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分类: 资源共享

山东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结果公示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5日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6年山东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的通知》(鲁教基函〔2016〕12号)文件,在各市推荐的基础上,我厅组织专家对说课比赛选手进行了评审,拟确定许建秀等48名教师为一等奖,董峰等113名教师为二等奖,刘凤云等57名教师为三等奖。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6年9月5日至9月12日。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书面反映至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地址:济南市文化西路29号。邮编:250011。电话:0531-81916516。传真:0531-81916517)。单位提出异议的,须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人及联系电话;个人提出异议的,须署真实姓名、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逾期或不按要求提出异议,不予受理。

​山东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结果

组别:小学科学组

序号

姓名

说课题目

工作单位

名次

1

许建秀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四小学

一等奖

2

文燕燕

空气在哪里

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

一等奖

3

张  鸽

水变热了

日照市教科研中心

一等奖

4

张瑞珊

空气在哪里

淄博市桓台县第二小学

一等奖

5

宋艳华

热是怎样传递的

博兴县博奥学校

一等奖

6

刘  娜

摆的秘密

莱芜市农高区杨庄镇中心小学

一等奖

7

窦现国

谁能传播声音

河口区河安小学

一等奖

8

 

摆的秘密

山亭区实验小学

二等奖

9

王延星

空气占据空间吗

邹平县临池镇南北寺小学

二等奖

10

秦艳军

杯子变热了

广饶县英才学校

二等奖

11

 

太阳家族

济南新世界小学

二等奖

12

褚庆洋

太阳和影子

枣庄市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

二等奖

13

王立勇

日食和月食

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小学

二等奖

14

梁淑娥

飞旋的陀螺

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二等奖

15

刘瑞荣

热是怎样传递的

牡丹区吴店中心小学

二等奖

16

孙芳芳

风的形成

威海市文登区第二实验小学

二等奖

17

 

泰安市财源办事处王庄小学

二等奖

18

林雅琴

杯子变热了

福山区实验小学

二等奖

19

孙建彩

筷子“折”了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

二等奖

20

刘荣杰

电磁铁

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石墙小学

二等奖

21

张利雪

瓶“吞”鸡蛋的秘密

临沂市皇山小学

二等奖

22

尹红霞

登上月球

芝罘区奇山小学

二等奖

23

刘  生

灯泡亮了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

二等奖

24

刘凤云

钻木取火

莱芜市方下镇中心小学

三等奖

25

张彩霞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德州市实验小学

三等奖

26

张  保

光的合成创新实验说课

潍坊市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

三等奖

27

邹永敏

斜面

聊城东昌府区新星小学

三等奖

28

孙淑霞

斜面

陵城区西关小学

三等奖

29

周晓青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临沂高新区罗西中心小学

三等奖

30

 

摆的秘密

聊城莘县俎店联校

三等奖

31

董立福

彩虹的秘密

山东威海高区神道口小学

三等奖

组别:初中物理组

序号

姓名

说课题目

工作单位

名次

1

韩素娟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

一等奖

2

冉德峰

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历城区双语实验

一等奖

3

辛绍梅

阿基米德原理

烟台第十四中学

一等奖

4

衣美新

认识浮力

邹城市第七中学

一等奖

5

张其用

光的反射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

一等奖

6

王清澜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寿光市实验中学

一等奖

7

刘光伦

物体的浮沉条件

聊城市外国语学校

一等奖

8

赵济芳

大气压强

山东省莱芜市张家洼中学

二等奖

9

 

电流的磁场

济南育秀中学

二等奖

10

 

摩擦力

威海经区新都中学

二等奖

11

周春蕾

大气压强

莱阳市赤山中学

二等奖

12

韦宇璐

神奇的眼睛

牡丹区实验中学

二等奖

13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九中学

二等奖

14

 

追本求源—寻找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现象

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两城中学

二等奖

15

吴同彩

平透镜成像的规律

泰山学院附属中学

二等奖

16

韩海燕

内能及其改变

临淄区第一中学

二等奖

17

李平贵

二力平衡

滨州四中

二等奖

18

刘丽萍

光的折射

广饶县花官镇中心初中

二等奖

19

李文明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新泰市汶南镇初级中学

二等奖

20

李树青

浮力

日照丁肇中实验学校

二等奖

21

张莉芳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利津县凤凰城实验学校

二等奖

22

李万海

摩擦力

莱芜市寨里中学

二等奖

23

刘筱娟

并联电路设计专题

单县人民路中学

二等奖

24

秦爱梅

变阻器

枣庄市中区渴口中学

二等奖

25

王新华

大气压强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府前路学校

二等奖

26

 

光的反射

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第二中学

三等奖

27

张步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临沭县第二初级中学

三等奖

28

王秋华

浮力

聊城冠县实验中学

三等奖

29

吴爱国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阳信县实验中学

三等奖

30

代翠焕

平面镜成像

夏津县第六中学

三等奖

31

高洪岩

牛顿第一定律

武城县鲁权屯镇滕庄中学

三等奖

组别:初中化学组

序号

姓名

说课题目

工作单位

名次

1

纪学磊

可怕的烟草

龙口市七甲镇七甲学校

一等奖

2

尹学慧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潍坊市高新区钢城现代学校

一等奖

3

周大炜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威海市第七中学

一等奖

4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二中学

一等奖

5

王华妮

燃烧是怎么回事

威海市荣成实验中学

一等奖

6

 

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泰安市第六中学

一等奖

7

朱晓丽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探究

泰安市实验学校

一等奖

8

韩亚杰

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设计

寿光市实验中学

二等奖

9

梁龙泉

溶液的形成实验教学设计

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

二等奖

10

公维娟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深度探究

日照市莒县第三中学

二等奖

11

刘豫东

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探究

山东省淄博第十八中学

二等奖

12

刘遵英

让看不见的化学反应“看得见”

聊城七中

二等奖

13

杨美华

二氧化碳性质的一体化探究

日照市日照港中学

二等奖

14

毕兴华

CO2性质的实验探究

莱芜市吴伯箫学校

二等奖

15

宋  茜

再探: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龙口市黄城实验中学

二等奖

16

 

暖宝宝的奥秘

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

二等奖

17

任玉芹

氧气

齐河县第三中学

二等奖

18

李新波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二等奖

19

柴洪雁

生活中的趣味化学之质量守恒定律的测定

曲阜市陵城镇中学

二等奖

20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

临沂八湖中学

二等奖

21

刘瑞斌

化学爆炸与安全

胜利13中

二等奖

22

王艳蕾

探究燃烧的条件

聊城莘县莘州中学

二等奖

23

 

化学与环境保护

平阴县实验学校

二等奖

24

刘梦清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探究

东营区三中

三等奖

25

尹成娟

燃烧和灭火

蒙阴县第三中学

三等奖

26

李建国

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于吸入空气的不同

牡丹区二十一中

三等奖

27

胡秀美

NaOH与CO2反应的实验探究及延伸

邹平县黄山实验初中

三等奖

28

吕  华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三河湖实验学校

三等奖

29

李  领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设计与改进

济宁市实验初中

三等奖

30

韩秀玲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单县实验中学

三等奖

31

袁海燕

久置氢氧化钠的实验探究

济南汇才学校

三等奖

32

 

质量守恒定律

德州三中

三等奖

组别:初中生物组

序号

姓名

说课题目

工作单位

名次

1

邓晓云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

潍坊广文中学

一等奖

2

朱冬梅

“观察关节、骨骼肌的结构”的实验教学

枣庄市峄城峨山镇中学

一等奖

3

孙中华

数码互动实验室在“人体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差别”的应用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

一等奖

4

郑桂香

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

一等奖

5

 

流动的组织——血液

日照市岚山区实验中学

一等奖

6

裴景娜

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改进和创新

淄博市临淄区金山中学

一等奖

7

杨  芳

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的结构特点

滨州三中

一等奖

8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日照市北京路中学

二等奖

9

牟建玲

探究根长长的主要部位

潍坊市昌乐县实验中学

二等奖

10

刘迷迷

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邹城市第四中学

二等奖

11

王月霞

观察蚯蚓

聊城莘县莘州中学

二等奖

12

王竹群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莱州市云峰中学

二等奖

13

王艳芳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莱山区烟台永铭中学

二等奖

14

李文娇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

二等奖

15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第一中学

二等奖

16

刘敬国

探究光合作用中释放氧气量与吸收二氧化碳量的多少

滨州实验学校

二等奖

17

孙其炎

人的呼吸运动

东明第三初中

二等奖

18

毛  磊

探究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山东省泰安南关中学

二等奖

19

张振华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济南实验初中

二等奖

20

安凤仙

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曹县第一初级中学

二等奖

21

张树岭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山东省商河实验中学

二等奖

22

刘剑锋

生物进化的原因

威海恒山实验学校

二等奖

23

季洪平

探究小鼠在新环境的认知行为

临沂第四十中学

二等奖

24

王芳

观察鸡蛋的结构

枣庄市实验学校

三等奖

25

王宝云

模拟探究酸雨对小金鱼生命活动的影响

临沂费县朱田中学

三等奖

26

丁杨梅

观察叶片的结构

胜利46中

三等奖

27

苏田军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相关实验的改进

乳山市乳山口镇初级中学

三等奖

28

李桂亭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禹城市齐鲁中学

三等奖

29

张琪

植物的呼吸作用

山东省乐陵市寨头堡中学

三等奖

30

孙炳佳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东营市晨阳学校

三等奖

31

张艳雲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

聊城冠县清华园学校

三等奖

 

阅读    收藏 
分类: 教研科研

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公示(初中)

 (2014-04-14 18:22:26)


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公示(初中)转自山东省教育厅网站

李银乐 2013年7月20日

市地/院校 姓名 性别 单位 职称 学科 学段 电话

省教研室 张伟忠 男 省教研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954186311

济南 胡冬梅 女 济南育英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济南 马红军 女 章丘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济南 杨元春 男 平阴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905418616

青岛 吴乐琴 女 青岛21中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573835135

青岛 赵春凤 女 青岛市崂山区教研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606347895

青岛 龙占江 男 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5192083795

淄博 杜爱华 女 沂源县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5053313716

淄博 郭莉莉 女 高青县教研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淄博 王桂芝 女 临淄区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枣庄 单波 男 枣庄市教育局教研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863208916

枣庄 刘凡增 男 枣庄十五中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906322976

枣庄 张华清 男 枣庄市第三十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563253868

枣庄 张会 男 枣庄三十九中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5589208139

枣庄 王国栋 男 枣庄市实验学校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696324889

东营 孟宪军 男 东营市教科院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854617921

东营 商虹   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东营 郭素华   东营市广饶县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烟台 王淑燕 女 莱州市文峰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5053589833

烟台 辛东红 女 海阳市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792560675

烟台 张蔚 女 牟平区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156949718

烟台 赵英 女 蓬莱市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625459565

潍坊 李宏绯 男 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563686986

潍坊 周存良 男 潍坊市临朐县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5965782679

济宁 陈功明 男 梁山县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5166755997

济宁 孟宪滨 男 济宁师专附中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355155828

济宁 马正友 男 济宁市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053757886

泰安 孙善利 男 泰安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8653857781;8205970

泰安 王荣楷 男 山东省泰安英雄山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0538-8565656,

泰安 陈凤 女 泰安东岳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5588585997

泰安 杨树滨 男 肥城市龙山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威海 原凤英 女 威海市塔山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威海 管红丽 女 山东省文登第二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日照 纪开锦   日照市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066095668

日照 张红霞 女 日照市外国语学校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723935916

莱芜 毕淑娟 女 莱芜莱城区花园学校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706385860

莱芜 丁慎杰 男 莱城区普通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563451236

莱芜 于立国 男 莱芜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963443353

临沂 庞云龙 男 临沂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5583965889

德州 陈万太 男 乐陵市朱集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5806850268

德州 宋彦琳 女 德州市第十一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8705348939

德州 徐立人 男 德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805342183

聊城 张杨   聊城市东昌府区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8766358168

聊城 许广民 男 聊城市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滨州 李波 男 邹平县明集镇初级中学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13792292124

滨州 时寅敦 男 滨州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滨州 梁玉东 男 无棣县教研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菏泽 李庆玉 男 巨野县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语文 初中 0530-8106985

省教研室 颜峰   山东省教研室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905313285

济南 褚爱华 女 济南育英中学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006591353

济南 姜仲平 男 济南历下区教研室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589138396

济南 吕学江 男 章丘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355416699

济南 汤华财 男 山东大学附中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075318699

济南 李晓云 女 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953120389

青岛 王军艳 女 青岛第四十七中学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646489738

青岛 吴学峰 男 26中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658669727

青岛 陈怡 女 市北区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室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863901056

青岛 李东平 女 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2389245573

淄博 刘同军 男 山东省淄博第十八中学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573313506

淄博 云鹏 男 淄博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5653332139

淄博 云鹏 男 淄博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枣庄 于波 男 枣庄市实验学校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616376589

东营 刘江 男 东营市育才学校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5154662176

东营 董向东   东营市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烟台 张延芳 女 莱州市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963822178

烟台 王麟丽 女 芝罘区实验学校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306386206

烟台 林光 男 芝罘区教科研中心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5953563897

烟台 曲晓媛 女 烟台三中分校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562503400

潍坊 张青 女 潍坊市实验学校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853646697

潍坊 周洪涛 男 潍坊广文中学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791604477

潍坊 马德志 男 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806499508

潍坊 周洪涛 男 潍坊广文中学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791604477

济宁 董玉峰 男 济宁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365370078

济宁 郑贵新 男 微山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176763796

济宁 孟庆民 男 济宁市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5963760998

泰安 赵水祥 男 泰安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105484098;8267996

泰安 赵国强 男 泰山学院附中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8653877798

泰安 韩忠 男 宁阳县教科研中心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854851806

威海 陈杰 男 威海市教研中心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5006318621

威海 孙志红 女 荣成教研中心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869066089

日照 厉江   日照市教育局教研室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863303904

日照 李凤荣 女 莒县教育局教研室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963067708

临沂 刘建宇 男 临沂第二十中学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562918493

临沂 刘金广 男 临沭县第一初级中学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696395606

临沂 刘宗将 男 临沂第三十五中学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德州 谢志平 女 德州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791316906

德州 王丁 男 德州市第十一中学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573452818

德州 李秀辉 男 乐陵市教育局教研室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5969741767

聊城 李志猛 男 东昌府、特长教育管理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306359209

滨州 王文清 男 滨州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滨州 邢成云 男 山东省北镇中学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名师、名校长(教育学院毕业或培训).

滨州 李秀珍 女 滨州实验学校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菏泽 于红岩 女 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3518605298

菏泽 边梦颍 男 十二中 中学高级 数学 初中 15990928090

齐鲁师范学院 李红婷 女 齐鲁师范学院 教授 数学 初中 13793155839

山东师范大学 傅海伦   山东师范大学 教授 数学 初中 13065002025

省教研室 张涛 男 山东省教研室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906413703

济南 袁瀛 女 燕山学校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济南 李树英 女 济南第十八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济南 石丽国 女 外国语学校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青岛 孙晓霞 女 39中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8660298359

青岛 演欣荣 女 青岛李沧区教研室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685326610

淄博 杨素国 男 临淄区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淄博 张学文   淄博张店区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287035808

枣庄 韩光亮 男 薛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561154968

东营 崔怀亮 男 东营区第一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5954645368

东营 朱玉霞 女 东营市垦利县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东营 殷文丽 女 东营市东营区第三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烟台 王丽珠 女 蓬莱市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5966576919

烟台 衣祗宏 女 烟台市双语实验学校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225457538

烟台 林海燕 女 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853590167

潍坊 隋慧成 男 寿光教研室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953659206

潍坊 王晓春 女 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583690592

潍坊 杨淑平 女 潍坊高新区东明学校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655366692

潍坊 张建英 女 潍坊广文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853616126

济宁 张莉 女 济宁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0537-2208656,

济宁 王廷志 男 曲阜市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8766863369

济宁 徐咏灵 女 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5589756563

泰安 李开振 男 宁阳县教科研中心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5688397

泰安 吴红 女 泰山学院附中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5805382766

威海 宋纯杰 女 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5006318620

威海 唐新华 女 威海九中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792763729

日照 王维秋 男 莒县桑园乡第二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561974073

日照 王伟香   日照市新营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963319870

临沂 杨智英 女 沂南县第四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791559680

临沂 周育英 女 临沂市教育局教科研中心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临沂 咸慧 女 临沂第十六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临沂 祖庆涛 男 临沂第九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德州 杨玉华 女 德州市第九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5269453192

德州 王玉青 女 德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853487267

德州 王秀红 女 德州市第五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5345456007

聊城 伦爱华   高唐县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8963587612

滨州 李红岩 女 博兴县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滨州 刘玉祥 男 滨州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605439036

滨州 高红霞 女 滨州实验学校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菏泽 魏金君 女 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573026689

菏泽 宋成建 男 陈集镇中学 中学高级 英语 初中 13326210875

鲁东大学 苏勇 男 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教授 英语 初中 13220937856

省教研室 宋树杰 男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5552856767

济南 董丰富 男 山东师大二附中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3964076616

济南 李钧 男 济南市槐荫区教研室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3256789627

济南 王恩华 男 济南市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3064017799

青岛 赵力 女 青岛海洋大学附中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3026509911

枣庄 刘磊 女 枣庄市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3969446118

枣庄 刘庆云 女 薛城区舜耕中学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3869486017

东营 崔凤华 女 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烟台 孙红 女 烟台市第十中学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3792550118

烟台 林海波 男 牟平区文化一中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5965133967

潍坊 王连升 男 山东潍城区教科研培训中心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3685363656

潍坊 王玉哲 女 潍坊市北海学校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3906368716

潍坊 庄英莉 女 潍坊外国语学校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3964689962

济宁 孔祥龙 男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3793752919

济宁 刘升超 男 邹城市第六中学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3181329519

泰安 王玉斌 男 泰安第十二中学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5866012566

威海 杨龙飞 男 经区新都中学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3082677521

日照 李伟业 男 日照市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3963331775

莱芜 郑军 男 钢城区里辛二中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5763449672

临沂 李建一 男 临沂市兰山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德州 侯艳红 女 乐陵市第三中学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3573482628

聊城 许延霞 女 临清民族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5653170686

滨州 刘刚 男 邹平县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3854321423

滨州 时玉义 男 滨州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滨州 王会丽 女 滨州市滨城区第三中学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0543-3969859

菏泽 于文江 女 菏泽市教育研室 中学高级 物理 初中 15253010909

省教研室 卢巍   山东省教研室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15953116699

济南 李爱华 女 东方双语学校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13853173058

济南 毛利新 女 山东师大二附中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13361073266

青岛 李洪波 男 青岛四方区教科研中心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18661661973

青岛 石秀竹 女 青岛市南区教研室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13589381608

淄博 张利平 女 淄博市张店区文苑中学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13906432920

东营 古凤云 女 胜利第四中学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13854611853

烟台 范厚春 男 蓬莱市南王中学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13863852797

潍坊 刘素雁 女 潍坊第十三中学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13964651448

济宁 刘绪菊 女 济宁师专附中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泰安 刘文静 女 泰安市南关中学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13181828197

威海 丛祥滋   威海教科研中心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15006318619

威海 王华妮 女 荣成市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13963123339

日照 周立军 男 日照市莒县教育局教研室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13376332788

莱芜 焉兆东 男 莱城区大槐树中学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13863442591

临沂 陈泓 男 临沂第六中学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德州 张恩桥 男 德州市德城区教研室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13953434728

聊城 王存具 男 莘县舍利寺中学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13290254693

滨州 朱殿光 男 滨州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菏泽 李德英 女 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化学 初中 13953023231

省教研室 王运贵 男 省教研室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5964540856

济南 李少凌 女 济南实验初级中学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济南 谢念东 女 济南市中区教研室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3853102908

青岛 林慧 女 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3658692038

青岛 刘光尧 男 青岛65中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5908961965

淄博 张杰芳 女 临淄区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3583312305

枣庄 马田芳 女 峄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3863262279

东营 杨守菊 女 东营市教科院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3561025599

烟台 李莉 女 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3053596628

潍坊 殷庆明 男 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3561437931

济宁 高太平 男 济宁市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3053798046

泰安 孙明霞 女 泰山学院附中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3954889711

威海 张涛 男 威海市教研中心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5006318618

日照 刘为利 男 日照东港区实验二中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3863312287

莱芜 亓清华 女 莱城区方下中学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3563481681

临沂 密守军 男 临沂市教科研中心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3853986658

德州 苗国晶 女 德州市第十一中学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3969233782

聊城 李银乐  男 莘县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3562087608

滨州 边清杰 男 滨州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菏泽 李常月 男 鄄城县教研室 中学高级 生物 初中 15505408825

齐鲁师范学院 李志香 女 齐鲁师范学院 教授 生物 初中 13864191106

省教研室 李东 男 省教研室 中学高级 音乐 初中 13808934625

济南 孙金光 女 山师二附中 中学高级 音乐 初中 15169059518

济南 孙茂磊 男 平阴县教研室 中学高级 音乐 初中 15964559966

青岛 沈岩勤 男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中学 中学高级 音乐 初中 13954278305

淄博 田继红 女 桓台县世纪中学 中学高级 音乐 初中  

东营 孟丽君 女 东营市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音乐 初中  

烟台 王爱红 女 芝罘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中学高级 音乐 初中 13963871066

潍坊 孙桂香 女 滨海一中 中学高级 音乐 初中 13863695436

济宁 聂林 女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 中学高级 音乐 初中 13953761096

泰安 严萌萌 女 泰山学院附中 中学高级 音乐 初中 18653866992

威海 王静 女 威海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音乐 初中 13754630909

日照 王修卫 男 日照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音乐 初中 13666336070

临沂 杨洁 女 临沂教研室 中学高级 音乐 初中 15653977768

德州 邓静 女 山东省德州市第九中学 中学高级 音乐 初中 15066630580

聊城 宋瑕   聊城开区 中学高级 音乐 初中 18678521967 

滨州 宋艳 女 滨城区教研室 中学高级 音乐 初中  

菏泽 赵翠霞 女 二十二中 中学高级 音乐 初中 13954098758

省教研室 王绍谦 男 省教研室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13969091568

济南 王谦 男 济南砚泉学校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济南 甄广军 男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13361096355

青岛 松梅 女 青岛市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13708959665

淄博 王书奇   沂源县南麻中学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枣庄 娄红 女 枣庄十二中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15698026099

东营 林增阔 男 东营市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13780786300

烟台 王春刚 男 莱州市文峰中学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13589775798

潍坊 俞文东 男 潍坊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15963612756

济宁 高贵磊 男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13854799799

济宁 黄巍 男 济宁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13953766926

泰安 李民 男 宁阳英才学校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5622403

威海 张启刚 男 威海教研中心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15006318655

日照 万修伟 男 日照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13863386001

莱芜 彭荣建 男 莱芜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13706389159

临沂 来永源 男 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教研室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德州 蒋立群 男 德州市第九中学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15865923088

聊城 石敬东 男 聊城市东昌府区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13061092526

滨州 安朝阳 男 博兴县五中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菏泽 范效彬 男 大田集镇中学 中学高级 体育 初中 13953036698

省教研室 肖钢 男 省教研室 中学高级 美术 初中 13953106961

济南 丁建国 男 济南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美术 初中 13953137926

济南 孟庆娟 女 济南市天桥区教研室 中学高级 美术 初中 13606375199

青岛 苏美荣 女 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中学高级 美术 初中 13371490057

青岛 尹兆瑞 男 青岛胶州市教体局教研室 中学高级 美术 初中 13969702836

东营 于英勇 男 东营市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美术 初中 15954669975

烟台 宋术成 男 烟台市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美术 初中 13156917169

潍坊 徐清坤 男 诸城市教育局教研室 中学高级 美术 初中 13562660369

济宁 王令琦 男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 中学高级 美术 初中 13853730507

威海 陈文献 男 环翠教研中心 中学高级 美术 初中 13386307065

威海 乔永辉 女 威海市教研中心 中学高级 美术 初中 15006318608

日照 陈淑逸   日照市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美术 初中 13563330129

临沂 范文清 女 临沂市沂南县第四中学 中学高级 美术 初中  

德州 唐蔚 女 德州市第九中学 中学高级 美术 初中 13969261608

滨州 孙波 男 滨州实验学校 中学高级 美术 初中  

菏泽 董静 女 巨野县教研室 中学高级 美术 初中 13061595288

山东师范大学 孔新苗   山东师范大学 教授 美术 初中 13505411412

省教研室 高怀举 男 省教研室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3864187553

济南 陈江 女 济南第十二中学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济南 段进生 男 济南教研室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3153176555

济南 侯淼 女 济南外国语学校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3361026868

济南 任文静 女 济南市68中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3954185650

淄博 沈沉   周村区教师进修学校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枣庄 曹孟河 男 枣庄市教育局教研室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3506328890

东营 王爱军 男 东营市垦利县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东营 王荣成 男 东营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3562290572

烟台 李海东 男 栖霞市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3573539078

潍坊 逄凌晖 男 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3806476068

济宁 邓继民 男 济宁市教学教研室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5853762089

泰安 张洪波 女 泰山学院附中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8653870172

威海 董绍才 男 威海市教研中心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5006318635

威海 李德 男 乳山教研中心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3963151077

日照 王茂富 男 日照市教育局教研室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3176336905

临沂 范奉华 男 临沂第十中学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5969943810

德州 刘军 男 德州市教育局教师教育办公室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3884688187

聊城 王会青   冠县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3780735040 

滨州 曹大梅 女 滨州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3854309929

菏泽 张红霞 女 菏泽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历史 初中 13853066989

省教研室 甄鸿启 男 省教研室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13969075707

济南 燕静 女 济南实验初级中学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青岛 郭成强 男 青岛市市北区教研室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13606340879

青岛 邱秀玉 女 即墨市普东中学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15908938226

淄博 郭斌 男 高青双语学校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东营 崔艳霞 女 东营区第三中学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13793997593

东营 吕德庆 男 东营市广饶县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烟台 郑秀娟 女 莱州市实验学校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13589758103

济宁 高海英 女 济宁市育才中学分校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13053718918

济宁 刘明辉 男 济宁市十三中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18253728518

泰安 乔层林 女 泰山学院附中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15169887661

泰安 苏延欣 男 泰安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13854893578

威海 王文刚 男 威海教研中心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15006318630

威海 袁慧 女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13863002223

日照 李宜涛 男 日照第二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13863341877

莱芜 薛安玲 女 莱芜市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13963463779

临沂 刘晓华 女 莒南县十字路镇第一初级中学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13953921099

临沂 聂仲芹 女 费县肥城镇初级中学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聊城 苏国勇 男 聊城市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13869548692

滨州 舒德全 男 滨州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18706612788

菏泽 李艳丽 女 巨野县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地理 初中 15864686866

滨州学院 常华锋 男 滨州学院 教授 地理 初中 13562349177

齐鲁师范学院 杨乐英 女 齐鲁师范学院地理系 副教授 地理 初中 18805312928

省教研室 周家亮 男 省教研室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3065007195

济南 何斌 男 济南古城中学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济南 张巍 女 济南燕山学校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5853175527

青岛 常举华 女 青岛七中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8854279668

青岛 牟信 男 即墨市新兴中学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3793219985

青岛 吴丕敏 女 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3791907816

淄博 王会芳 女 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3964338477

淄博 魏耀蕃 男 淄博第十八中学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3325218900

枣庄 李丽 女 枣庄市教育局教研室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5063266258

东营 赵秀华   东营市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烟台 刘广寿 男 莱州市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3589823883

烟台 孙曰治 男 牟平区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3668652738

潍坊 耿帅 男 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3863666228

潍坊 滕丽红 女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5966175968

济宁 吴育林 男 济宁学院附中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3153788951

济宁 关明春 男 济宁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3605377158

泰安 林家武 男 泰安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3853896418

威海 刘淑敏 女 经区新都中学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3863177002

日照 田宝富 男 日照市教研室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3066059259

日照 徐延明 男 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初级中学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3181155679

莱芜 李敏 女 莱芜市吴伯箫学校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3863429063

临沂 郝彬 男 临沂市河东区益民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临沂 王瑞超 男 临沂第三十二中学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德州 李朝霞 女 德州市第五中学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3053486006

聊城 李晓静 女 临清民族实验中学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13562032626

滨州 焦爱玲 女 滨州实验学校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菏泽 闫莹 女 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初级中学 中学高级 政治 初中


阅读    收藏 
分类: 教研科研

济宁市育才中学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一览表

  日期:2013年11月1日   点击数:3115   

课 题 名 称

课 题 组 成 员

审 批 部 门

起 止

时 间

鉴 定

时 间

负责人

本校成员

   1

技术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研究

孙玉海

崔保金 孔祥胜 李国际 耿枫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教研室

2007、12

2010、12

 

2

物理

高中生物理学习成败规因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杨振伟

张帅、高胜利、李爱霞、高明、张磊

山东省物理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

2008.1

2009.7

2009.7

3

生物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材(中图版)栏目教学实验研究

孟宪敏

刘海洋、王昭强、苏旭、唐黎黎

山东省教研室

2009.8

2011.9

 

4

物理

“物理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子课题—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

马利杰

张帅 杨振伟 高明 李红 肖先龙

高胜利

山东省物理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

2008.1

2009.7

2009.7

5

语文

活动式语文教学

李大盈

刘涛、赵桂丽、韩海燕、纪爽、姚新、张颜、于婷婷

济宁市

教研室

2006

2009

2009.9

6

英语

“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英语报刊教学综合研究

孟祥梅

单俊刚 杨洪芹 高燕 宋贵波 牛素娟 杨爱丽 郭晓辉 聂文静 陈雪云 郗洪明 石世峰

济宁市教育局

2008

2010

 

7

体育

关于体育教学学科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李令起

李晓霞、李慧娟、宋刚、尚新起、孔祥胜、崔保金

济宁市电教馆

2006.10

2009.10

 

8

生物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生物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

韩耀珍

徐霞 李婷 唐黎黎 刘海洋 孙振云 白海峰 郭春雷 刘爱华 张萌 远辉

苏旭

济宁市科学技术局,济宁市教育局

2005.8

2008.5

2008.6

  9

学校

 

高中“自主合作,实用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

马利杰

 

孙玉海 胡彦喜 张协成 崔宝金 何庆凯 高守福 李文来

丁建海 周广英 刘兆海 路敦志 肖贤龙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10.4

2013.4

2013.8

10

语文

“四三六”互动导学法

孙守名

黄玉兵 刘后立 孙英霞 刘长亮 张颜解波 张令志 王文领 韩海燕

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10.4

2012.6

2012.9

11

英语

三部六缓解链动式教学模式----基于高中英语愉快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陈雪云

宋贵波 杨爱丽 单俊刚 李燕 杨洪芹

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10.4

2012.6

2012.9

12

数学

高中数学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的模式探索与实践

乔静

杨华堂 强海萍 张谢华 赵军丽 王祥宁 卜宪凯

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10.4

2012.6

2012.9

13

政治

多维度构建高中政治立体高效课堂

刘玉新

周凤宇 杨爱莲 孟卫东 李玲

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10.4

2012.6

2012.9

14

化学

 “自主合作,使用高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构建研究

张军青

李和平 王淑慧

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10.4

2012.6

2012.9

15

学校

学校、家庭、社会生命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研究

乔德金

胡彦喜 张协成 李文戈 王文领 张敬永 解波 赵桂丽 孙英霞 刘涛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

 

2011.6

 

16

学校

高中骨干教师培养与发展模式的研究

乔德金

孙玉海 张协成 刘兆海 路敦志 陈雪云 王永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

 

2012.1

 

17

学校

“学生社团活动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实践研究

乔德金

孙玉海 胡彦喜 张协成 张敬永崔保金 付鸾銮 单俊刚徐斌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13.8

 

18

数学

优质课堂与教学技艺运用案例研究

朱继哲

陈伟华 马会谦 陈丽 杨艳荣 朱红云苗培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

 

2011.12

 

19

历史

历史教学与高中生诚信教育

朱琳

宋晓飞 马宝庆 刘传波 赵洪兴 李文来

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11.6

 

20

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胜利

崔宝金 尚防亚 栾秦 吴宪晨 孔祥胜

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11.6

 

21

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包的建设

孔祥胜

崔宝金 刘奎 张春霞 李国际 常印

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11.6

 

22

体育

体育素质教育与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

李慧娟

李国梁 吴元元 刘跃伟 尚新起

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11.6

 

23

级部

信息技术支持下英语教学有效途径的研究

何庆凯

孟祥梅  崔宝金  代会芹  张迪迪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

2012.1

 

23

英语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模式探究

陈雪云

高燕 李燕 杨爱丽宋贵波 单俊刚 杨洪芹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2013.9


阅读    收藏 
分类: 学术交流
“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的创新设计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创新实验学校 425500 王金宝

    摘要: 本文对“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介绍了实验模型的简单制作和实验的演示、现象,以及实验设计的优点。

 

    关键词: 模拟膈肌运动  实验  模型  创新设计

 

 

 

“模拟膈肌的运动”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同样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以一个练习题出现。此演示实验能将学生无法用眼观察到的潜在的生理活动,用模型演示的方法展现出来,形象直观、简单明了,化难为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让学生轻松地理解“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但是,在教学实际情况中,很多农村学校没有该实验模型,所以本实验的开出率非常的低,造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觉到非常的抽象,掌握难度很大。笔者经过多次实验和改进,利用常见的废旧材料来制作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模型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模型制作

 

1.1 材料用具

 

大号饮料瓶1个(2L)、直径3cm的废旧塑料管1根、废旧儿童水彩笔笔筒2根、红色大气球2个(底部有突起连接)、红色小气球2个、橡皮圈3个、彩色的绒羽1片、透明胶、剪刀、细线。

 

1.2 制作方法

 

(1)将大号饮料瓶的底部剪掉,保持剪边光滑,没有锋利的突起。

 

(2)一个大气球剪成三段。把底部部分套在塑料管上,并用橡皮圈固定;接着,在底部剪两个小孔,并在剪出的小孔插入废旧儿童水彩笔筒,用橡皮圈固定;然后,在水彩笔笔筒的另一端都用橡皮圈固定好一个红色小气球。

 

(3)将连接好的塑料管由果汁瓶内插入,用大气球的上段部分固定在瓶口,将瓶口密封;然后把一小片绒羽用细线系住,用透明胶固定在管口,使绒羽正对管口。

 

(4)另一个大气球从中间剪断,将下半部分橡胶膜用透明胶固定在果汁瓶的底部切口处。

 

(5)一只手用力向内压油桶底部的橡皮膜,另一只手打开果汁瓶口橡胶膜,排出密闭容器内的部分气体,使橡皮膜向内凹陷。

 

制作好的实验模型实物图如图1所示、示意图如图2所示。

 

2     实验演示及现象

 

2.1实验演示

 

用手向下拉橡皮膜(如图3),观察气球和绒羽的变化现象;松开手使橡皮膜还原(如图4),观察气球和绒羽的变化现象。

 

      2.2实验现象

 

用手向下拉橡皮膜时,模型装置内的小气球变大,绒羽由上向下摆动(表示吸气);手松开橡皮膜时,模型装置内的小气球变小,绒羽由下向上摆动(表示呼气)。[2]

 

3            实验优点

 

(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进行制作的实验模型,使学生感觉到更亲近,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这样的模型装置,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制作的实验模型轻巧,便于老师提取走动和操作演示。

 

(3)实验模型中橡皮膜的凹陷设计,能更好地模拟膈肌在人体内的真实状态。

 

(4)用手向下拉橡皮膜,表示膈肌收缩;松开手,橡皮膜还原,表示膈肌舒张。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理解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两种状态。

 

(5)羽毛的设计,能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气体进入和排出的方向情况,有利于学生理解吸气、呼气与膈肌和肺的变化关系,从而将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内容“呼吸运动的过程”进行掌握和突破,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不足之处

 

大型的气球的尺寸影响模型的大小。如能找到特大型的气球,就可以用大植物油桶制作一个大型的模型,那就更加方便于全班学生进行仔细观察。

 

 

 

W020130607391738204741.jpg

 

 

 

W020130607391738364421.jpg    W020130607391738361958.jpg

 

 

 

参考文献:

 

[1]向元凤.2009.应用模型演示突破“肺内气体交换”的教学难点。生物学教学,34(6):24

 

[2]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河南雨林教育工程有限公司.2008.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指导,126

阅读    收藏 
分类: 学法指导

一、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素质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纲”。教师进行教学前一定要吃透课程标准,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⑴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⑵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及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⑶正确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⑷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备课、上课及学生个别辅导中要紧扣课程标准,只有正确把握了教学方向,明白了具体的教学任务,才算得上教学对路,作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否则只能南辕北辙,事倍功半或徒劳无功。
二、深入研究教材的素质
现行的初中生物学教材版本主要有冀教版、北师大版、人教版和江苏版四种版本。虽然各种版本编写时都要依据课程标准,但具体到编写思路、内容设置、侧重举例等方面又各有特色。由于某些原因,学校在选用教材上又具有不连续性,可能一位教师同时执教两种版本的教材,但各种版本对初中生物学的十个主题在年级分配上略有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据课程标准全盘分析教材,把握好各个教学目标,不能出现教学的断层,给学生吃“夹生饭”。在此基础上,建议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对教材进行研究:⑴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出发点;⑵运用生物科学视野和中学教育视野这两种视野;⑶从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3个维度展开;⑷在理解的基础上审视和超越教材。
三、研究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的素质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极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新一轮课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强化五方面的意识:⑴教师要有积极参与培训和进行反思性实践的意识;⑵教师要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意识;⑶教师要有大胆、自觉地突破指令性课程范式中形成的种种清规戒律,以创新者的姿态去塑造个性化课程的意识;⑷教师要有突破课程范式,上出“自己的课”的意识;⑸教师要有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努力开发颇具学科特色的课程资源的意识。这些意识的强化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集体研讨。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作用,必须加强研究,包括同年级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研究。听课后,不是简单移植他人的教学方法,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好教学方法。
四、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已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也成为我们教学的辅助工具,各校纷纷建起电子备课室,熟练应用电脑进行授课势在必行。对于生物学科,动物的千姿百态、植物的争奇斗艳及大自然的无限风光,需要我们用屏幕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美,而不是空洞的想象;动物的行为习性、运动方式,植物的成长过程(诸如蒸腾作用、呼吸作用等)都可以制作出一组组课件展示出来,而不是泛泛说教。电脑的应用,可大大提高生物课的授课效果,可谓是事半功倍。
五、成功组织探究活动的素质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当今社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探究活动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工作,有意识的组织一些探究活动。如冀教版教材中的“探究竟”栏目,为学生提供一些可探究的现象和事例,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展开想象,进行推理、归纳,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点拨、更正,对于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尤为重要,决不可图省事而放任自流,搞放羊式教学。生物学中设置的实验是对生物科学知识的一些简单验证。实验中每一步操作是否规范、正确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对知识验证的偏差,甚至出现错误的结论。因此,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较强的分析、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是我们生物学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目标。教师的实验能力不过硬,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素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现在初中生物学科来说,作用重大,主要表现在:⑴生物学不是中考科目,相对而言,学生学习的压力就小一些,学习的动力或者说积极性就低一些。让学生愿学、乐学就成了生物教师组织教学的首要任务;⑵新教材知识系统不太明显,大都是一些探究性、实验性或实践性的内容,看起来浅显易做,可要做好却并不简单,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十分用心,才会达到预期效果。另外,教师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也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何处呢?我认为: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来源于学生的信任和宽容;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来源于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
七、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本质上讲,生物学科是基础。它大可联系到国计民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2003年的“非典”,2006年的禽流感,全世界呈上升趋势的艾滋病等等,都要从生物学角度去分析;小到学生的健康发展,良好的饮食起居及卫生习惯的养成,早恋的危害等等,它关系到学生能否发展成一个合格公民;再小到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片净土,无不涉及最常见的生物学知识。这个道理我们都清楚,其重要作用也显而易见。但是,初中生物学地位却不太乐观,由于它没列入中考,初中升学考试对生物学科知识评价涉及甚少,导致学生对生物学投入精力及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初中阶段生物学知识基础打的不够扎实。这不仅会使高中生物学教学出现断层,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应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的不到位。这就要求广大生物学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调整心态,在逆境中求发展,要付出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多的心血,不计名利,不讲报酬,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阅读    收藏 
分类: 专题研修

中小学教师如何成长为名师——思想力

龚春燕(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名师的思想力

每个人都有思想,思想是经过思考和探索而产生的思维结果,是人类行为的基石。一个世界性的重要历史人物 —— 拿破仑就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宝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宝剑更有力量。”所谓思想力是指“思想力是思想对客观世界的作用力,是经过历练、顿悟和升华后获得的一种思维活动能力。“思想力不是执行力、学习力、生产力等诸种力的一种,而是所有力的源泉,是人类行为的碑石,是一个人经过成功和失败的洗礼之后,形成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体。就像佛家讲的,一个人要升华,必须经过几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叫历练,就是千锤百炼,要受磨练、受熏陶,什么样的酸甜苦辣都要经受过;第二个过程叫顿悟,就是在历练之后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能看清是非了;第三个过程叫蛹化蝶,也就是说像凤凰涅槃一样。思想是有功能的,思想力就是经过这样三个阶段之后,形成一种有功能的思想。”同样,名师的思想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无数的失败与挫折,逐渐提炼出来的。名师的思想力一经形成,就会对施教对象产生巨大影响。

思想力具有什么特征呢 ?

1. 内省性

思想力具有内省性。形成一种新的思想力首先要进行内省的过程。正如《论语》记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思想力若要对客观物质世界施加作用,首先要对自己内部施加一定的影响。教师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要腾出一定的时间用静观的态度进行自我反思,对个人的行为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名师的思想力就是在不断的内省过程中逐渐生产的。

2. 生成性

思想力具有生成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常常得到一些思维的“碎片”,萌生一些新的教学观点或观念。如果将这些观点概况为新的指导教学进行的准则,就需要教师进行思路的整理。思想力是一种提取力,也是一种展开力。从鲜活的实际工作得到的思想的灵光,需要运用理性的容器进行加工整理。

3. 创新性

思想力具有创新性。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大至整个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小至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突破,都离不开思想的沉淀。思想力的创新性就是通过创新思想并将其作用施加到周围事物之上。

思想力对名师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思想力能使教师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教师而言,只注重教学的过程,不注重教学后的反思,是不可能从本质上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的。思想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思考,用心思考是力量的源泉。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正确评价个人的教学行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将自己的优势扩大到最大化。其次是思想力能是教师完成各项工作的内驱力。“思想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正确的教育思想不仅能够催生工作的激情,更能开启无穷的智慧。将教育思想纳入体系建设的范畴中来,能够提升教育思想的附加值,将思想熔铸为“思想力”, 使之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内驱力。 “行成于思毁于随”,教师应该使思想力成为完成各项工作的内驱力。最后是思想力能使教师勤于思考进行创新。勤于思考是智者的思想力。巴尔扎克说过:“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穷的人。”真正的智者,就是在不断思考、善于思考、刻苦思考的勤奋中,体现其思想的力量。达尔文也说过“没有思考就不会有好的创新和见解。”由此可见,深入思考是创新的基石。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用心思考、深入思考是关键。深入思考,方能启迪灵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创造出体现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一、总结经验

成为一代名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对日常教学中的各种经验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所谓教育经验是指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有关教育活动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和情绪体验。这些教育经验因其来源于实践,经过了教育工作者的亲身经历,因而具有生动、具体、鲜活、情境化等感性认识的色彩。教师进行教育经验总结对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进行教育经验总结,一方面可以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总结,能够获得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规律性认识,为已有的教育理论增添新的内容,是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的方法;另一方面,教育经验总结的对象往往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和思考的热点问题,一般较为生动、具体,所以,它又是推广先进教育经验的重要手段。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教育经验总结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都不同程度地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经验,每个教师都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有独特的认识和体会,每个教师都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位教师都可以成为研究者。此外,教育经验总结简便易行,一般教育工作者比较容易掌握。通过对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思考、总结概括,能够促进教师业务水平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自我提高过程,从而不断地从更丰富、更广阔的层面上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总之,及时进行教育经验总结是成为名师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年纪轻轻就成为全国数学名师的卞小娟老师就十分注重总结教学经验,她通过解读学生生活经验,建构起了 4Q 数学课堂。

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观的形成也是在对自己语文教学的不断探索与创新中找到突破口初步发展起来的。语文教改过程中的停滞和困惑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导也好,创也好,其实,这些都并不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最本质的东西。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通过自己脚踏实地而富有诗意的努力改变自身的语文教学的小环境进而影响社会语文学习的大气候,同时让自我和学生都拥有健康优雅的语文审美。总之,我们要追求的语文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层面上的改革,而首先更应该表达出一种高昂进取的生活态度,展现出一种诗意蓬勃的生存状态,折射出一种单纯却丰富的生命抉择。

只有当语文教与学的状态呈现为了一种美好的生命状态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走出教改过程中各种困境并且不断开拓新的境界。

于是,对导读和导创,王君老师都有了更加深入的反思。比如:

如何把导与创真正落实到课堂的每一个层面?

导和创的关系是必然关系还是可能关系?

不导之创的理论意义何在?

没有创造就一定是失败的吗?

创造是教育的唯一目标和根本目标吗?

……

正是在这样的思索中,更在不断的推陈出新的语文实践的磨砺和激发下,“青春之语文”在我的心中萌芽了。

二、形成流派

流派一词,本意指水流。许慎《说文解字》说:“流,水行也”;“派,别水也”。《史记》载:“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帝尧“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乃鲧于羽山以死”。“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继鲧之业”。禹“开九州,通九道”“东流为汉”。这里的流派本指河流,后引申为学派。后人认为“流,学派也”“派,系统也”。

所谓教学流派,是指一些教学主张相近、教学风格相似的教师在教学艺术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正式或非正式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的教学派别。教学流派的形成方式是多样的。既可以是自觉的,也可以是不自觉的;既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所谓自觉的结合,是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加以固定,发表共同的教学宣言,开辟共同的活动阵地,出版共同的教学刊物等等。而不自觉的结合,是指有的教学流派并没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也没有发表过共同宣言,只是因为这些教师有共同的教学见解或艺术风格,别人对他们进行总结,或他们自己进行总结,给以一定的称号。前者往往是正式的,后者往往是非正式的。

魏书生老师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民主教育的流派;顾泠沅老师通过调查研究并分析原因,形成了青浦流派;李吉林老师通过几十年改革,形成了情境教育的流派;邱学华老师 60 年如一日,探讨尝试教学,形成尝试教育的流派;龚春燕老师在 10 多年学习科学研究基础上,锐意研究创新学习,形成创新学习流派。王君老师、卞小娟老师通过长期的总结、探索与创新,初步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 4Q 教学”与“青春语文”。可以说,这些提法又为我国教学流派的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

青春之语文,是王君老师坚定地将师生的语文学习生涯规划为生命状态中最精华的部分,通过对语文化生活的情趣关注,使学生与教师的生命得到同步开拓升华。这种对生命青春本质化的体验生成与建构将不断铸造与时俱进的灵魂,让语文教育焕发青春活力,并无限延伸学生与教师的青春期。

这种教学观,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课程社会学为基础,是以建设生成师生成长的最佳人文环境、提升师生生命素质为目的的。

三、淬炼思想

要称为学术流派,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其一是要具有独特的学术思想;其二是既要有理论支持又要有实践检验;其三是要形成一个学术群体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性。要形成一个新的理论流派,更需要长时间的理论积累,大范围的实践验证,除了对平时教学经验的积累总结,形成雏形之外,还要进一步对自己的经验和思想进行提炼,去伪存真,最终形成独具匠心的特色理论流派。

当前中国教育界的名师,淬炼思想,具有自己的学术流派者是不乏其人的。下边以李吉林、邱学华、吴正宪、魏书生、龚春燕几位名师为例,对他们的部分教学理论作简单介绍,以飨读者。

(一)李吉林—— 情境教学理论体系与操作模式

情境教学的原则为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并具有五项操作要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情境教学包含的四大特点、六个途径、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连同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和基本原理等构建了属于情景教学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略)。

由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经历一个不断深入探索的过程,并由此而形成了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

1. 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通过多样性的课外教育活动、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野外情境教育活动,拓宽教育空间,形成多维结构的情境,丰富了促进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教育源”,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2. 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通过创设一种“亲、助、和”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的学习情境来缩短老师与学生、与教学内容及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儿童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3. 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担当教材中的角色、向往角色,还是扮演童话角色、现实生活中的角色,都顺应了儿童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规律。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儿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探究、主动操作训练等一系列学科素养连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4. 注重创新实践,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注重拓宽教育空间,缩短心理距离,利用角色效应,为儿童的创新、实践提供最佳的外部环境,促使儿童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二)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

邱学华提出的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基本操作模式,其教学程序分七步:

第一步是准备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引导出尝试题,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第二步是出示尝试题。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讨论解决方案。

第三步是自学课本。这一步是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自学课本之前,教师有时可提一些思考问题作指导,自学课本时,学生遇到困难可以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通过自学课本,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下一步。

第四步是尝试练习。尝试练习根据学科特点有多种形式。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尝试中遇到困难,可以继续阅读课本,同学之间也可互相帮助。

第五步是学生讨论。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看法可以争论,学生在此过程中开始尝试讲道理,之后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尝试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讲解也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

第六步是教师讲解。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但可能是按照例题依样画葫芦,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因此需要教师的讲解。讲解不是什么都要从头讲起,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之处重点讲解即可。

第七步是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步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

在第一次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学生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之后,得到了反馈矫正,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这一步对学困生特别有利。第二次尝试题应与第一次不同,或稍有变化或采用题组形式,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讲解。

(三)吴正宪——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

1. 教好数学基础。

与时俱进地看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并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形成立体的“知识链接”,避免对数学知识认识的肤浅化,形式化。

2. 教出数学味道。

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教学活动中,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3. 教出数学品味。

将“漫长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数学文化,著名数学家的名人趣事,古代数学名题”作为滋养学生数学学科涵养的丰富素材适时地渗透在教学中,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4. 教出数学境界。

数学是科学的,科学讲求真与实。教中要将“求真,求实,诚实,守信”的教育浸润其中。教学具有严密性,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的行事,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

5. 教出人文精神。

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差异,懂得因材施教。

充满热情,有激情,会期待,懂得爱,真诚,友善,宽容,公平,懂得尊重学生和怎样获得学生的尊重,给学生以理解和信任。

(四)魏书生——课堂六步教学法

魏书生认为,在教育史上,曾有过两种影响深远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一个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四段论” ( 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 ;另一个是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环节” ( 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家庭作业 ) 。赫尔巴特的“四段论”把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的四个阶段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凯洛夫的“五环节”则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取代了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有片面性。

为了探索出一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课堂教学结构,他创立了课堂教学六步法。这六步是:

1. 定向。明确教学要求,确定学习的范围和重点、难点,排除干扰性的非重点学习内容,以便集中精力学好重点知识;

2. 自学。学生根据学习重点和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学习差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完成部分自学内容,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以保证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

3. 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留待答题时解决;

4. 答疑。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最后由教师予以启发、指导、点拨或答疑;

5. 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让全班学生回答,自己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6. 自结。下课前几分钟,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这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从各类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各类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同时,魏书生强调,“课堂教学六步法”的基本课堂教学结构是不变的,即都有建立信息量 ( 第一步 ) ——处理信息 ( 第二、三、四步 ) ——反馈信息(第五、六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六步在每一堂课上都是不可缺的,它也有变式。形成变式的条件是文章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理解课文的难易程度。如处理信息这三步。浅显的文章以学生“自学”为主,其他两步可以尽量不用或少用;再如“自测”和“自结”也不是机械的,若“自测”的效果很好,“自结”则可以从略。

( 五 ) 龚春燕——创新学习

龚春燕创立创新学习新理论,他这样定义创新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 …… 的学习活动。这里的“新”不仅指新发现、也指新发展。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揭示新的原理,发现新的方法,只要把人们已揭示的原理和发现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一种创新学习。特别是中小学生,显然不能要求他们像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那样创新。学习者更多的是相对自己的创新。更简明的说 “创新学习就是以创新为目的的学习”。其基本特征有:学习个体呈现主体性、学习内容突出方法性、学习过程强调活动性、学习感悟着力问题性、学习思维凸显求异性。要理解创新学习,首先是宏观角度,创新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充分重视人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和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实际上是对“教育中的人”的整体关照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一种武装人的方式:它对人负有一种无可逃避的责任;它需使人能够适应生存的时代,而不致将他排除在人生的最终伟大目标之外;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 --- 独立和仁爱授之于人,赋予他作为一个自由人只身跋涉而步履轻捷的力量。在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倡导着社会的理想、人生的理想、教育的理想,应该始终高举着一面大写着“人”字的旗帜。其次是中观角度,创新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随着心理的发展,人们对学习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识到学习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把学习看作是刺激与反映的简单联结,认为严格、精密地控制了环境就能得到满意的学习结果,这对学习的理解过于简单化了。认知心理学吸收了信息加工理论,看到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内部认知结构的关系,在教学中使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结论,但仍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而在实践中也难以提高学习实效。当今心理学中兴起的建构主义是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主义心理学的超越,它是在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的。其基本主张是: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由个体自己决定的。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说解释现实,由于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理解不同,因此,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各异。对待学习活动这一问题上,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括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改选和重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意义是个人赋予的,经过了学生的理解与消化,因而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创新学习可以理解为是基于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学习方法论。最后是微观角度,创新学习是一类学习方式和方法。创新学习本身没有 ( 也不应有 ) 固定的模式。但是为了实施创新学习,我们必须把作为教育思想、方法论的创新学习转化为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否则创新学习就成了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收不到实效。因此:学生校内校外的学习活动,要凸显创新特征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都可称为创新学习方式和方法,以此区别相对应的“被动学习”、“维持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等。

名师的影响力

一般情况下,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从性质来看,可以分为强制性影响力和自然性影响力。强制性影响力是由教师本身的职责所赋予的,它具有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自然影响力也称之为非权力影响力,它来源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影响力人人都有,但是影响的范围与强度各不相同,而且随着交往对象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影响力所起的作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的影响力对于学生的成长表现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名师一经铸就,就会产生广大的效应。有人曾经说过“名师是一面旗,名师这面大旗一竖起来,四面八方的学子就会慕名而来,聚集其麾下;名师是一盏灯,这盏灯会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走向成功的彼岸;名师是一座桥,这座桥是连接奋斗与成功的必经之途,是由名师们的奉献精神和无私胸怀凝聚而成的。”换句话说,名师效应就是名师的影响力。名师的影响力实质上是一种社会的承认,是社会情境所普遍认同的一种精神力量。名师影响力的形成是教师的声望在一定区域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社会上获得了广泛认同的结果。名师影响力的大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主要包括人格影响、学术影响、文化影响等要素。

影响力具有的双向、叠加、频谱、实效的特征。

1. 双向性。名师的影响力是双向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名师既是施力者,向其他教师、学生、家长施加着积极的影响力;名师又是受力者,主动地接受着受其影响的其他人的影响力。名师的影响力是双向的,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名师只有积极追随受自己影响的其他人的轨迹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名师;受名师影响的人只有积极追随名师的足迹才能使自己不断接受名师的熏陶使自己不断成长。名师与受名师影响的人是相互影响的。

2. 叠加性。名师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名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一个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突出的优势,就能够产生个性的影响力。名师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达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境界,于是就产生了人格的影响力。名师教学能力强,学术素养高,具有一定的教学技术专长,于是就产生了学术的影响力。名师独创教学特色,容纳百家专长,逐渐形成新的教学文化,于是就产生了文化的影响力。这些方面的影响力可以单独发挥作用也可以叠加起来发挥作用。影响力一旦叠加起来就会产生“1+ 1>2”的放大效果。

3. 频谱性。名师在施加影响的时候,其效果往往会因人而异。拿教学来说,同样的教学方式,对这个学生有效,对其他学生可能完全没有效果。因为每位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换言之,名师的影响力有频谱性的,所以名师要想实施有效的影响,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研究他的频谱性。

4. 实效性。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影响力给人的感觉似乎有些玄妙,仿佛看不见,摸不着,其实它是时时在在地存在的。我们可以听到,可以看到,可以感到,最后经过努力也完全有可能达到。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学生起初对一门学科不感兴趣,由于受到所教学科教师的影响,而逐渐喜欢上这门学科,常常还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影响力对名师成长的作用主要有:其一,影响力使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教师对学生的非权力影响力主要来源于自身素质,那么教师本体素质的高低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种直接作用使教师越来越注重个人素质的养成与提高。对教师来说,观念更新、知识丰富、技巧高超固然重要,但是它无法取代人格的力量。教师的人格完美,就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的影响是深刻久远的。其二,影响力使教师致力于学术研究。知识因素,是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源泉,要求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力求精通专业知识,把所授学科的知识教活,不断更新知识,适应时代的要求。当代社会,教师仍然担任起“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不同的是,现代社会对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要求更为严格,教师要想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就必须加强自身知识能力的提高,这种影响力使教师不得不重视学术研究,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一、人格影响

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物质。”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名师之所以为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具有高尚的人格从客观上已成了“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青少年学生对教师往往具有很强的崇拜心理,即“向师性”,这种心理促使他们最先或最直接地把教师作为理想人格的拥有者而加以仿效。另外,这种影响还可以对其他教师产生有效地作用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向名师一步步靠近。心理学和行为学的大量实验表明,教育者人格影响力的强弱在教育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教育对象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学术影响

教师的本职是研究学问,使自己在学术上不断提高。名师之所以为名在于他们不仅严于律己,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还在于他们宽广的胸襟,不吝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分享,使更多的人受益。

学术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术思想理念的一种传播过程,是学术成果的辐射力、穿透力。当今社会名师的学术成果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快速有效地传播。学术成果作为一种“超文本”在网上实现动态连接,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学术影响力的另一个体现方式就是学术效应影响。学术效应影响就是此种学术成果在多大范围、多大程度上受到教育界人士的接纳及认可等。

案例 1 : 向世界宣布了创新学习

HAKKILA 博士(美国 NASA 科学家,查尔斯顿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在过去的十六年里,我曾在美国多年大学担任物理学、天文学教授,而且是 NASA (国家航空和太空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我对学习的过程已了解甚多。成长阶段的教育过程将产生强烈的影响,对于外国学生来说这一点尤其明显。在空间科学的研究中,我指导过、教过的许多大学生和研究生都来自于中国。在一些以规则为基础的学科(如数学、语言、逻辑和电学)上,他们基础很好。但与他们的美国或欧洲同学相比,却普遍缺乏对问题解决的创造性。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引导学生很善于学习并运用规则,却很少教他们如何创造性的描述那些与规则相悖的事物。中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似乎并没有很好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龚春燕教授写《创新学习论》、《创新学习:学习方式的革命》的过程中,我很荣幸地和他讨论了这些问题。在他的书中,龚教授提出要将中国的教育由一种“满足现状”的体系转变为以“创新学习”为基础的体系。龚春燕教授已经对西方教育中影响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的有利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思考了如何将之创造性地融入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去。他提出了许多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比如头脑风暴法、动手实践和动机训练等,并建议大量运用班级讨论、班级会议的方法促使新观点的产生。

寻求新的、有利于中国教育体系和下一代教育的教育方法,龚春燕教授具有极大的勇气和创造性的视角。这种勇气甚至在书名中就很明显的表现了出来,因为他选择了《创新学习论》和《创新学习:学习方式的革命》,而不是《创新学习初探》,如果他靠近后者那么来自反对派的批评会少得多。他选择了前者,就意味着他向世界宣布了创新学习,也表明了对于这一方法的大胆接受将是它在中国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文化影响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的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对人的影响包括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名师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在个人人格魅力上与学术成就上,名师的影响正在慢慢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席卷整个社会领域。例如:魏书生老师的思想不但在教育界反响强烈,他甚至被请到包括监狱这样的单位去给人做思想工作。全国名师龚春燕的创新学习自从提出以来就引起强烈的反响,随着创新学习体系逐渐形成,创新学习已经在全国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想一想,做一做

1. 你最崇敬的教育家是谁 ? 分析他的教育思想 ( 流派 ) 的特征。

2. 分析你所在地和你任教学科一样的有影响的名师教学经验。

3. 读一读《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谈一谈你的体会。从中你学到作者雷夫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

 

 

拓展学习资料

1 .《中小学教师如何成长为名师》龚春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12 年版

2 .《四商课堂》卞小娟,重庆出版社, 2012 年版

3 .《青春语文》 王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4 .《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王君,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2 年版

5 .《魏书生特色》冯友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

6 .《龚春燕与创新学习》(二版)龚春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