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龙吟会稽
龙吟会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9,889
  • 关注人气:2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11-11-17 00:00)
标签:

原创

上虞

龙山公园

绍兴

分类: 行者无疆

    十月六日去上虞市百官街道爬龙山。龙山公园正在改造,大部分工程基本完工。记得第一次来上虞爬龙山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是肉丸带着我来这边。龙山公园设施齐备、草木繁茂、九曲桥、假山亭榭,一派清雅。公园东面就是龙山,西面是开山出来的新河。爬上龙山,眺望上虞城区和曹娥江两岸,一览无余,风景这边独好。

    这次一个人去了上虞百官。龙山公园完全另外一副模样。真是认不出来。简略地游览了新龙山公园,接着就向山顶进发。只可惜天气有些雾霭。好不容易爬上山巅,远眺却看不清,大喊失望。而且三十不到,体力大不如前,上一次中途只休息了一次就顺利登上了山顶。这次是边爬边歇地气喘嘘嘘的上去。

 

   “舜避丹朱于此,百官从之,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乐故曰上虞”。相传舜晚年时,尧的儿子丹朱与其争位,舜为避丹朱之乱来到此地。舜的到来使得该地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又一座舜城。舜在此地大会诸侯,因相娱乐取地名为上虞。龙山西麓的舜井泉水甘澄,相传即为虞舜尧子丹朱之乱来此时所开掘。

标签:

原创

泾口大桥

浙东运河

古纤道

绍兴人游绍兴

分类: 古越绍兴

    端午节假期从4号开始一直都是连续大雨,本来出行的计划泡汤。而5日中午过后居然雨止转阴。就去了绍兴陶堰镇泾口村看泾口大桥。

    泾口大桥,位于绍兴陶堰镇的泾口村上,跨萧曹运河(又称浙东运河)。由三孔马蹄型拱桥与三孔石梁桥组成。三孔马蹄型拱桥为国内少见。拱高6米,长20米,梁桥高3米,长10米,全桥长60米,拱桥3孔跨径分别为5米、6.2米、6米。石拱桥上共计12只石狮子,且每只形态各不相同,桥护栏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北孔内侧是纤道,桥面宽3米,桥始建于清乾隆前,现存桥为宣统三年(1911)重修。该桥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

原创

古纤道

纤道桥

太平桥

柯桥

分类: 古越绍兴

    很早就知道绍兴古纤道历史悠久,一则坐火车经过柯桥后就能见到北面卧于萧绍运河(浙东运河绍兴城西段)上的古纤道,二则也在上虞东关那边见到过破败了的古纤道。其中绍兴柯桥到钱清段古纤道保护比较完整,1988年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一直想着五一劳动节假期亲自去走一下这古纤道。本来论坛想召集些人马,不过最后还是独行。

 

(2011-01-26 12:09)
标签:

原创

小年夜

祭灶

绍兴年俗

文化

分类: 文化传统

    到了农历腊月,绍兴人就忙活起来:浸米舂年糕、裹棕子、晒鱼干、做腊鸡腊鸭等腊货、掸尘、杀鸡、宰鹅、买鱼、买肉,买干货、南进货等,纷纷为祝福、祭祖及过年做准备。
绍兴年俗:廿三夜送灶司菩萨上天

   今朝是廿三夜,在绍兴老屋里要庆灶司菩萨咯,灶司菩萨要上天哉。

    浑浑噩噩度着光阴,突然间发现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三,也就是故乡人所说的廿三夜。这一天灶司菩萨要上天,家里要祭灶司菩萨。这种习俗在绍兴农村还有很大保留下来的。

    灶司

(2010-12-28 20:08)
标签:

原创

大禹陵

守陵村

绍兴

旅游

分类: 古越绍兴

    12月26日从香炉峰下来后,随便去了东边大禹陵边上的“守陵村”。昔日的就禹陵村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造成开元大禹度假村。

    据史料记载,4000多年前,大禹的第六世孙少康,派庶子无余(即越国的首位国王)会稽守祭大禹陵墓,建祠定居成“禹陵乡禹陵村”,又称“守陵村”。这里居住的村民多为姒姓,他们是大禹的后代,世代在此守陵,至今已传至一百四十余代。

  2003年,会稽山景区对禹陵村进行改造重建。当时作为景区一部分的禹陵村内曾经居住着70多户、200多名大禹的后裔,除担负守陵和祭禹外,平日几乎都以务农为生。会稽山景区现由市文化旅游集团管理。

  据了解,自2006年“

(2010-11-27 09:00)
标签:

原创

道墟

师爷

台门

闰土

文化

分类: 行者无疆

    故乡道墟是上虞最西边的一个小镇,原属会稽县(今绍兴),是鲁迅笔下“闰土”的故乡。相传这里是越王勾践称炭炼剑之处,故至今尚有称山、炼剑桥等遗迹。这里还曾孕育了方志学家章学诚、著名文学家川岛、园林学家陈从周、绍剧世家章宗信(七龄童)章宗义(六龄童)、儿子美猴王章金莱(六小龄童)家族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道墟有“绣衣乡”之称,因为从道墟走出的历朝进士“文到侍郎武到督”,不计其数。若翻读道墟地名的由来,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据传还是由明太祖朱元璋所称。《绍兴县志》等史志记载,道墟原属会稽,宋元时称“东乡”。元末时,族祖章慎一“与朱元璋各起布衣,提剑三尺,同打天下”。灭元后,章慎一归家隐居农耕。明太祖欲招之辅政,三次礼聘都谦让不出。后率众臣南下,但见东乡书声琅琅,村人耕读立业,礼仪传家。便钦锡“有道之墟”,自此东乡易名“道墟”。

 

    “道墟章,蛏浦王。”道墟多姓章。在道墟章姓是最大姓氏,许多从道墟走出的名人多姓章就可验证这一点。鲁迅儿时的好友闰土原名章润水,道墟杜浦村人。原来杜浦之外便是海边沙地。位于道墟西北角的蛏浦

标签:

原创

绍兴人游绍兴

迎恩门

旅游

分类: 古越绍兴

    趁着回家的机会,去绍兴古城城西的迎恩门一带走了一趟。这是第二次去迎恩门。迎恩门是一座既有水城门又有旱城门的城楼。旱城门也就是跨越护城河。

    对于绍兴古城,在《越绝书》等古籍记载:勾践小城,周二里二百二十三步,大城(也称“蠡城”)周二十里七十二步。越王城即“勾践小城”,而“大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绍兴城”。基本就是如今环城路以内的这一带。由于历史原因,城墙和城楼都没了,如今绍兴城里“只见台门而不见城门”。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年久失修倒塌、乱世(如太平天国时期)中被毁,最主要是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筑公路和抗日战争的需要,于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绍兴城墙差不多已经“化”为环城公路……

  现在绍兴古城的基础是清朝绍兴府城。而实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