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珠海

报业杂志

媒体

杂谈

分类: →【政策法规】

  新闻出版总署关注紫金矿业“封口费”事件

    本报福州7月28日电(记者陈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今天下午致电中国青年报记者,对本报披露的紫金矿业“封口费”事件表示关注。
    报刊司的李先生告诉本报记者,受领导委托,他特地打电话了解紫金矿业“封口费”事件的相关情况。本报记者在电话里详细介绍了采访经过,并一一告知7家媒体记者自述遭遇紫金矿业公关的情况。李先生表示,会向有关媒体做进一步的核实了解,并关注事态的发展。
    而在今天早些时候,福建新闻出版局的官员也打来电话了解相关情况,本报记者同样做了详细介绍。
    自从7月26日本报报道紫金矿业“封口费”事件之后,该公司一直没有对此做出正式回应。这两天,本报记者多次打该公司宣传部部长邹永明的手机和办公室电话,均无人接听。
    据《东方早报》报道,邹永明对有关媒体表示,“封口费是他们(记者)在乱说”。而据经济观察网报道,邹曾经发誓:“如果有拿钱堵记者嘴的事,我的腿将被人砍掉”。
    “这是邹永明个人的说法,不能代表公司,他要对自己的说法负责。”紫金矿业董事会秘书郑于强今天上午对本报记者表示,关于“封口费”的真伪,现在还不清楚。“我们问过公司宣传部,他们说没有这回事。公司会对此事进行调查,给公众一个说法。”
    该公司监事会主席林水清告诉记者,关于“封口费”的事,他只是听说,事实真相还有待调查。他认为,作为公司层面,不应该有这样的行为。
    记者打电话给上杭县纪委,接电话的一位女士称领导不在。她说,在网上看到过有关紫金矿业“封口费”的新闻,但由于不是“正规渠道”得来的消息,当地纪检部门还没有就此进行调查。
    另外,总部在北京的《新财经》杂志昨天否认在外地设有记者站。该杂志一位李姓总编助理对本报记者说,所谓的“福建记者站站长”郑某,只是该杂志发行代理公司的人员。此前,被此间媒体圈认为是《新财经》“福建记者站站长”的郑某对本报记者声称,紫金矿业给他们的6万元汇到了福州中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通过网上搜索,记者找到了《新财经》杂志在福建分支机构的地址。但上门一看,办公场所除了悬挂“《新财经》杂志社华东南站”的牌子外,还有“《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福建联络处”以及“福州中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招牌。   
    据紫金矿业今晚发布的公告,该公司副总裁、原紫金山金铜矿矿长陈家洪因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已于7月27日被警方刑事拘留。                                                

                                                             (《珠海报业参考》选编 执行主编:邓闪)

 

更多>>> 本刊 [总.目.录]

阅读    收藏 
标签:

报业资讯参考

珠海

杂志

版本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执行主编:邓闪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阅读.请点击 电子版 >>> 2010年第3期「纸媒现状专刊」目录

 更多>>> 本刊 [总.目.录]

阅读    收藏 
标签:

珠海报业

杂志

杂谈

分类: →【纸媒观潮】

当纸质媒体遇上数字时代

     

    一年一度的国民阅读调查发布了最新的调查结果。从本次调查看,2009年我国1870周岁的成年国民书报刊及数字出版物等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2%,比2008年增长了2.3个百分点。从各类出版物的阅读率结构看,图书和数字出版物阅读率在上升,而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则在下降,而且下降幅度还比较大。日前公布的“2009年度全国报纸印量调查统计”也显示,2009年,我国报纸总印量同比减少了6.78%,继续了2008年的负增长态势。面临纸质媒体阅读率下降的趋势,许多相关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报业资讯参考》编者按

 

       数字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影响

      数字阅读对传统纸质图书会有什么影响?本次调查中,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52.1%的读者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这一读者群体能够接受的一本电子图书的平均价格为3.45元。调查显示,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91.0%的读者阅读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此书的纸质版,另有9.0%的读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还会购买该书的纸质版。

    总体上看,多数人均表示,如果阅读了数字版本,将不再购买其纸质版。联想到近年来许多作品,尤其是网络文学作品,都是先在网上火爆以后再出版纸质版;再联想到越来越多的学者习惯于通过清华知网、施普林格、爱斯唯尔等数据库进行学术阅读;联想到越来越轻便的仿纸阅读效果的电纸书,以及阅读体验更加完美的苹果最新平板电脑ipad,我们将越来越无须怀疑90%的人们在阅读了电子图书后,将不再购买其纸质版本。

 51.0%的国民认为当前图书价格“比较贵”或“非常贵”,只有25.6%的国民认为当前的图书价格合适,而认为当前图书价格“比较便宜”和“非常便宜”的比例仅有4.4%。调查还表明,人们认为能够接受的电子图书的平均定价只有3.45元,而能够接受的纸质图书的价格为11.17元。

      如果这样,那么数字阅读冲击的,就一定不仅仅是传统报刊。虽然现在对纸质图书的影响还未真正显现出来,但这一天还会远吗?

   

      数字时代,阅读的本质是什么?

        没有人会质疑数字阅读率不断上升这一趋势。从2009年的情况看,我国18周岁以上成年国民数字出版物阅读率为24.6%。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是两大主要数字化阅读方式,分别有16.7%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14.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另有1.3%的国民使用其他手持阅读器进行数字化阅读,比2008年的1%增加了0.3个百分点,增幅为30%。从数据看,虽然2009年电子阅读器风头正劲,国民电子阅读器使用率虽然仅为1.3%,增幅却高达30%。但从占比看,还是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两者占据大头。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许多国际阅读专家看来,报刊阅读并不算真正的阅读,其浏览的是第二天就过时的新闻碎片。真正的阅读只有读书。只有读书这种深度阅读,才能将知识系统化地传播下去,使人类文明不断延续其辉煌。

      然而,人们用于浏览新闻碎片的时间却越来越多了。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接触时长看,2009年,我国18-70周岁识字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4.70分钟,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21.02分钟,人均每天读杂志时长为15.40分钟,人均上网时长为每天34.09分钟,人均通过手机阅读的时长为6.06分钟。与上年相比,国民每天平均接触报纸、图书、期刊的时间有所下降,而上网和进行手机阅读的时间则在增加。人们平均上网时间已经接近人们读书和读报所花时间的总和了。

       从手机阅读看,手机报是最主要的手机阅读方式。在有手机阅读行为的人群中,有近六成(58.7%)的人读过手机报;另外,有近半数(47.6%)的人使用手机QQ、飞信;有手机阅读行为的人中,三成左右通过手机阅读小说或进行网页浏览。

    手机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具有便于随身携带的特点。但是,手机作为一种阅读载体,具有屏幕小,显示字数有限,只适于阅读短小的片断这一特点。那么,这些阅读还算真正的阅读吗?对主要用于手机阅读的微博这一最新媒体的出现,SOHO中国的潘石屹认为,微博这种碎片化阅读方式,正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短小精悍的内容,通过不断的连续发布,多人共同跟贴讨论,千百条微博的连续发布量,其价值甚至可能超过读一本单一作者写出来的200页厚的图书。

 

    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近年来,全国各地400多个城市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然而,这一切都才刚刚开始。调查显示,只有5.6%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65.5%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就说明了大多数人对举办全民阅读活动持欢迎和盼望态度。至于应当促进数字阅读还是促进传统纸质阅读,目前尚无法作出定论。

                                                             (《珠海报业参考》选编  策划主编:邓闪 )

 

更多>>> 本刊 [总.目.录]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