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2013-08-24~30与四子堂诸友研习兰亭时聊天记录整理增损而成。
兰亭序版本复杂,现在的情况是众多版本的兰亭序都远没有神龙本精彩,在复制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代,似乎这些版本传播兰亭书法的作用已经黯然失色,为什么兰亭序的研究还是书法界的热点呢?我认为首先是兰亭序的书法开书法近两千年之先河,是书法史的巅峰之作,再者是真迹不得见,任何一个摹本都不可能全面的展现兰亭序的真实面目,为了追寻兰亭序的本意,对现存的以及历史记载中的
《南川县主墓志》,唐天宝十一年刻,韩择木楷书,韩向以隶书名,在今天看来,恐怕更欣赏其楷书,其字近于永师,又有灵飞经笔法。
上海古籍出版社“西安碑林名碑精粹”系列的《李寿墓志 南川县主墓志 刘中礼墓志》收录此墓志
拓片扫描,PS剪裱,手头没书,目的是自己临帖用,有些字没扫平。
过去认为赵孟頫是章草大家,所提到的代表作一般都是《临急就章(三种)》和《六体千字文》,而这两件作品现在已经可以毫无疑问的确定为后人伪托之作或临作了,此外赵孟頫则很难找到一篇完全意义上的章草作品,因此其“章草大家”的名头也遭到质疑。因此赵孟頫传世作品中的章草元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对其传世作品认真审视后发现,《临急就章(三种)》和《六体千字文》不但不能证明赵孟頫的章草水平,而且距赵孟頫实际水平相去甚远。
一般认为,小草形成以前的草书统称章草,而实际来看,就像秦以前的篆书统称大篆一样,它们并不一致,而章草一词的起源又无据可考,以至于不能知道它的确指。比如汉简牍的草书与晋残纸的草书便有很大的区别,王羲
标签:
萧妙瑜墓志
苏孝慈墓志
杨素墓志
欧体
欧阳询
|
分类:
天枢呓语
|
隋萧妙瑜墓志,二十四行,行二十四字,无损。碑贾以为是杨坚后母的墓志,看了志名用的是周的官职,若是杨忠继室,那应该称为隋太祖啊,才知道当是萧纪女、杨敷继室、杨素后母。
此墓志大类《苏孝慈墓志》,愚以为,二碑互有优劣,苏志略优。萧志有些点画习惯性的写得比较随意,似乎功力不如苏志,苏志为仁寿三年,萧志大业二年,因此认为不是同一人所书,但出于同源。仔细对比后觉得,萧志结字比苏志扁,点画更有信本的味道(与《王女节墓志》更像),结字却是苏志更近于信本。
释文:
墓盖:
周故大将军淮鲁复三州刺史临贞忠壮公后夫人萧氏之墓志
王砥如
1905~1993),书法家,又名柱,字行,号老砥。原籍山东临沂,后徙居四川成都。其书法取法欧阳询,化欧体刚劲为柔和,用笔圆润,结字严谨。不以书法为能事,所以书名不为大众所传,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常任理事。
简介
王砥如,曾用名柱,字行,号老砥,原籍山东临沂凹凸村。
标签:
《九成宫》
田蕴章
每日一字
文化
|
分类:
百花错
|
田蕴章先生在其书法讲座中谈到,“李琪本”《九成宫醴泉》多出被剜刻过,比如开头的“九”字与“成”字,其中“高阁周建,长廊四起”中的“四”字被剜刻过了,并与后面“经营四方”的“四”字做了对比,说明其写法不同,认为请看《每日一题》第8集的16分钟处,演示“标准”写法为:

在其出版的著作中也做了同样的对比,认为是后人剜刻时不懂欧阳询笔法,剜刻错了。如图,其著作引用的是“李琪本”。

标签:
金庸
美女
相貌描写
文化
|
分类:
侠客行
|
金庸笔下的种种都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而其中的美女尤其令人倾倒,提出一个名字便仿佛她真曾站在自己眼前过一样,她们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创作出这么一群蔚为壮观的美女团,金庸的笔法不禁让人赞叹。
小说中的人物离不开具体的故事情节,那些经典的场景,孔庆东编著的《金庸侠语》大抵都收录了,我只引导大家看一看她们出场时娇炫美丽的身姿吧。金庸的描写不是简单的将一个人从头到脚的一味精妙细画,常常是根据情景,或者让其人款款走来,或者让故事中的某人一眼望去。其描写或简或繁,或详或略,细致的时候固然写的精彩,几句带过时也极尽其风韵。也有的时候分多次描写,不同人看见她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