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薛涌微博
薛涌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92
  • 关注人气:207,7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胎教不科学!没有听我的讲座(包括早教和历史讲座的),本能就是这个反应。其实,胎教自古存在的东西,都是些经验,有靠谱儿的,有不靠谱儿的。要具体分析。讲座里说的清清楚楚。主题是对胎教要小心。媒体里炒作的胎教,大部分水分太大,甚至荒诞不经。但有些科学家有很多研究。如今虽然还没有形成体系。但至少从经验上值得借鉴。比如孕妇压力对胎儿的影响,荷尔蒙分泌,承受压力后新生儿体重不足的现象,有科学测量,有统计数据,有规范的样本。如果你觉得胎教就一种,而且是媒体上炒作的那一种,这本身就说明你对这个领域不太了解,太多道听途说。中文媒体这方面太贫乏。胎教的困难在于怎么从道听途说中分辨是非。比如,911后,在美国的阿拉伯妇女(加州的案例)生的孩子体重突然下降。反阿拉伯浪潮对孕妇形成压力。这是芝加哥大学的经典研究。怎么不科学呢?这种东西太多太多。甚至种族歧视,对胎儿也会产生间接影响。尊重妇女的家庭,孕妇自信,对胎儿发育有利。你不知道的东西,不等于不存在。

请扫描二维码进入“小鹅通”系列讲座
(2017-03-14 11:02)
标签:

杂谈

​​

不到一个月前,我写过这样一段话:

“当2016年Edward Whitlock以3小时56分的成绩创出85岁年龄组马拉松世界纪录时,我心里暗藏一种悲哀。连Edward Whitlock也要用快四个小时,真是年纪不饶人呀。这种感觉,也许跟我个人的状态有关。我在55岁生日前两周,刚刚完成了第一个马拉松,3小时09分。这是犯了一系列错误后很惨的成绩,连3小时5分的 “底线” 也没有守住。在60岁前是否能打破3小时,还是个未知数。Edward Whitlock在73岁时跑出的2小时54分的成绩,对我来说已经是个不可能的目标。但接近四小时的成绩,我则实在不需要怎么努力。他74岁时还跑出了2小时58分,然后十年多一点的功夫,成绩下降了快一个小时。我们都知道自然规律。但看到连Edward Whitlock都在这么快地衰老,还是忍不住慨叹人生苦短了。 “

今天,看到Edward Whitlock去世的消息。3月6日,他以86岁高龄,因前列腺癌而去世。原来,我还等着看他百岁马拉松能跑出什么成绩来呢。现在再次发现人之脆弱。对他最近十年成绩的大幅度下降,也算有了点答案。

且慢。让我们再算一算:他破马拉松85-89岁年龄组世界记录是在2016年10月,一个月后,他又破了这个年龄组15公里的世界

标签:

杂谈

​​

为什么分数高的依然拿不到结果?分数低的反而硕果累累?


美本今年录取形势估价:跟家长们在私下沟通一下,今年的形势确实有点看不懂。但发现一个普遍现象:目前学霸很压抑,什么都没有,普通学生则满手录取通知。我的一个学生,居然还没有尝到被拒绝的滋味。同学们都说:这说明你很失败呀。报的太低了。我说,我们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申请哈佛。其实,即使申请哈佛,现在也收不到拒绝信。估计下面半个多月会翻盘。学霸们会有些好消息。理由:强校发录取通知晚,很多集中在三月底四月初。要再等一个月,我们再进行判断。

不过,文书确实比较重要。我辅导的学生,文书好的,都结果不错。比如,我辅导的一位,SAT只有1370的程度,托福96分,进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同班​同学SAT考了1510分,居然被拒绝!两个人都惊呆了。我的学生,属于正常,不能见证我们的文书有多灵。但是,1510分进不去,绝对有大问题。文书恐怕失手了。

另外的例子(和我无关),是同班同学,一个SAT才1350,进了波士顿大学,另外一个1430,则被波士顿大学拒之门外。我的学生ACT成绩27分,打入著名的护理学院(比普通专业难进得多!),同

标签:

杂谈

愚昧不是德操

最近看到网上盛传的南怀瑾的一段话,有点呆了。暂且抄录如下:

【中国这几十年,文化教育衰落得可怜,我现在回想我们那些老辈子人,真是该打屁股,认为西方可以救中国,当年就把西方文化全套搬来了,把这个国家民族搞得那么惨。只要讲达尔文思想,就说很进步,其实我们古人都讲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弱肉强食理论,就是《列子》这句话,胜者为制,是禽兽也。以强凌弱,就算成功,也不是人类的文化,那是禽兽的文化。


  我们人之所以有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就是扶助弱小,看到可怜的就要帮助,这是仁爱慈悲,这才是人文文化的真谛。所以以《列子》看来,胜者为制那是禽兽的哲学。日本人的翻译叫达尔文,我常常想,要翻成达尔昏才对,昏头昏脑,没有搞清楚。的确,宇宙间是弱肉强食,在动物奇观节目上你就看到了,不但动物如此,植物世界也是这样,整个的宇宙所有生物都是以强凌弱的。但是,人类文化教育我们对待弱者更要爱

标签:

杂谈

接到校长Peter Salovey的信,通报我们耶鲁将把Calhoun College改名,因为John C. Calhoun作为白人至上主义者、奴隶制最有力的辩护士,和耶鲁的核心价值相违背。此举强化了我们对学校的忠诚。政治上大家可以各持一端。但是,我们最难以容忍的,是因为一个人的肤色、宗教、文化背景而将之视为劣等。在川普时代,这种生而平等的核心价值,必须誓死捍卫。John C. Calhoun是内战前南方最重要的政治家,曾出任两届副总统,国务卿。在他的眼里,奴隶制不是什么“不可避免的罪恶”,而具有正面的价值。这是与我们“不共戴天”的理念。​

(2017-01-30 15:13)
标签:

杂谈

扎克伯格公开批评川普对非法移民和难民的禁令,我提到此事。中国网民立即造谣:他“在考爱岛买下七百五十英亩土地后申请法院强制令驱逐住在上面的夏威夷原住民”。

事实是:他花一亿从糖业公司买下了地,当时并不知道其他住民也分享着产权。知情后停止诉讼,并且公开登报认错,称自己事先调查不周。这种态度,受到当地几方赞誉。

其实,普通人在美国买房子也可能出这种事,故有一项相关的保险。​我自己买房子都买了这种保险。因为有时卖主都不知道自己卖的东西里含有其他人的产权。比如,卖主当初买房子时,可能不知道有一个已经死去的产权分享者。但过几年,这个死人的后代冒出来,等等。

夏威夷的情况更复杂。私有产权的建立才百余年。在此之前,没有明确产权概念。在产权确立过程中,王族和大公司霸占大部分土地。原住民权利遭践踏。并入美国的时间也甚晚。后来有经过非常复杂的产权安排,这些地有些被一些原住民分享,但大部分所有权成为无主。

你买地的时候粗心,对这些地方情况不熟悉,不知道买下的地可能有他人产权,或不知道这块地涉及种种纠纷,就会陷入难局:花钱买下来的东西是不是自己的?此时的方法,就是quiet

标签:

杂谈

今天早晨收到个邮件,闹半天,我是贝马年龄组第一。这个太扯淡了。第一次马拉松,我犯了所有能犯的错误(七天前脚腕受轻伤,两天前冒险跑了半马,结果比赛时腿还酸,出发过快,体力过早耗尽,穿了超轻跑鞋,三十公里后脚板就疼,事后知道受伤。。。。。),跑了惨不忍睹的成绩,最悲痛的是,年龄组第四,前三名有奖金呀。失之交臂!这个事情,现在刚刚忘记。结果组委会多事,寄来奖品。我以为搞错了。上网一查,居然没有错:前三名得奖金的,算入总名次,貌似前三位大爷都脱离年龄组了。接下来再算,我这个第四就扶正成为第一了。美国人干事情,朝三暮四,就是要哄你高兴,仿佛俺们的智商是猴子。

标签:

杂谈



我这学期期末考试时,在班里发飙,要求学生“象非法移民一样努力工作”。我直接了当地说,非法移民要是有你们这种工作伦理,连生存都不可能。我就是不同情那些白人劳动阶层。为什么?我象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里根上台,宣布美国是“山顶上一座闪亮的城”,世界的榜样,美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美国是人类最后的希望。我当时挤在六个人的学生宿舍,一个月25块人民币,真希望自己到美国。干啥都行呀。只要让我去。但我没有机会。现在三十多年过去,咋我也成了这里的富裕阶层,你们还是劳动阶层、除了站流水线外啥技能都没有?你们年轻时都折腾啥去了?你们生活在天堂,但我们从地狱出来都比你们成功。还不是自己的原因吗?美国人不都应该是自我造就、自我依赖、不靠政府的人吗?咋现在嚷嚷着没人管你们?你们这么伟大,居然要个保姆照顾吗?

(2016-12-12 12:58)
标签:

杂谈


学英语苦得想放弃,恨不得在脑子里装个英语软件而一劳永逸。


这个新群课,就希望给你安装这样的“软件”。当然,我们的“安装过程“,不是脑神经外科手术,而是一个心理和学习过程。


如果你是个中学生,背单词刷题快吐了,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低,那么我们的“软件”,就帮你提高兴趣,增加内在动力;


如果你程度很好,需要扩大阅读,这个软件,将让你用英语大量扫描美国的热点,帮助你看世界、长见识、发展出自己的思想来;


如果你是成人,想学英语屡屡不成,我们将用中文的介绍和评论引发你对许多问题的兴趣,然后“忽悠”你读下面英文参考文献中的几个句子,慢慢你就上了学英语的这条船;


如果你不懂英语,也绝非毫无所获。我们的中文导语和讨论,包含着独特的时事和政治经济文化分析,会把一个阅读群变成小媒体。


这是一个和我们过去比较成熟的课程(一对一、撒米班)非常不同的平台。我们一贯的教学原则,注重的是精:精读,翻译,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这套办法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学生们阅读能力大幅度提高,社

标签:

杂谈

《华尔街日报》今天的社论说川普接蔡英文的电话恐怕不是冒傻气,而是精心策划的。这可能意味着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变化,包括一个中国的立场。称奥巴马对中国太软弱,受欺负。美国不耐烦了,似乎要决定我行我素。嗯,这个事情,要再围观一下。鹰派对川普的影响似乎越来越大。这个人的性格,似乎也适合鹰派。另外,国内一味纵容甚至煽动不理智的民族主义的好斗情绪,似乎也给决策者上了许多枷锁。如果美国真要对抗,现在怎么回应呢?办法实在不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