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6-12-08 14:44)
标签:

docker

image

registry

storage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观察了Docker Image在aufs下的存储结构,但对于其中的Image ID分析有些不清楚,也有不理解的地方,这次再进行详细地分析。

首先关于Docker Image中的ID,在Registry V2版本下​主要有这么几个类似于ID的标识。layer-DiffID, layer-ID, layer-Digest, layer-ChainID, Image-ID。下面分别简要介绍一下,有一些解释来自于官方的文档说明。

其中Layer-DiffID是未压缩的每一层layer tar包的sha256计算的摘要值。layer-ID目前生成机制未知(可能是UUID或者随机?),但其layer-ID不具备唯一性,既在不同结点上获取的同一个layer,其layer-ID不同,即使在同一个节点上,多次获取同一个layer其layer-ID也不同​。layer-Digest是docker registry端存储的每一层的压缩后的layer的sha256哈希值,也就是每一层的blob文件的sha256摘要值。layer-ChainID是根据Layer-DiffID计算出的用于索引一系列layer的ID,其计算方式可从官方文档中得到。Image-ID是Image的JSON文件的Sha256摘

标签:

linux

disk

分类: LINUX

        有的Linux的用户习惯于将整个linux系统安装在同一个分区上,即仅仅单独挂载/根目录,不会将某些特别容易增长或者比较重要的目录单独挂载,当分区磁盘被占满时,就需要进行一些操作了,常用的办法就是将某些目录单独挂载到某个分区上。

        最简单方便的办法就是在系统安装的时候把/home, /var​, /opt(/usr)这些目录单独挂载,即在安装的过程中选择挂载点和对应的分区,本文就不介绍如何安装了,重点解决如何在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将某些重要的目录(本文以/var目录为例)单独挂载到指定分区。

        1、首先建立新的可用的分区,本文以fdisk来介绍,GPT分区的磁盘需要使用parted命令来进行分区,以下操作都切换到root身份之行。

fdisk /dev/sda   -> n  -> enter -> +20G ->w

这样就从sda上新建了一个20G的分区(未格式化)

有的系统可能提示你需要执行partprobe,如果执行报错,请重启电脑就好。

        2、然后格式化之前新建的分区,假设为/dev/sda6

mkfs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