解决男性疾病问题

 

一切病有寒生,现在对于“体寒”已经不是女性同志的专利,很多男性同志也有不同程度的体寒状况,首当其冲的就是小便频数,尿急等疑似前列腺的问题,或者直接表现为前列腺问题。临床上运用 张耘天教授所讲授的群灸疗法,治愈了很多此类患者。

 

标签:

女性

三焦

体温

奇效

张耘天

群灸

驱寒

健康

    自从张耘天教授群灸疗法广泛传播以来,马上为大家所接受和广泛运用,原因就是现在体寒的人太多,不管男性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体寒症状,而我们的群灸疗法正是解决了这个问题。人体是一个整体,人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现在我们的这个本钱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透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寒”而来,日本著名的健康养生专家石原结实在他《病从寒中来》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观点:'体温低不好,现代人那么会生病就是体温降低的缘故,癌症、抑郁、心脏病……这些都与体温降低有关,体寒是百病之源'。 而体寒对于女性朋友来说会引起更多的疾病和不适。如生理期痛,肥胖,妇科疾病,不孕甚至心脏疾病、癌症、抑郁、等很多的身心不调!

 

标签:

火罐疗法

水泡

烫伤

健康

分类: 罐疗

  中华名医张耘天教授告诉我们:造成火罐烫伤的主要原因有三种。


1、是酒精用的过多,滴在罐内皮肤,烫起一片血泡。


2、火焰烧热罐口,容易叫罐口烙伤圆圈。


3、留罐时间过长,容易拔起水泡。


这三种情况前二种是真正烫伤,后一种不是烫伤。那么能不能避免火罐烫伤呢?能,完全能够做到,但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1、注意酒精的用量,棉球蘸酒精后可以向地上甩一次,以避免酒精过多。


  2、火焰朝罐底:酒精棉球火焰,一定要朝向罐底,万不可烧着罐口,罐口也不要沾上酒精。


  3、留罐时间短:缩短留罐时间,不要过长,过长容易吸起水泡,一般5--15分钟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5分钟。

(2009-07-29 17:03)
标签:

美容

火罐

龙胆紫

注意事项

瘀血

健康

分类: 罐疗

  1、拔罐部位的皮肤要平坦,肌肉应比较丰满,最好先洗净擦干。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造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小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淤血拔尽即可。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

(2009-07-25 09:18)
标签:

保健

火罐

疗法

健康

分类: 罐疗

  1、操作前准备:玻璃火罐数个,根据部位,选择型号,镊子一把,95%酒精一瓶,棉花球一瓶,打火机一个。

 

  2、操作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打火机燃着,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

 

  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10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5分钟到15分钟比较合适。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


  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叩

标签:

保健

问诊

眼部

绿风内障

眼诊

迎风

健康

目痛:是涩痛、胀痛或灼痛,是眼前部痛、眼后部痛或眼珠转动时痛,是白昼痛甚或夜痛难忍,是隐隐胀痛或胀痛如突,目痛持续不减或寸作时止,或阅读后痛,痛时喜按或拒按,目痛是否伴有躁闷不安、恶寒肢冷或恶心呕吐,是否伴有头痛、眉棱骨痛。由此可初步了解是外障眼病,还是绿风内障,或其他内障眼病;其证属虚或属实。

 

目痒:发作是否与季节有关;是否遇暖加重,遇冷减轻;是否迎风痒极,无风则减;是痒如虫行或微痒不舒,或痛痒兼作;是起病即痒或病减时痒;目痒与饮食、睡眠是否有关。问此可以了解是否具有时复的特点,目痒属风、属火,还是属血虚。

 

目眵:问有否目眵,属骤起或常有;量多量少,眵多粘睫或仅限于眦头;是稠而粘结或稀而不结,或呈丝状;色黄或色白,如脓或似浆。由此可以了解肺热之虚实,以及是否兼夹湿邪等。

 

目泪:是热泪如汤或冷泪长流;迎风泪出或无时泪下;胀痛泪下或目昏流泪。若情绪激动亦无眼泪溢出,问其是否伴有眼干、口干。了解这些,可初步考察属外感眼病的症状之一,还是因肝虚不能敛

(2009-07-12 23:45)
标签:

健康

便秘

要想人长安

肠中要常清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现代人大多由于工作压力大、不良的饮食习惯及生活环境的改变都会出现便秘的现象。


    那么什么是便秘呢?


    所谓便秘,从中医角度来说,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疾病,而只是一个症状。便秘的主要表现是大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或排便时间正常,但粪质干燥,排出困难,甚至撕裂肛周肌肉造成出血;或粪质不干,排出不畅有粘腻感。同时可伴见腹胀、腹痛、食欲减退、暖气反胃等症状。便秘在程度上有轻有重,在时间上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但有些正常人由于饮食量的减少可以出现数天才排便一次的现象,但无不适感,这种情况不属便秘。


    便秘可区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便秘跟生活环境及饮食改变有关,也可由肠梗阻、肠麻痹等急性疾病引起;慢性便秘病因较复杂,一般可无明显症状,也称习惯性便秘,多见于中老年和经产妇女。 

 
    便秘的出现意味着肠道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