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顾望岩
顾望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1
  • 关注人气:2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15-05-03 22:57)
标签:

佛学

甲午乙亥壬寅,西方感恩节。伏案唏嘘,忽然心尖悸动,已至西山大觉寺。儒释之间,心乱如麻,做《大觉寺心游记》散文一篇。时过境迁,心绪如昨。再做五律一首,以平心养气,和光同尘。

 

 

数月大学愁,倏忽古寺游。

我哭心已至,佛笑旧曾求。

 

(2014-11-27 17:11)
标签:

分类: 文化随笔

    忽然想起,好久没有去过西山大觉寺了。

   

(2014-11-02 08:56)
标签:

365

情感

汽车

分类: 文化随笔

  犹豫了几年,我终于换车了。

  按照时下北京的政策,新车开回来,意味着旧车要交出去。这叫做置换。

  早就有心思置换。

(2014-02-19 22:07)
标签:

松风

椰风

文化

分类: 文化随笔

也许是心怀北国吧,刚来海南,满眼是椰林碧海,我却想起了马麟的《静听松风图》。

两棵古松,枝干旁逸斜出。一位老者,松下闲坐谛听。他听到了什么?听出了什么?

他听

标签:

高利贷

民营企业

双轨制

贷款

紧缩

杂谈

分类: 银行金融

本次高利贷泛滥,不少人将其归因于金融双轨制。所谓金融双轨制,是指国有企业可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支持,而民营企业只能依赖于非正规的民间金融。本人认为,金融双轨制并不是本次高利贷泛滥的主要原因。

传统上,中国的银行体制是国有银行的一统天下,为国有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但是,1979

标签:

高利贷

小企业

泡沫

贷款

杂谈

分类: 银行金融

近来,高利贷现象在中国死灰复燃,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利率之高,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浙江是重灾区,温州“跑路”的老板越来越多。表面看来,高利贷泛滥,是货币紧缩的直接结果。但是,货币紧缩并不必然带来高利贷。目前的高利贷泛滥现象,背后其实包含着复杂的金融学理论。本人认为,金融发展、暴利预期和货币紧缩三者叠加在一起,才共同促成了高利贷泛滥的局面。下面我们详细进行分析。

 

一、高利贷产生的供给方分析

由于通货膨胀日益高企,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由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放松转为紧缩。按照利率决定的可贷资金理论,削减可贷资金供给,利率将会上升。中国是一个以银行为基础(bank based)的融资制度,同时是一个银行市场集中度高的市场。由于大银行倾向于给大企业发放贷款,在货币紧缩时,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尤其弱于大企业,银行会首先压缩小企业贷款。小企业不能从正规银行制度获得贷款时,留下的缺口将由非正规金融提供。但是,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并不必然产生高利贷。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化随笔

北京西南房山区,有一云居寺,远近闻名。寺内香火鼎盛,游人如织。有的人来这里,是因为要游览附近的十渡景区,顺道来访。有的人是专程来旅游的。还有人是专程来拜佛许愿的。

寺内有唐辽古塔,当年还发现了佛肉舍利。不过,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寺内所藏石刻佛经。中国历史上屡有官方灭佛之举。为了保存佛经,早在隋朝大业年间(605

标签:

金融监管

货币政策

财经

分类: 银行金融

   中国金融监管的30年历程,展现出一个突出特点:金融监管往往成为追求宏观政策目标的工具。本来,金融监管的目标应该是金融市场稳定和投资者保护,追求经济增长等宏观目标是货币政策的任务。然而,在现实中,虽然法无明文,金融监管却时时屈服于压力,为中央银行的宏观目标作嫁。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却从没有人进行理论总结,属于可做不可说一类。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在于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近年来,由于金融市场的脆弱性越发明显,理论界和业界开始重视货币政策的另一个目标--金融市场稳定。哈佛大学的Stein 教授认为,不加监管的私人部门货币创造会导致外部性,即金融中介会发行过多的短期债务,使得金融体系在金融危机面前过于脆弱。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用来调节这种外部性。因此,稳定金融市场,似乎已不再是监管部门的专利,而是中央银行的目标之一。

    那么,反过来的情况,金融监管部门该不该介入货币政策目标呢?以往的研究,曾经就资本充足率监管是否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带来信用紧缩进行过研究。这种研究

(2011-03-27 12:36)
标签:

文化随笔

海子

诗人

分类: 文化随笔

星期天起来上网,发现纪念海子的文章,才想起海子的生日和忌日到了。

连我都记不起海子,可见记得海子的人,比以前少了很多。

我终于记起海子,是因为还有别人记得海子。

当别人也都记不起海子的时候,海子就永远属于昨天了。

海子活着的时候,他就是属于昨天的。所以,他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许多个明天过去了,海子终于没有成为幸福的人。

许多人读海子,把他的诗当作幸福的诗读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们沉浸在这美丽之中,于是朦胧地以为,那是海子的国度。他们不知道,那样的国度里从来没有住过真正的诗人。

他们常常忽略那句“从明天起”。

海子永远在憧憬着明天,但明天只在他心里。他想向明天冲刺,但他的起跑线就是黄昏,“正是黄昏时分”。在脚下,不是他飞奔的跑道,而是两条冰冷的火车铁轨。当他向明天起跑的时候,他始终原地未动,而火车已经隆隆驶来。

其实最猛烈的奔跑,是原地不动的奔跑。明天在他的梦里,梦是诗人的马,马跑得飞快,终于累毙了。

而读者都看到了这明天。他们朗读着,品味着,微笑着。不知道那是诗人用血写成的。

记得朝鲜有个电影,叫《

亲爱的朋友:

    欢迎您在新浪博客安家,您的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u/1992885242

    您可以用文字、图片、视频记录和展示最真实的自我,与网友交流,与线上好友聊天,还能通过手机发表博文和上传图片,随时随地记录心情和身边趣闻。

    我们为您提供了丰富的炫酷模板来装点您在网上的家园,强大的音乐播放功能更能陪伴您的网络生活。准备好了吗?现在就开始精彩的博客之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