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徽州老吴
徽州老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9,033
  • 关注人气:1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文化

分类: 家乡美景

歙县萌坑,有六百余年历史,原有100多户,400多人,分为吴丶凌两姓,目前大部份已经外迁,常住人口不过60人左右。

萌坑吴氏是左台后裔,为丰溪派,八十六世庆童公元末自歙县昌溪村迁往萌坑村。

 

【61】少微→【69】 (唐未迁西溪南)→【77】一之(北宋时期迁昌溪)→

【86】庆童 (元末迁萌坑)

整个萌坑村全是明清和民国时期的老房子,保存完好。是 “徽州最后的山村” 之一,也可能是全国唯一完整的“墙头壁画古村落” 。

古代徽州的大户人家大凡会用精妙绝伦的砖雕、石雕和木雕来制作门楼、窗檐、房檐和祠堂等,但对于普通人家而言,则多采用墙头壁画,这种略为简单的房屋雕饰,虽很朴素,却很美,成为徽州乡村文化艺术的瑰宝。”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黄山市现仅存墙头壁画约在2500幅左右,萌坑村是保护最为完整的唯一村庄有600多幅,幢幢民居有墙头壁画。这些壁画集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历史性于一体,散落在徽州大地,犹如一粒粒珍珠,熠熠生辉。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和发展,一定离不开某一地域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文化根基。萌坑的墙

标签:

杂谈

分类: 徽州人物志

 明末清初当时的古玩商人多如牛毛,唯独吴其贞受到后世学者的诸多关注,其中的因由实源于他存世的《书画记》一书,该书被今天的学者归结为三个独特的地方:一是这部书的作者是一位古玩商人;二是它生动地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古玩交易及收藏情况;三是这部书诞生后遭遇异常曲折,几经朝廷封杀禁锢始得刊行流传。①这些特点反而改变了吴其贞的历史命运,使他摆脱了大多数商人常被历史随意湮没的境遇,而进入后世学人的研究视阈。
 

  吴其贞,字公一,号寄谷。生卒年不详,歙人。清初古董商人,精于鉴赏。

《书画记》共六卷,是吴其贞一生从事书画收藏买卖过程中经手和经眼的书画作品的题跋,其中包括赝品、伪品、以次充真品等的鉴定。《书画记》书画均收,大约根据作者本人经眼、经手的时间为序行文,不分书画类别,不按书画家和作品的时间为序。所记作品不录原文,不录他人题跋。但均说明材质和墨色情况,记述作品的残次情况,并说明书体、师承、印信、鉴藏印和题跋等情况,同时判定真伪。所及书画作品如为他人所有,必交待收藏者情况,以及当时获观原迹的情况。所记作品必先加评论,谈及书法特色、笔法结构等技法特点,并与其他版

标签:

杂谈

分类: 家乡史料

武汉市公布的【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大全】中,88处二级保护建筑:新安书院位居85,但其历史为最古。
85、新安书院(徽州会馆),建于1668年,位于硚口区新安街3—27号;

郭大兵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fbdb8e0100ulyv.html
    新安书院(即徽州会馆):1668年由徽州商人建成。位于新安街,其规模宏大,建立了御书楼、文昌阁、玉皇殿、准提庵、新安巷,还设置了救火水龙。由于康熙专奉朱熹,曾御纂朱子全书,于是藏书阁中供奉康熙御纂朱子全书。御书楼上供奉康熙所好的朱子诗,由石工刻在石上。这是武汉地区为数不多的御书。新安书院至今仍留存有院墙长约40米,墙高约9米,由新安书院得名的新安街也保持着古街面貌,是汉正街现存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

现在的新安街

分类: 游历记录

    西方的欧州我没有游历过,这几年在美国的东南西北住过,游过,所到之处,无论大中城市还是古老的或小城镇,最美最毫华的建筑是教堂,而且这些教堂不是摆设,是活的,一到周未,教堂外停满了汽车,信徒们教穿戴整齐前来礼拜,成为他们生活的不可缺少之一部门。开发房地产的如果要兴建一个小区,首先考虑的是附近有没有教堂和要不要建教堂,而不是学校。甚至在华盛顿机场里也有一所教堂。

   看到这些教堂,使我们想到徽州的祠堂,过去的徽州几乎没有一个村落一个姓氏没有祠堂,大一点村庄有几座十几座祠堂,有总祠分祠,光一个石潭村内吴姓祠有十几座,加上迁居周围村庄的有几十座之多。全徽州的各姓祠堂少说也有上万座。

   教堂也好、祠堂也好,都是人民的信仰所在,信教的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是求上帝保佑;我们的上辈是求祖宗保佑。现在西方的教堂没有看到消亡的迹象,而我们这六十年祠堂却是一天天消亡,留下的几座也不再是祭祀祖宗之所在,供游人参观而已,倒是西方的教堂有大举进军我们中国的趋势,信上帝的越来越多。但是我们自已连祖宗都不来保佑了,上帝会保佑我们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