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0 13:06)
标签:
贵阳文物景点
贵州省军区
摩崖
碑刻
杂谈
|
|
贵阳“抗战建国'摩崖石刻,位于贵阳市南明区南厂路贵州省军区大操场南侧半山石壁上,整方摩崖幅长7.4米,宽1.2米,坐南向北,横刻楷体“抗战建国”4个大字,大字高约1米,宽约0.8米;大字后面竖刻七行行书小字,字径大小不等,见方约0.1X0.1米,刻文为:“神圣抗战于今两年。仰赖领袖德威,将士劾命,寇囗日慼,全国军民益坚囗建国必成之信念。本团奉命驻筑,志切歼倭,恭以四字,明训镌石,心励衷兹。”落款为“中华民国廿八年七月七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务团敬立”。
(2017-05-14 10:23)

见龙洞,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以东的见龙洞路上,距市中心区约9公里,为天然溶洞,其深邃下陷,长30余米,高7米。据民国《贵州通志·金石志》记载:“龙洞堡东岩间有洞,颇深邃,相传有龙潜其中。

明巡抚郭子章镌题‘见龙洞’于洞上,字大尺余,左刻‘万历辛丑岁’五字,右刻‘泰和郭子章题’六字,字径约三寸大。
(2014-10-13 19:20)
(2014-08-30 11:26)
标签:
贵阳文物景点
王文成公祠
何陋轩
君子亭
杂谈
|
|

阳明洞,位于修文县城东阳明大道东侧的龙冈山上。龙冈山古木参天,翠柏森森,亭阁相映,碑刻历历。洞原名“东洞”,因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先生被贬谪为贵州龙场驿驿丞时,谪居此地而得名。

这里是阳明先生学术思想最初的萌生地和传播地,他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2014-01-18 09:57)
标签:
贵阳文物景点
黔灵山
九曲径
石碣、石刻
杂谈
|
|

“九曲径”系黔灵山弘福寺盘山古道,创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为弘福寺开山鼻祖赤松开辟,是最早通往弘福寺的山道。初名“二十四道之字拐”,后改“九曲径”。全径迂回盘旋,共有383级,拾级而上,道壁胜迹不断,使人目不暇接。

沿途摩崖石刻最有名的应为“虎”字,落款:咸丰庚申(1860年)岱山赵德昌书于九华宫。“虎”字摩崖算是古代书法之精品,高4.5米、宽3.8米,字为草书,一气呵成,气势恢宏,笔走龙蛇,如此大的字
(2014-01-02 12:53)

弘福寺,坐落在贵阳市黔灵山公园内,是黔灵公园的重要名胜景观之一。其地诸峰拱峙,龙回虎顾,古树葱茏、梵宫林立,为贵阳著名之幽静古刹。

据《黔灵山志》载:弘福寺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是年春,赤松和尚“去城入山,结草为蓬,植树开径”,建寺于众山环抱中。赤松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初营大殿,继建经楼,香积僧寮”,“铸像请经,引水凿池,栽松造塔”,才使“荒烟寒雨之墟,化而为
(2013-11-09 07:51)

走出清镇东门桥,东行约三公里的地方,有一长长的土坡叫旗子坡,坡上的自然村寨叫黑泥哨村,现今坡上还保存着一座石牌坊和一段古驿道。这条驿道开辟于元朝,完善于明、清两朝,道宽1.5米至2.5米,现长约有
(2013-10-03 10:40)

在清镇市城区(河堤村)沿河路的河边上,矗立着一座高耸入云端的石塔――梯青塔。此塔系清镇名贤张日晸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出资修建,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了。

塔在当地赫赫有名家喻户
(2013-07-13 10:31)

蜈蚣桥又名龙源桥,位于修文县洒坪乡蜈蚣桥村,距县城约15公里。桥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为水西(今毕节、六盘水一带)彝族首领奢香夫人所创建。
(2013-04-15 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