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在即,我从威海回哈。近2000公里,我们决定不船不飞机,绕渤海湾全程高速,人不下车。
这是一段多么特殊的日子呀。
我呆在家里,经常外表平静,却内心激荡。
那些蜂拥而至的思绪,像水面的波纹,被风吹起,转眼又散了。谁能抓住水面的波纹呢?
想想这段日子,我觉得生活中有很多悄悄的变化。
变化一,关心粮食和蔬菜。
昨天一大早,一组视频就在手机上刷爆了,一大排救护车和警车开到哈市一小区门口,咋的了?这么大阵势,估计不少哈尔滨人之前都没见过。出啥事了?
有人从高空的窗户前拍了视频:看,有两个人从小区里出来,他俩好像一家的,上救护车了。
1 生死故事
不是我掉书袋,这些天,我总是想起海明威的那句话“没有谁是一座孤岛,能与世隔绝。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份。无论谁死了,都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是他们中的一员。每一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和损失。
”
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上的yi情的数字变化。大家说的最多的是一句话是“每一个抽象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可是,随着死亡数字的增加,我们会不会对这些数字变得麻木?
这些天,通过微信,我们了解了一些wuhan人的生死经历。谁说过
“本质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部文学著作。”那些在yi情中死去的每一个
年终岁尾,我能感受到很多人的焦虑,生活的压力到处潜滋暗长。
王朔说:“每天晚上我都睡的很晚,不是不困,而是不想睡,强迫自己不要睡。因为我总觉的一天什么都没干,就这么过去了,实在不甘心!于是我就尽量延长这一天的时间。”
看到这话,我乐了。朋友总批评我总是大半夜的不睡觉。起初我解释说,这是以前加班养成的习惯。后来我发现,我其实是不舍得睡,一睡,这一天就过去了,心下惶恐。我们能在这一天里抓住点什么呢?好像什么也没抓住呀,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会滋生出对自己的不满意。
前两天,我看到松浦弥太郎的书《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和《新100个基本——自我更新指南》。按说,我这个岁数,早就对这样的人生指南不以为然了,但翻了翻,居然看出了与我心的戚戚然来。简单点说,它让我觉得心里踏实。
我倒真不建议各位去买,两本小册子,大字,差不多100元,贵点。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搜搜。
这是本什么样
人这辈子,总要搬几次家的。让我没想到的是,搬家竟然是这么浩繁的一项工作,这不仅指搬东西,更是指填充其中的心理过程。
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回忆,总是由不同的生活场景来划分的。搬家,就像话剧的转场。
我时常想起小时候姥姥家的那个小屋子,桌子上的黄铜茶壶和茶碗总是搽得亮晶晶的。冬天下午的阳光照进来铺了一地的温暖,还有窗外马路上的面包石让雨水冲得圆溜溜的晶莹饱满……那个小屋子里的一切如今都打了个包,成为我童年的宝贵记忆。后来姥姥家搬家了,和那个小屋子相关的记忆也像被抽空了一样,只能存在于我的记忆里,从此无处可寻。
后来上学了,我回到父母的家。好像是苏联人建的房子,举架很高,厚重的实木地板,窗户很高大。我在那个房子里高考,还有后来的恋爱,那里有我全部的青春时光。
生活的某个阶段,总是和某个房子相关联的。它是承载记忆的筐。而搬家因此就有上特别的意义。
记忆里,搬家这么重大的事,总是匆匆忙忙的。突然就搬了,留下一地狼籍,甚至来不及回头仔细
看电影《海上钢琴师》。一个天才的故事——天才总是离我们很远,像天上的星星那么远。天才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但我们却被他的故事感动了。
电影结束,亮灯,我身边的两个高中女生——从她们的校服和大书包能看得出来——她俩,一个一直在哭,泪流满面,无声地流泪;另一个闭着眼睛,显然沉浸在一种激动的情绪里。我等了一会,从她俩身边走过,轻轻拍了拍她们的肩膀。那一刻,我为她们俩的感动而感动,少女的眼泪闪着纯洁的光。我想,这部电影可能会扎根在她们的记忆里,在她们以后漫长的人生中,帮助她们拒绝做一个庸俗的人。是什么打动了她们?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一个钢琴天才——能无师自通的那种,他生下来就被遗弃在一艘船上,一辈子没离开过这艘船。他没有父母,没有家人,没有国籍,没有生日,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名字,因为生于1900,他被叫做1900。他在船上演奏钢琴。
他是这个世界的弃儿。他的世界与世隔绝,只有大海、船和钢琴,无依无靠的漂泊的灵魂。虽然生活在船上,整个世界却尽收他的眼底,他
宫崎骏说:人永远不知道,哪次不经意地和你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不会再见了。
上周五,一个邻居告诉我:老朱没了,他才60多岁。像脚底塌方,出现一个黑洞,我感觉心底一凉。
我知道老朱情况不好,但没想到这么快。前几天,我还在院子里看见他,他已经很瘦了,但他依然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很有精神的样子。
我站在那儿和他说了很多话,他说他在等人。
我们自然说到他的病,他说已经转移到肝了,骨头上也有。我听了一惊,心想,这不是很危险了吗?他估计看到了我的惊讶——我不知道我惊讶的表情是不是让他感觉不好——我说,那会很疼吧?他说,是。用了很多药,可药效越来越不好了。他还说,他妻子经常偷偷地哭,他知道,但他得挺住呀,他是她的精神支柱吧。他说,儿子为他治病花了很多钱,药费一个月就得一两万元,这真是个无底洞呀。
我能感受到他心里的伤感和无奈,好像是一家人绑在一起战斗,
当我终于过上了我一直想过的日子,我才发现,这竟然是我如此不熟悉的生活。且不说面对厨房里的锅碗瓢盆,我的蒙头转向。柴米油盐,都是我的功课,我要熟悉它们的位置、用法和用量。这本来应该是生活的基本日常呀,难道以前我是飘浮在空中的吗?那就把这些瓶瓶罐罐拴在我身上,让我降落到地面上来吧。每进厨房,手忙脚乱中,它们好像都在嘲笑我的样子。
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时,我发现,我最大的收藏是我的书。两大书柜,落落大满的样子。它们是我上大学以后,能支配自己的花销了,像小鸟筑巢一样,一点点倒腾回来的。我能清晰地记起每本书都是在哪买的,甚至当时书店里的氛围。最早时,这些书都是几毛钱,一两块钱。那也是我从自己的伙食费中省出来的。如今翻看它们,我好像又回到了当年
我一朋友,那天,非要和我说说借钱这件事。我估计他是受了点刺激,遇到啥事了。
果然,他说,今年以来,他一共拒绝了5个朋友的借钱,每一笔都是上百万的。起初,他真是狠不下心来,那个纠结呀,思前想后,好像他不借钱就对不起朋友,反而是他很惭愧,好像他做错了什么。但有一点,他是清醒的,那就是这钱借出去,说是借,很大很大的可能是回不来的。所以,他痛下决心,不借。
这个朋友,应该算事业有成,身家上亿。因为融资成功,他是那种一下子就有钱的。原来他也是辛辛苦苦打拼的白领,作为公司高层,顶多也就年薪百万量级的。
人一下子有钱了,我猜,当一个有钱人的第一堂课,恐怕就是面对亲朋好友蜂拥而至的借钱。怎么应对?
这是考验。他说,第一个向他借钱的,是一发小,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两家都很熟。发小后来出国了,在美国一大学当老师。这个发小,人单纯,在国外呆的越发单纯。但发小的哥哥不单纯,哥哥说他做生意的资金链出问题了,紧急需要一笔钱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