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亚辉
赵亚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988,174
  • 关注人气:170,7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文化

国内媒体误读国外研究成果

我们的祖先究竟是谁?

 

  •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人类起源于非洲已经是学术界的基本共识
  • 现代人起源,主要有“近期非洲起源说”与“多地区进化说”两种假说
  • 中国古人类以连续进化为主,与其他地区人群的杂交是少量的

http://img.dahe.cn/hlimg/20110720/8083409363809771907.jpg

制图:宋嵩


标签:

文化

大师默默离世和明星轰动离婚

 

(注:本文为笔者在2月17日人民日报文化版刊发的言论《从大师默默离世说起》的完整版)

 

赵亚辉/文

 

 
  从1958年开始,施雅风院士率领考察队,先后对祁连山、天山、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等地的冰川进行了科学考察,从无到有地开创、发展了中国的冰川学研究。这张照片是1964年科学考察队在希夏邦马峰进行冰川考察时留下的珍贵资料,施雅风先生(左一)正是当时的科考队队长。
标签:

科学家

当官

赵亚辉

文化

需静心,却难静心,四位学术带头人现身说法——
科学家为什么想当官


 赵亚辉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00809/45/5330477573365392849.jpg
孰轻孰重?  宋嵩绘图

 

标签:

赵亚辉

川藏线

国家地理

极致之旅

杂谈

赵亚辉:川藏线不可不看十大绝景(下)(组图)

 

摄/文 赵亚辉

 

点击进入:川藏线不可不看十大绝景(上)(组图)

 

 

6.怒江大峡谷和大桥

     在长度、深度、险峻和壮观程度等多个方面,怒江大峡谷都堪称世界罕见。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从支流巴利亚河口起到米德湖,全长不过440公里。怒江大峡谷单西藏段就有400多公里,云南段有600多公里,两段加起来超过1000公里。在深度方面,科罗拉多

标签:

救人者

志愿者

旅游者

高树友

玉树

地震

杂谈

赵亚辉:玉树首个志愿者从旅行者到救人者

玉树之友高树友:救人是我的本能

 

赵亚辉 文/图

 

标签:

玉树

地震

老医生

吴殿华

杂谈

75岁老医生吴殿华35小时驰援玉树

 

赵亚辉 文/图

 


75岁老医生吴殿华正在为灾区女孩诊治。

 

最近更新:  

标签:

赵亚辉

日环食

青岛

胶州湾

文化

我国日环食中最壮丽奇特的景致—— 

实拍青岛胶州湾“带食日落大海”奇观(组图)

赵亚辉 文/图

 

http://scitech.people.com.cn/mediafile/201001/15/F201001152013491418612191.jpg

青岛红岛日全食 “带食日落大海”  赵亚辉摄

http://scitech.people.com.cn/mediafile/201001/15/F201001152013571188858413.jpg
夕阳中,日环食食甚,用肉眼就可以观测

 

 1月15日下午,日环食

标签:

赵亚辉

论文大国

泡沫

文化

《晶体学报》中国论文风波调查(下)
“论文大国”有多少泡沫

中国离论文强国还有多远

文/赵亚辉 曹红涛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res/1/1921/2009-12/31/11/res01_attpic_brief.jpg

  宋嵩绘

 

 昨日,本报报道了井冈山大学两位讲师发表70篇造假论文的事件。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2004—2009年这5年间,黑龙江大学的Shan Gao在该期刊上发表了数量惊人的279篇论文。为什么他能在短时间内发表这么多论文?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已经连续几年位居世界前列,“垃圾论文”是否占据了大量比例?“论文大国”的后面,到底有多少是造假的,有多少是“技术含量较低”的?

  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标签:

赵亚辉

晶体学报

论文风波

井冈山大学

文化

《晶体学报》中国论文风波调查(上)

两年高产70篇论文的背后  《晶体学报》E卷中国论文疑云重重
调查发现:黑龙江大学一作者5年内在《晶体学报》E卷发表论文279篇
井冈山大学造假教师被开除公职党籍

文/赵亚辉任江华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res/1/1921/2009-12/30/11/res01_attpic_brief.jpg

 


  《晶体学报》E卷官方网站的页面截屏。

 

预告:明天继续追踪

标签:

院士增选

文化

中科院院士增选,60个名额只选出35人

院士评选为何空缺近半

赵亚辉/文
 

  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向社会公布后(消息见本报12月5日6版),人们发现,此次增选产生了35名新院士,而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规定,每两年一次的增选,名额不超过60名。

  近一半的名额空缺,这是什么原因?中科院这次院士增选,又有哪些风向标?

 

  释疑

  院士评选力求“经得起历史检验”

 

  新增选院士35名,这是自1991年恢复院士增选制度以来,除2007年增选29人后的“次低”。其他历次新增选院士数量,均超过50名。

  为何这两年当选的院士人数趋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路甬祥对此解释说:2007年和今年当选新院士数量较少,一方面体现了院士们严肃认真、保证质量的意识,另一方面也与2006年院士大会将《中国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