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就像丧家狗,人人都能虐一口——这样的时代是不是该终结了?
当我们正在仓促应对社会日益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之时,一个全新的单身社会不期而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单身家庭数占总家庭数的14%,北京有1/5的家庭仅一个人住。这个还在不断上升的数字,跟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看上去还不能比,但是,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趋势:在中国30岁以下的人口中,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实力越强,他们就越有可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成家也好,独居也罢,自主选择的权利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尊重。
当单身社会的到来已经成为一种无法逆转的潮流之时,社会资源如何重新分配就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而对置身于这些问
古希腊是欧洲人永远的文化乡愁,也是人类弥足珍贵的共同遗产。
不到希腊,你无法知道我们对色彩和美的认知有多贫乏,对生活及生命的认识有多苍白;走进希腊,在这片土地和海洋所孕育的文化底蕴与惊人之美里,能够消解前世今生的所有乡愁,刷新我们对自然与艺术之美的所有经验。
但今天,这个国家正在经历着“艰难时刻”。近4年GDP缩水25%、全国失业率25.5%、倒闭企业
采访/丁个
地图,是他认识中国的起点。在“寻路中国”的路上,他离不开他的“私人地图”。这是他的个人经历,也是一种眼界和生活方式。
寻路世界的何伟,仍记得他拥有的第一张中国地图。
1996年,他随美国和平队来到四川。第一站是成都,“我们冲进一个很大的国营书店,先去买地图”。那时他们被安排住在学校宽敞又简陋的宿舍,除了简单家具外,四壁空空。何伟便用买来的地图装饰墙壁:当时能买到的最大幅中国地图、四川地图(那时重庆还没有变成直辖市)、随身携带的世界地图,还有一张美国地图。那些日子里,这些地图成了何伟最难忘的壁纸。每天目之所及,从涪陵到四川,到美国,到世界,像是一寸一寸定位这个空降到异国乡村的自己。这里,成了他认识中国的起点。
那时何伟刚开始学中文,那张中国地图和四川地图,成了他边了解地理、边看图识字的好帮手。他在地图上勾画圈点,标出那些想去的地方,以及有意思的地名。后来他开始收集涪陵本地地图,却发现一个问题:地图和地图差异很大。比如,乌江边那座山有时
这是一个充满烂片的时代,烂片正与爆米花一起,随意拨弄着观众的G点。
划拉一个剧本,找一位大导演,攒几个高颜值的演员,砸上至少3000万的投资,再用一半的钱铺天盖地地炒作,票房过亿便不在话下。烂片已然成为粗鄙的审丑狂欢。
中国电影界已经不需要下功夫拍精品,既然烂成渣都有人愿意掏钱,几年磨一剑岂不是傻缺?
许多人明知是烂片仍要跳火坑,他们就是为了在生活压力下得到一次吐槽的机会——“瞧,这片多烂,你千万别去。”然后,面对旁人,洋洋得意。
我们不知道是在消费烂片,还是被烂片消费,它是我们生活中的牛皮藓,无法摆脱。
烂片不仅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在某种程度上甚至
文/陈艳涛
每个物类都是衡量人类的尺度。陷在现代消费主义困境里的现代人需要化身猎物人,在物质洪流中拨云见日,选择、甄别、集合、引领,将物质带到文明和审美的高度。
你曾经注视过家里的摆设和物品吗?你知道视线所及的每一样,都能写一部历史吗?
正如英国作家比尔·布莱森在《趣味生活简史》中所说:“战争、饥荒、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等,它们都在你的沙发和五斗橱里,在你窗帘的褶皱里,在你松软的枕头里……住宅不是躲避历史的避难所,它们是历史的最终归宿。”
物类文化:它们既能让我们惊愕、疯狂,也可以让我们复归平静。每个物类都是衡量人类的尺度。
我们所选择和拥有的东西,就是最忠实的记录者,它们最客观地记录、叙述着生活,每一样东西里,都有一个故事,关乎我们生活的故事。如果把一生所有的物品和财产聚集到一起,每一个杯子、每一把椅子、每一件衣服、每一盏灯、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它们完整地组成了一部你的自传。
还不
其实,文艺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
今年日本一个叫“高等游民”的词成为大热门,其来源是一部流行日剧。剧中男主人公闭居在家13年,每天就在家里靠读书看电影消磨时光,他认为陶冶情操才是人生真谛。
日本学者神一行还总结出了新高等游民的特征:富有的不是金钱是时间,追求的不是物质是内心;穿着破烂但心似锦绣;永远保持对知识的好奇;拥有不受任何束缚的自由。
但在中国,文艺青年其实有各种门槛,比如要瘦成闪电,莱昂纳多等中年男因为对身材自暴自弃早已自绝于文艺人民;要有经济实力堆砌的神秘感,像窦唯那样被人发现中年谢顶、坐地铁出行,会引发舆论狂潮;还要有变色龙的能力,能文艺也能粗糙,能“独坐半
采访/肖锋
建立在商业基础上的友谊,永远比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商业重要。
一个女白领,辞职做微店,买入十万面膜,只卖出不到一万。一个人的人脉不过两三百人,半生不熟的谁会买呢?于是欠一屁股债。
热闹一阵的微店所谓杀熟模式难以持久。一旦出现店主亏本跳楼,将引发连锁反应。国家应该立法,凡收入门费和进货费的微店上线一律整顿,有些上家有传销的嫌疑。
以上是有赞微电商平台掌门人白鸦的忧虑与忠告。他至今不看好朋友圈里散兵游勇式的微店。
采访白鸦安排在杭州贝塔朋友咖啡,这里诞生过不少财富传奇,有赞的前身“口袋通”即诞生于此。咖啡馆背后是阿里高管们的集聚区——一个创业者生态商圈。
杭州素称“温柔富贵之乡”,似乎与创业无关,阿里、有赞等一众互联网领军企业改变了城市生态。一小帮人可以改变一座城市。混沌理论认为,个体改变整体的条件,一是自身足够强大,二是坚持足够
中国地大物博,最缺猎物人。
猎物人是谁?他们是把物质带到文明和审美高度的人。
猎物人包括物质的创造者、发现者、传播者、分享者。他们可以是匠人、设计师、发明家、考古学家、收藏家、鉴定师、传媒,也可以是其他深察微物之神,能替当代人选择最好、最适合物质的人。
“他搞的那些东西,陶瓷、漆器、丝绸、服饰,都是‘物’,但是他看到的是人,人的聪明,人的创造,人的艺术爱美心和坚持不懈的劳动。”——汪曾祺说的是沈从文,但也是猎物人的一种写照。
猎物人有三重境界:一是格物致知——虽星移物换,仍即物穷理;二是辨物居方——能物尽其用,能玩物不丧志;三是以心役物——相信万物有灵,
在1987年发表的《顽主》中,王朔让我们第一次见识到什么叫“私人定制”:“替人解难替人解闷替人受过”的3T公司,提供各种脑洞大开的服务,目的是“在社会服务方面拾遗补缺”。
“公司的宗旨就是帮助像您这样素有大志却无计可施的人”——这是王朔能想到的私人定制,帮人实现各种不靠谱的疯狂梦想。
王朔了不起的地方在于,这个故事的背景,是人们穿着样式、色彩差不多的成衣,用着流水线生产出的一样的东西,接受一样的义务教育,参加团体旅行,千家万户过着同一模式的生活。
量产产生无趣,雷同等同可怕。18年前借《顽主》构思拍摄的影片《甲方乙方》宣扬“成全了别人,陶冶了自己”,
分类: 《新周刊》每期亮点 |
我们信什么,该怎么信?这是个问题。
骗子太多,不敢相信。标准太多,相信哪个?专家太多,没法相信。破坏规则的太多,相信会吃亏。
我们变成“老不信”,书本、媒体、公告、声明……几乎所有过去的权威皆被怀疑。
这是真的吗?它值得相信吗?
痛定思痛,我们或成为阴谋论患者,任何人和事都可能是掩盖真相的迷雾,也都可能被迷雾掩盖。我们或成为无厘头病人,反正就算信错了也不过一场呵呵,即使是那些看似不靠谱的小道消息,也体现着某种智商优越感。
与此同时,相信媒体,还不如相信朋友圈;相信教科书,还不如相信喜欢的老师;相信机构发布的质检报告,还不如相信某个熟悉的美食家;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