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绘本文化育儿 |
总有朋友对猴叔说过,一本图画书,没多少字,也没多少页,几分钟就读完了,却要卖几十块钱,很不实惠啊!我想说的是,当你觉得浪费了几十块钱,买了一本两分钟就看完的书时,真正被你“浪费”的,其实是一件内涵丰富、多姿多彩的艺术作品。
标签:
绘本文化育儿 |
“生命就像是一场告别,从起点对一切说再见。”
每次听到汪峰的这句歌词,我都会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人的一生,说到底还是独自上场,没有哪个旅伴可以和你一路携手,相伴始终。这条路上,有很多快乐的相遇、美妙的重逢、无奈的错过与痛苦的放弃,绝大多数故事的结局,还是“再见”——再也不见。
标签:
绘本文化育儿 |
这本画面饱含幽默感,情节富有戏剧性的图画书,涉及到了两个非常严肃又相互关联的话题——如何对待孩子,怎样拯救自己。
一看封面,就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好一个悍妇!”画面上的这位女士,身高体壮,膀大腰圆,横眉立目,呲牙咧嘴,如果不是衣着打扮,简直有点男女不辨。贝太太就带着这副“尊容”出场了,不用描述,我们就能联想到她的脾气秉性——凶悍、冷酷、暴躁、孤僻。
环衬上的这幅场景,证明了我们的猜测。这位贝太太堪称人见人躲,鸟见鸟飞,花见花谢,车见车爆胎。邻家孩子听到她的
标签:
绘本文化育儿 |
小熊很爱他的小船,但随着他一天天的长大,变成一只大熊,小船装不下他了。在妈妈的启发下,他明白了,一只小熊命中注定会一天天长大,而小船却永远是那么大。为了能让小船继续在蔚蓝的湖面上航行,大熊找到了另一只小熊,他像自己一样喜爱这只小船。大熊欣慰地看着小熊划着小船,开心地航行在黑莓湖上。
标签:
绘本文化育儿 |
你在家里会读书,还是更愿意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甚至不着家?
你最愿意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是什么?
在你家里,谁是陪孩子一起看书次数最多的人?
我问过许多年轻父亲这几个问题,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露出略有惭愧的表情。没关系,来者犹可追。那么,再问一个问题:作为父母,我们能给孩子最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时间和精力。凡是花钱能解决的,都不是问题,而孩
标签:
绘本文化育儿情感 |
还记得迈克尔·罗森吗?那个英国绘本奇才,《我们去捉狗熊》的作者,不认识他的人,可以点击页面下方的“阅读原文”。如果不是看到这本《伤心书》,了解他的这段心路历程,我们还以为,迈克尔·罗森真的就是个无忧无虑的老顽童呢。
十年前的一天,当迈克尔·罗森像每天一样,来到儿子埃迪的房间叫他起床的时候,他发现,18岁的儿子,已经停止了呼吸,躺在床上只是一具冰冷的躯壳。埃迪不告而别,一句话都没有说就永远地离开了。他不是要和爸爸一起踢足球吗?他不是有很多远大理想等着实现吗?他不是要当爸爸每一本新书的第一位读者吗?他怎么可以,就这样说死就死了呢
标签:
文化绘本历史育儿 |
我们知道,地球诞生至今,大约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如果形象地把地球这46亿年的历程比作一年时间的话,大约在3月份的上旬,单细胞生物的出现宣告了生命的诞生;在11月下旬的时候,多细胞生物大爆发;在12月12日,恐龙这个物种诞生了,而他们统治地球两个星期之后,在12月26日一夜之间突然灭亡了;而直到12月31日晚上11点37分左右,智人出现,直到今天,我们伟大的人类,在地球的“一年”历史中,只占据了23分钟的时间而已;而人类学会写字,开始积累对于自然的知识,仅仅是半分钟之前的事情。
标签:
绘本文化育儿 |
随着孩子长大,走出爸爸妈妈的怀抱,开始有了自己的玩伴。ta在“朋友圈”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会不会是受小朋友们欢迎的好伙伴呢?在这个阶段,我们不妨借助一些优秀的绘本作品,和孩子一起学习小朋友之间的“游戏规则”,把握好孩子的社交敏感期。
比如这本《大象戏水》,这本图画书其实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能触到小朋友的兴奋点——玩水,第二个主题能潜移默化让小朋友懂得——分享与和谐相处之道。怎么成为一个受同龄的小伙伴欢迎的小朋友呢?书中的大象其实是个挺好的榜样。
要受大家欢迎,首先要善于分
标签:
绘本文化育儿 |
本文作者:资深童书编辑 麻瓜灰灰
《壳斗村的面包店》是一个温情脉脉的故事。整本书的色调是一种柔和的土黄色,像是新鲜出炉的面包的颜色,也像是壳斗科植物果实的颜色。看到它,熟悉图画书的读者可能会联想起另一本图画书——《壳斗村的帽子店》。没错。这两本图画书都是日本著名的绘本作家中屋美和的作品。除了这个“壳斗村系列”,她创作的“蜡笔小黑系列”,“蚕豆哥哥的床系列”也曾在中国出版,是一位深受中国读者喜欢的绘本作家。
中屋
标签:
文化绘本育儿 |
每当我看到雾霾厚重的天空,我就会想起这本图画书,和书中的一句话:“知错就改,永远来得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雾霾变成了我们这些大城市居民生活的主旋律,阳光反倒成了来访日稀的贵客,蓝天白云更是变成了奢侈品,连地下的水和土壤都混杂了越来越多本不该有的化学元素,人们呼吸着肮脏的空气,在灰蒙蒙的城市中焦躁不安地拥挤着,而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貌似越来越频繁,我们的世界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