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2-07-10 16:3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录

昨天为了今早的一个活动写书评,翻出了《清华艺术讲堂》一书,重新读了 冯友兰先生的“从哲学观点看艺术——论艺术的创作和批评和教育”,感受更深。这是1939619日他在云南艺专的讲演辞。

 

全文共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冯友兰先生主要从艺术上的“道”和“技”这两点,联想到了哲学中的“共相”与“个体”,并引发了对比性思考。他认为,“道”是一种境界,是通过身体力行,通过歌舞诵唱让艺术完整呈现的一种完美状态。而达到这种状态的手段或者说是方法,就是“技”,包括内在的“技艺”与外在的“技术”。在我看来,就好比弹词演

标签:

杂谈

分类: 传统文化

在弹词开篇中,描写《红楼梦》的作品很多,其中尤其以林黛玉为主角,衍生出一系列开篇。《紫鹃夜叹》一首,虽然情节已经在林黛玉离世之后,但通过紫鹃之口,依旧将林黛玉的音容笑貌、形容举止展现在听众面前。

 

这首开篇,我听过的录音有杨振雄、徐丽仙等人的,但仍然以薛筱卿的演唱为最佳。也成为了“薛调”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是对“薛调”独特的咬字、气口、结构分布的充分展现。《紫鹃夜叹》,顾名思义,突出的是一个“叹”字。所谓“叹”,也就是喃喃自语,唉声叹息。再加上前面有了一个“夜”的情景定义,因此在演唱这首开篇时,要尽量体现出静思、凝神、孤寂这三种相互关联,你中有我的意味。就是面对台下再多的听众,也要唱出一种无人在场的感觉来。要让台下听众静心细听,不敢喘气,有一种“听壁脚”的感觉,才算入了正道。

 

开篇起首便描绘场景,塑造孤凄冷清的西厢氛围。薛筱卿在演唱时,行腔稳健大方,转腔之处波澜较小,却着力体现“紧俏”二字,一句“令人儿……”高腔乍现,却又消于无形,将听众带入这首开篇的意境。随后一大段排比句,道出了紫鹃心中无限愤恨,听来博人同情。薛筱卿在咬字上出音重,转音速,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