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曾国藩语录大全(一) |
1、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2、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3、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引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4、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5、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6、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7、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8、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怒时易激,义愤亦当裁抑;喜时易狂,即微言亦须谨慎。
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 两截人矣。 ——曾国藩
64.
65.
66.
“挺经”是一种以刚劲强硬为特征的处世哲学,所谓“打脱牙,和血吞”、“咬定牙根”等等,可以说就是“挺经”的注脚。
下面是关于“挺经”注解的鲜活例子:
湖南人曾国藩曾和他的学生李鸿章说过一个故事: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午餐。早间就吩咐儿子,前往市上备办肴蔬果品,日已过巳,尚未还家。老翁心慌意急,亲至村口看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挑着菜担,在水塍上与一个京货担子对着,彼此皆不肯让。老翁赶上前婉语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来,你老哥也可过去,岂不是两便么?”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老翁一直抵说不过,乃挺身就近曰:“来来,然则如此办理: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你老哥将货担交付与我,我顶在头上,请你空身从我儿旁边岔过,再将担子奉还。何如?”当即俯身解袜脱履。其人见老翁如此,作意不过,曰:“既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让尔担过去。”当即下田避让。他只挺了一挺,一场争竞就此消解。
《挺经》全文
卷一 内圣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
标签:
曾国藩语录(始) |
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1、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2、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3、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4、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无为谋府,无思也。无为事任,无为也。无为知主,地知也。然须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实行不去。庄子曰:“吾以无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大颠曰:“众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圣人无情。
5、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6、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7、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8、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9、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
标签:
解厄鉴 |
原文译: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抚州市)人,北宋著名词人。 历居要职,官至宰相。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均出其门下。晏殊才高学富,识见明决,深知治国本末,对人性有深刻的了解,更通避祸解厄之学,因此生前身后,俱获显要殊荣。一生平安。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解厄脱困?北宋智者晏殊的《解厄学》是一部十分罕见的著作,它不仅立足于“解厄”,更关注致厄的根源。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国版的“人性的弱点”。他提出的“驭情为先,而后可驭人生”的观点,至今仍有其精辟的现实意义。
藏锋 卷一
【原文】:厄者,人之本也。锋者,厄之厉也。厄欲减,才莫显。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求荣,成其事而意满。不知戒惕,上下难容也。仁者不逐其名,仁贵焉。明者不恋其位,明弃焉。勇者不争其锋,勇敛焉。生之惟艰,何足道哉?
【译文】:困厄是人生固有的现象。吐露锋芒,是困厄加剧的原因。想要减少困厄,才学就不要轻易显摆。当权者招揽贤士,一待功成他们就会改变心态。地位低下的人求取富贵,目的达到了就容易骄傲气盛。不懂得戒忌和警惕,上司和下属就难容。仁德的人不务虚名,仁德才是最宝贵的
标签:
曾国藩语录二 |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卫身莫大于谋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德,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引自《曾国藩全集》
诸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故不可时时为科弟仕宦起见。
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天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引自《曾国藩家书》P.899
纪泽所呈寿叙及诗亦尚稳适,惟藻采太少,又欠风韵。试取庚子山《哀江南赋》熟读百遍,当引出情韵,有情则文自生矣。
引自《曾国藩家书》P.206
读书之道
一要定课程:
每日课程: 读熟读书十页。 看应看书十页。习字一百,数息百八。记过隙影(日记)。记茶余偶谈一则。
每月课程: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古文一艺。(熟读书是:易经、诗经、史记、 明
标签:
曾国藩语录四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 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
标签:
处世七书 |
一 权谋残卷
概况
权谋残卷是明代张居正所作的一部权谋类著作。
智察卷一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事虽殊,其理一也。惟善察者能见微知着。 不察,何以烛情照奸?察然后知真伪,辨虚实。夫察而后明,明而断之、伐之,事方可图。察之不明,举之不显。 听其言而观
标签:
曾国藩处世名言杂谈 |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侍亲以得欢为本”。
标签:
修身杂谈 |
仁:立身行道
义:毋偏毋颇
礼:礼仪三百
智:见於未萌
信:五德齐备
仁: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