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雨安澜亭
风雨安澜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2,243
  • 关注人气:4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班章正山

下关

茶砖

砖茶

杂谈

分类: 下关

2010年下关班章正山老树砖茶

礼盒装的设计不错,存取茶砖挺方便。包装纸用了胶水,有点问题,有部分胶沾到茶砖上了。茶很新,前几泡微微还有纸箱的味道,问题不大,有点早期牛皮纸袋装时期的味道。茶不算很苦,丰富度挺好,有特色当然跟下关常规滋味无关,下关的品质保证制成上没有问题,新茶各方面还不确定,先试下,以后再看。

 



标签:

普洱

蒸法

尾水

干茶

中秋节

昌泰

杂谈

分类: 昌泰

中秋节刚收的一款茶,卖家信息传统港仓
颇有兴趣购入样饼尝试了下
隔纸可以闻到港仓的味道
干茶略发涩不油亮外,仅茶心有极少白霜条索
内飞也很干净,对传统港仓了解不多,这茶是不错的标本
用水蒸法醒茶一会再泡,还不错,能接受的港味,
喝完胃里暖暖,这个冬季可以喝它了
尾水显示茶还有潜质,叶底也验证这点
同期干仓茶不愁喝,找到款满意的传统港仓茶拓展下对普洱的认知
拍完照片拆茶入罐子,醒茶几个月刚好天气冷了




标签:

昌泰

苦感

口感

最末

心理暗示

景谷

杂谈

分类: 昌泰

03年昌泰号绿色版本
按昌泰公司级别排序
高端系列易昌号系列,中级陈弘昌系列,昌泰号只是排的最末
第一次在忘忧茶行喝到,昌泰号在心理暗示属于低端产品
但是茶感超过预期许多,颇有意外感
老友家里找出几片,就顺了片回来
昌泰号按介绍属于景谷的料为主导口感
茶南方正常存储,茶感刚劲有力,苦涩感还依然存在
尤其是苦感,昌泰景谷系列普通存在,回韵甜感比较舒畅
此茶特征鲜明,集邮调剂口感不错
100CC壶,出茶9克



标签:

六堡茶

梧州茶厂

毛茶

尾水

茶油

广西

杂谈

分类: 小厂

广西梧州茶厂0212六堡
     0212六堡茶是梧州茶厂于1995年精选一,二级毛茶拼配而成.其品质纯正,陈韵持久--摘录卖家介绍。
     大概是06-07年间购入,那时普洱正准备开始疯狂,老茶的价格无法企及了。
广西梧州茶厂的六堡茶作为一款有历史、有年份加之价格实惠,按不住好奇心。
     卖家称原装是大件,1KG桶装是后期自己分装的,这几年过去了
今天再去看看他的淘宝店,还在经营广西梧州茶厂的六堡茶,钻钻也多了起来,看来这个人还是可信的。
     泡六堡茶喜欢少投量,180CC的壶,8.8克图个吉利。
茶冲泡后会有股(陈、仓)相交感,冷却后陈味会更突出,所以一般都是放温了后再喝。
     六堡属于发酵型的茶,类似熟普,茶感比较厚实,初喝会感觉有槟榔味,它所带有的仓感,是可以接受滋味,如能适应就会喜欢喝了。
     六堡适宜喝普之余调剂下口感,尤其是尾水能喝到老熟普的滋味。也适合偶尔带出去忽悠下茶油,不少人认为是退仓到位的熟茶哦,呵呵。2010.6.5

标签:

大益

生茶

烟味

中庸

口感

紫大益

分类: 勐海

03年甲级生普

紫大益、甲级、红丝带也统统都有,有意思

06年购入,生茶变化较慢,三年喝的也不多

6年生普,刚好度过第一个转化期

还能感受到轻微涩、苦,并带有烟味

经过一个转化期后带有勐海特色的口感,还是很舒服

茶开始有成熟起来,进入比较温和的阶段

总体上这款茶不惊不喜,中庸之作

甲级生普,7542略高个等级,接近7532,订制茶配方不那么具体了 2009.9.20

标签:

公章班

罐子

生态茶

勐海

分类: 勐海

01年勐海班章有机生态茶公章饼,名字相当拗口
年初拆了的茶,日常饮用的茶都喜欢开一片
存入罐子中慢慢喝,不知不觉家里的罐子发展到19只了
秋天比较干燥,喝熟茶比较舒服的季节
这个茶年份有点久,已经喝不到堆味了
茶很滑,很顺口,熟茶无堆味又顺滑,属于好喝的范围了
至于跟班章什么关系,是在没喝出来
熟茶老了点后,都感觉无味之茶,无味了就觉得好喝了! 2009.10.31





标签:

下关

南诏沱

分类: 下关

04年南诏沱
南诏沱第一批次的产品
包装很漂亮,尤其是这个LOGO
总让我想到段誉家的寺庙
茶面撒金芽,下关似乎很喜欢如此
茶是06年购入,外包写2004年3月份
同批购入的还有05 06年南诏,
说真的拆了包装,04 05因内飞无年份,我也分不清楚那个是那个
茶的滋味不错,口感非常的清爽,甜度很好,喝后嘴里留存感很舒服
犹如刷牙后的感觉,呵呵!(2010.2.1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