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3 14:48)
其实我们的当下才是最重要的。要做的就是抓住当下最重要的一瞬,那一瞬在当下发生,同时来自你既往的成长积淀。我们要培养自己抓住最有价值的那一瞬的能力。如果你自己是荒芜的,去抓住那一瞬时只能抓住一地鸡毛。这种能力基于你的人文素养,基于你内心深处存有一种渴望、一种追求。然后当那一瞬到来的时候,你才能真正认识它,理解它的价值。
——摘自2022年第19期《读者》粱永安“爱,不思考”

1、
(2023-03-19 14:44)
1、寻春还是河边柳,(雁迹光踪)
觅趣可观陌上花。(小雪九九)
2、
(2023-03-18 16:03)
好人能理解坏人,但坏人永远无法理解好人。
——摘自2022年第19期《读者》言论
1、2023-2-21古林公园拍得。
(2023-03-16 15:25)
幸福不该是悬在终点处的奖赏,它只是道路中偶然乍现的光亮。
——摘自2022年第19期《读者》言论
1、2023-2-21古林公园拍得。
(2023-03-13 15:09)
无数微小的数据,构成了一个人以及他全部的生活。
——对生活的记录和书写,构成关于一个人的大数据,同样也成为他对环境和时代的回应。
——摘自2022年第19期《读者》言论
1、2023-2-21古林公园拍得。
(2023-03-09 14:27)
人们聚在一起,最喜欢谈论的是两件事:一件是别人的倒霉,然后用叹息来显示自己的善良;一件是别人的走运,
然后用指摘来显示自己的正直。
——同情别人的痛苦与嫉妒别人的幸福,其实是一种德行的两种表现。
——摘自2022年第18期《读者》言论
1、2023-2-21古林公园拍得。这两天
(2023-03-06 15:15)
自责其实是自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为人们提供了虚假的掌控感,仿佛自己当初能有其他选择,并可以改变结局。
——自责常让人延长了接受现实的时间,并阻碍了做出改变的进程。
——摘自2022年第18期《读者》言论
1、2023-2-21古林公园拍得。
(2023-03-03 15:24)
一个人应对情绪的能力发展到什么年龄,崩溃时,他就会退行到什么年龄。
——强大的内心是保护人不断前行的安全网。
——摘自2022年第18期《读者》言论
1、2023-2-14散步时拾得带回。背景是围巾。
(2023-02-28 14:40)
心中思想,口中讨论,尽有千万义,不如身行一理之事。
——语出清代思想家颜元。知行合一才是真。
——摘自2022年第18期《读者》言论
1、2023-2-14散步时拾得带回。
(2023-02-24 18:22)
再次出发或许更加困难,但总有人骨子里就带着不屈与韧性。哪有那么多风淡云轻,生活从来都是笑中带泪。当人生跌入谷底,能支撑起这副筋骨的,是勇气、耐心以及爱。被折腾得够呛后,还能热爱生活的,就是英雄。
“推开世界的门,看那些不惧重来的人。”
——摘自2022年第18期《读者》谈心社社长“人生第二次”
1、2023-2-14散步时拾得带回。本该昨日发的,没出来,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