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腾讯企鹅媒体平台芒种计划的发布会上,又传来了重磅消息,无数的自媒体号儿都在引用一个数据——12亿,说是腾讯2017年准备拿出12亿人民币的真金白银,补贴平台上的内容创作者。
这一举动也同时标志着百度百家号、UC头条号、今日头条号和腾讯企鹅平台在内的主流自媒体平台,都拥有了自己的年度补贴投入预算,内容创业的又一个高潮期再次到来。
内容创业的又一个高潮
如果我们将各家表态过的,要进入内容平台业务的互联网企业拟拿出的补贴数额做一个总量的统计,或许总额没有100亿也有个70-80亿吧,如此看来,内容创业市场的市场规模还是不小的,2017,一群内容创业者定会围绕这块大蛋糕拼命搏杀。
然而,各大互联网平台的自媒体开放平台的补贴策略虽然大部分都来自身的补贴投入,还无法直接定义为广告收入分成,但是都不妨碍这部分补贴是一块不错也不小的蛋糕,这也标志着互联网公司的自媒体平台内容商业闭环的完成。
从内容生产者的内容生产,通过一个开放的技术后台,将这些内容发布(投稿)到平台之上,形成待发布稿件数据库,或者根据内容的质量优选打分,以
标签:
杂谈 |
关于小黑裙,最近两次听说,一次是自己的94后同事们在讨论新消费品牌的时候,提起过,因为自己对审美没有啥概念,因此就没有深究下去。
今天又一次来了,说什么因为三级分销模式被处理,暂时关闭了微信账号,于是就去探个究竟。
简单浏览了相关的信息,对于追逐此次被封号事件真相没有了什么特别清晰的概念,因为自己确实无法判定其是一种自我炒作还是真正的正常的行为。
因为通过对其商业模式的整体考察,本身营销吸引关注和流量就是其刚需中的刚需,用任何手段,包括假死,包括剪电线或者都是比较正常的事情。
今天不去探究,或许明天,或许其成功那天,其死亡那天,其消失在大家视线那天,今天的事情就自然有定论。
今天想从一个新消费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切入服饰类单品,利用全新的互联网套路玩儿法,撬动一个爆品品牌,进行消费升级的角度,去审视一下这个创业项目到底有多牛逼,因为之前一直还有听说过ta的消息,感觉是一个消费升级,轻互联网模式撬动穿的领域单品消费升级的典型案例。
如今看看,ta的创新性到底在哪
标签:
杂谈 |
中午(昨天)拜访一个朋友,被带到了一个看门面就感觉比较历史悠久的闹事餐馆,上下两层的街边铺,装修的还算古朴,能够看出来历史的痕迹,但是依然整齐干净,餐台上都铺上了整齐的餐布。
内部的墙上张贴各种的广告,毛笔手写体的菜品推荐,豪饮珠江啤酒啥的,扫了一眼,发现缺少了如今同类餐馆基本的标配。
红黄蓝中的一色,或者三色,所谓的美团、百度、饿了吗外卖的宣传单,也缺乏了两个二维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的信息,更没有本店WiFi……的信息,正在收看新榜大会的我,只能继续保持4G流量的畅顺使用,选择做土豪。
菜品啥都好说,出品都不错,特别是那个鸡汤,儿子甚是喜欢。
到结账时候,我还多口的问了一句,刷卡可以不?因为已经判断微信和支付宝支付肯定没有戏了,得来的回答却是,“还是现金吧”。
于是掏出钱包(注意,而非拿出手机扫了下),发现了钱包里有支付账单还算够的纸币,总算是没有出丑。
朋友看到如此场景,调侃了一句,现在“地下冇钱执”(此表达为粤语,意思为地上没有钱捡。),开始还没有怎么反应过来,仔
标签:
杂谈 |
关于小黑裙,最近两次听说,一次是自己的94后同事们在讨论新消费品牌的时候,提起过,因为自己对审美没有啥概念,因此就没有深究下去。
今天又一次来了,说什么因为三级分销模式被处理,暂时关闭了微信账号,于是就去探个究竟。
简单浏览了相关的信息,对于追逐此次被封号事件真相没有了什么特别清晰的概念,因为自己确实无法判定其是一种自我炒作还是真正的正常的行为。
因为通过对其商业模式的整体考察,本身营销吸引关注和流量就是其刚需中的刚需,用任何手段,包括假死,包括剪电线或者都是比较正常的事情。
今天不去探究,或许明天,或许其成功那天,其死亡那天,其消失在大家视线那天,今天的事情就自然有定论。
今天想从一个新消费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切入服饰类单品,利用全新的互联网套路玩儿法,撬动一个爆品品牌,进行消费升级的角度,去审视一下这个创业项目到底有多牛逼,因为之前一直还有听说过ta的消息,感觉是一个消费升级,轻互联网模式撬动穿的领域单品消费升级的典型案例。
如今看看,ta的创新性到底在哪
标签:
杂谈 |
移动互联网最大的贡献或许就是对人的赋权,解放人的同时又给了人创造更大可能性的条件。
互联网工具也从工业化时代服务商品生产,以2B属性为主,到今天移动互联网时代以人为中心,生产适合其使用的各类工具,以2C服务每个个体为主。
为手艺人提供基础工具,以实现其更强大的梦想,一直是技术、工具,包括互联网追逐的目标。
一
手艺人有其严格的定义,这里的简单定义只是为了说明明白一个简单事情,这里谈论的手艺人,是指生产一种精细化产品,或者直接提供一种特色化服务的人,当然包括实体生产类的手艺人,也包含一种服务类的手艺人。
而这里更多探讨的是第三产业中,服务行业中的文化创意领域的手艺人,诸如媒体从业者,做品牌、公关、媒体、出版、教育、营销、设计等等类型的手艺人。
在知识经济兴盛的当下,以两个典型的知识网红,罗振宇和吴晓波为对象举例说明。
二
手艺人有个基本的起始特征,其对于外界环境的依赖并不多,在极为简单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手艺的展开,诸如媒
标签:
杂谈 |
过去的2016年,有太多的热点可以被总结,黑天鹅事件,网红崛起,摩拜逆天。
当然也离不开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深深影响着我们,典型的是分答在在行产品之后再次吸引到了大众关注的目光。
而在分答模式背后,我们又看到了曾经的类分答模式,诸如百度贴吧、百度新知等等产品的升级版本,也拥有一支定位另类知识信息消费领域产品创新的知乎推出类似产品,甚至是今日头条,UC这样的产品也推出了相应的问答类产品。
问答类产品如此火爆,背后的逻辑是啥,为啥巨头都在深度布局,争相布局呢?
信息消费模式到了革新换代的关键时期
问答类产品的兴起,从本质上说是信息消费模式升级的必然产物,移动互联网的赋权,特别是信息交互行为中的输入设备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化,让输入门槛不断降低,从文字到图片,从图片到语音,无所不包含满足。
另一方面,信息消费提供者对于信息生产过往以多为目标的追求,正在让消费者陷入到冗长垃圾信息的海洋,无法真正高效找到自己可以获得的精准信息,信息消费的行为正在从一种信息内容
标签:
杂谈 |
过去的2016年,有太多的热点可以被总结,黑天鹅事件,网红崛起,摩拜逆天。
当然也离不开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深深影响着我们,典型的是分答在在行产品之后再次吸引到了大众关注的目光。
而在分答模式背后,我们又看到了曾经的类分答模式,诸如百度贴吧、百度新知等等产品的升级版本,也拥有一支定位另类知识信息消费领域产品创新的知乎推出类似产品,甚至是今日头条,UC这样的产品也推出了相应的问答类产品。
问答类产品如此火爆,背后的逻辑是啥,为啥巨头都在深度布局,争相布局呢?
信息消费模式到了革新换代的关键时期
问答类产品的兴起,从本质上说是信息消费模式升级的必然产物,移动互联网的赋权,特别是信息交互行为中的输入设备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化,让输入门槛不断降低,从文字到图片,从图片到语音,无所不包含满足。
另一方面,信息消费提供者对于信息生产过往以多为目标的追求,正在让消费者陷入到冗长垃圾信息的海洋,无法真正高效找到自己可以获得的精准信息,信息消费的行为正在从一种信息内容提供行为变成一
标签:
杂谈 |
年初(2017年元旦),道哥在家完成栾太给的任务,清理自己的各种文件资料,图书啥的,力图整理整齐,也在此时,公司也在搬家换办公场地,不搬不知道,一搬才发现,5个人的公司,乱七八糟的资产一车都装不下,经过梳理之后,发现1/3以上的东西都是无用的,都被我一扔了之。
回过头感觉轻松了好多。
一
美好生活从扔东西开始,这是听起来有些惊奇的言论,然而仔细想下,我们当下正在被无数人,无数投资大佬和创业者反复挂在嘴边的,所谓的供给侧改革,所谓的消费升级,本质上都是一件事情,都是我们的产品多了,生活不堪重负,需要重新被梳理。
而无论是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原因,还是消费升级的动力,都源自我们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太多了,这种多有两重含义,一方面是不符合我们当下需求的东西多了,我们需要去库存,或者说果断丢弃,一方面是合乎我们需要的东西多了,但是我们需要更好的,所谓消费升级。
在社会层面,当我们的社会生产出现富足时候,面对多余的,过分的产能,我们只能果断的选择放弃,选择扔掉,而给我们果断决策,下定决心扔掉这一切的
标签:
杂谈 |
今天在家附近的商场门口,看到一场新年的Show,在舞台上发现了自己熟悉的师弟的身影,一个当地电台的名主持,正在与台下尖叫的粉丝深度互动,在其后台候场的时候沟通了几句。
得到了基本的信息,一方面电台组织的各种商业活动还都要参加,自己的栋笃笑,演唱会等也都在进行,而2017年,自己的工作室也将开始运作,虽然不算单干,但是自己的品牌IP也需要专业化运作,而不是简单做几场活动那么简单。
联想起来,最近发现传统媒体组织内部,一时间都兴起了成立以“名记者”,“名主持”为品牌标识的工作室,也就是一种自媒体组织形式的创新。
先是有我爱听的电台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海阳工作室,王冠红人馆,又有南方日报的名记者训练营,也有广东广播电视台的任永全、黎婉仪工作室等等的相继出现。
相较于社会上众多的内容创业的自媒体,都是以一个名人的品牌IP为招牌,独立化运作一个小的媒体组织,唯一不同的是一个来自完全市场化运作方式,另外一个来自传统媒体组织内部的孵化。
透过这一变化,可以看出几个基本的事实。
标签:
杂谈 |
每一年几乎都会在新年的时候写点儿什么,今年也不例外。
在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节目中看到这么一个标题——《2017,好好活着》,甚是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