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尊重自己的尺度
尊重自己的尺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156
  • 关注人气:5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清词

郑文焯

忆旧游

端午

忆旧游
郑文焯
己亥五日浮家西崦,信宿石壁精舍,见湖壖渔家垂灯叠鼓,饶有节物,感时赋此
正梅花转溽,麦浪吹凉,晴泛吴桡。未了寻幽兴,赋枇杷晚翠,一掬金抛。五湖料理三亩,多事误青袍。怅听水灯前,看山枕底,梦境苕苕。
萧条。旧兰若,问灯雨楼台,谁换南朝?剩有苍黄壁,压颇黎万顷,断劫难销。凄其五日情事,残醉虎山桥。叹满地沧波,渔舟夜笛何处招?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端午(1899年6月12日),词人乘兴游览苏州西面光福西崦山,然后在面临太湖的盘螭山上的石壁精舍连宿两天。看见湖边渔民张灯结彩,一番过节景象,颇有感受,写下了这首《忆旧游》。词前的小序告诉了读者这些内容。
“正梅花转溽,麦浪吹凉,晴泛吴桡。”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江南的黄梅季节,淫雨绵绵,麦浪在风中翻动,天始放晴,词人泛舟太湖。
标签:

清词

郑文焯

玉楼春

伤春

玉楼春
郑文焯
梅花过了仍风雨,著意伤春天不许。西园词酒去年同,别是一番惆怅处。
一枝照水浑无语,日见花飞随水去。断红还逐晚潮回,相映枝头红更苦。
惜春伤春,是中国古典诗词最基本的原型母题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词人“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大情结。于是,伤春——惜花——感叹人生和生命便成为惜春这一原型母题的三大元素或三个有机层次:伤春是母题,惜花是媒介,感伤人生和生命是主旨。
然而在不同诗人词客笔下,这三元素组合构成方式既各不一样,表达生命的悲剧意识也有深浅广狭的不同,故而伤春母题历久而弥新。晚清词人郑文焯这首“伤春”词就颇新颖别致。
一般伤春词,常是多种意象的组合,花只是其中的一种典型意象。而此词几乎全由花的意象构成。
“梅花过了仍风雨,著意伤春天不许。”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梅花零落之后,风雨仍不许她有喘息的机会,如此伤春是天的无情。
“梅花过了”,既点明春暮将尽的季节时令,又自含伤春之意。“天不许”,是天的无情,花的无奈,也是伤春人无可奈何的感伤。
“西园词酒去年同
标签:

清词

郑文焯

谒金门

思念

谒金门(其一)
郑文焯
行不得,黦地衰杨愁折。霜裂马声寒特特,雁飞关月黑。
目断浮云西北,不忍思君颜色。昨日主人今日客,青山非故国。
郑文焯这一组词共三首,首句分别以“行不得”、“留不得”、“归不得”写起。这三首词作于八国联军侵华之时,为思念被围困于京城中的词友而作。
这首词上片从围城中人的角度来写。
“行不得,黦地衰杨愁折。”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走不得,秋天里杨柳的叶子落了一地,面对这种衰飒的景象,就更加使人愁苦了。
“行不得”即走不得,也是没有办法走出这座围城。时局艰难,烽火连天,被困于京城,又能走向哪里呢?“黦地”即污染了大地之意。“黦”,黄黑色。
“霜裂马声寒特特,雁飞关月黑。”接着二句是说,侵略者特特的马蹄声即,践踏在布满白霜的京城街道上,大雁也被惊飞,前景一片昏暗渺茫。
第三句的“特特”指马蹄声,当是指侵略者的马蹄声。一个“裂”字表现出京城的严峻气氛,也写出了城中居民惶惶不可终日的情景。“关月黑”写无月,暗示前景。当时作者并不在京城,所以上片都是出于
标签:

清词

郑文焯

采桑子

伤春

采桑子
郑文焯
凭高满面东风泪,独立江亭。流水歌声,销尽年涯不暂停。
归来自掩香屏卧,残月新莺。梦好须惊,知是伤春第几生!
至少从字面上看,这是一首“伤春”之作。大抵人生的悲感,有时固生自空间,更多的却是生自时间。空间的远隔可以克服,离者能够复合,去者能够复返;时间流逝则无法逆转,逝者不可追,断者不可复。
“凭高满面东风泪,独立江亭。”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独自站立在江亭高处,春风吹来,满面都是泪水。
“流水歌声,销尽年涯不暂停。”接着二句是说,面对着流水歌声,年华舍他而去,没有丝毫停息。
早在两千年前的孔子,便面对着东流的河水悲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理智的哲人上且如此,何况心灵纤细、脆弱、易感的词人呢!此刻他形单影只,面对“流水歌声”,难以自持,居然泪流满面。这歌声是江南少女轻快活泼的采菱歌吗?是从江边秦楼楚馆传出的软绵绵、轻飘飘的情歌吗?反正无论如何,这都令他想到自己“销尽年涯不暂停”。“年涯”即年华。年华,这是一个多么含蕴丰富的字眼!多少隐秘的悲欢哀乐,多
标签:

清词

郑文焯

浣溪沙

邓尉山中

浣溪沙·从石楼、石壁往来邓尉山中
郑文焯
一半梅黄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闲云高鸟共身轻。
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
江苏吴县邓尉山,濒临太湖,景色如画,山峰四立,林木葱茏。中多梅树,花时一望如雪。行数十里,香风不绝,有“香雪海”之美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郑文焯陪同友人张嵚(号石楼)、王善橚(号石壁)往游邓尉山,作此词纪事。
“一半梅黄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梅子黄了一半,时雨时晴。山雾虚幻绿树如翠浪浮动,与明净的湖水相衬映。
首句既是写行有所见之景,又是交代游山的时令。黄梅天气时晴时雨,幸好此时雨过天青,山峦叠翠,树木葱茏,山间雾霭,随风飘荡;远处碧水涟漪,湖光荡漾。山光水色,交相辉映。
“闲云高鸟共身轻。”第三句是说,悠闲的云高飞的鸟身子都很轻。
山中景色真像一幅美丽的画,在这幅画中有动有静,远景近景,相映成趣,写景中又体现出一种闲情逸致。“云”,本无所谓“闲”与“忙”,说云闲,乃是抒情主体闲情逸趣的投射。陶渊明《归去
标签:

清词

文廷式

迈陂塘

惜春。

迈陂塘·惜春
文廷式
任啼鹃、苦催春去,春城依旧如画。年年芳草横门路,换却王孙骢马。春思乍,甚絮乱丝繁,又过寒食也。残阳欲下。好飞盖西园,玉觞满引,秉烛共游夜。
琼楼迥,孤负缄词锦帕。铜仙铅泪休泻。落红可及庭阴绿?付与流莺清话。歌舞罢,便熨体春衫,今日从弃舍。雕鞍暂卸。纵行遍天涯,梦魂惯处,犹恋旧亭榭。
这首词王瀣《云起轩词手稿跋》谓“有先生手写横轴,称丁酉春间作”。“丁酉春”,即光绪二十三年(1897)春。文廷式的这首《迈陂塘》(同《摸鱼儿》)正是借“惜春”道出自己遭斥南归后凄苦悲凉的心曲。
“任杜鹃、苦催春去,春城依旧如画。”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任凭那杜鹃此刻声声哀啼加快打发着春天的逝去,上海这座春天的城市依旧如画。
上片起句即点明季节与地点。正是杜鹃唤春之际,一“苦”字却定下了是年春天词人的感情基础。杜鹃啼血是寄托悲怀的常见典故。“春城”,此指上海,身受苦情折磨的词人面对的是“依旧如画”的上海,视觉与听觉的巨大反差,正是词人身处的典型环境。词人再往上海,不免勾起对上年革职一事的回忆,如画
标签:

清词

文廷式

贺新郎

胸臆

贺新郎·赠黄公度观察
文廷式
辽海归来鹤。翔千仞、徘徊欲下,故乡城郭。旷览山川方圆势,不道人民非昨。便海水、尽成枯涸。留取荆轲心一片,化虫沙、不羡钧天乐。九州铁,铸今错。
平生尽有青松约。好布被、横担楖栗,万山行脚。阊阖无端长风起,吹老芳洲杜若。抚剑脊、苔花漠漠。吾与重华游玄圃,邅回车、日色崦嵫薄。歌慷慨,南飞鹊。
这首词作于光绪二十一年乙末(1895),时值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与日签订《马关条约》之后。文廷式力主拒签此约,认为“辱国病民,莫此为甚”(《昭萍志略·人物志》),因而触怒慈禧太后。四月,词人乞假南归。五月至南京,与黄遵宪、梁鼎芬、王德楷等“饮集吴船,各抚《贺新郎》词,以志悲欢”(黄遵宪《贺新郎》词小序)
“辽海归来鹤。翔千仞、徘徊欲下,故乡城郭。”这首词开头四句是说,辽东人丁令威化鹤归来,高飞云天,眷怀故土,看到故乡城郭,俯身欲落。
这首词劈头就以久别家乡化鹤归来的辽东人丁令威自喻。按旧题陶潜《搜神后记》载:“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
标签:

清词

文廷式

贺新郎

相思

贺新郎
文廷式
别拟《西洲曲》。有佳人、高楼窈窕,靓妆幽独。楼上春云千万叠,楼底春波如縠。梳洗罢、卷帘游目。采采芙蓉愁日暮,又天涯、芳草江南绿。看对对,鸳鸯浴。
侍儿料理裙腰幅。道带围、近日宽尽,眉峰长蹙。欲解明珰聊寄远,将解又还重束。须不羡、陈娇金屋。一霎长门辞翠辇,怨君王、已失苕华玉。为此意,更踯躅。
《贺新郎》调又名《乳燕飞》,以苏轼“乳燕飞华屋”一阕为始见。两首《贺新郎》词所写内容,其实互不相同,但从篇中人物隐约折射出的作者写作时的处境和心情看,则有暗通之处。廷式此作,不仅所用词调与东坡同,所用韵部也与东坡原词相同,其《湘行日记》中固自称“此词拟苏”,并云:“窃自谓有数分肖之也。”可见此词之作,实深受东坡原词的影响,其写作时的心态固与东坡词中“芳心千重似束”的幽独之情及“恐被西风吹绿”的迟暮之惧适相交会。其所抒发的是作者会试落地、致身无门、几度入京又几度出京的失落和苦闷。这是一种传统的伤士不遇之感,其比兴手法也是传统的香草美人之思。
“别拟《西洲曲》。有佳人、高楼窈窕,靓妆幽独。”这首词开头三
标签:

清词

文廷式

永遇乐

秋草

永遇乐·秋草
文廷式
       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何限?候雁哀鸣,惊麏昼窜,一片飞蓬卷。西风万里,逾沙越漠,先到斡难河畔。但苍然、平皋接轸,玉关消息初断。
千秋只有,明妃冢上,长是青青未染。闻道胡儿,祁连每过,泪落笳声怨。风霜未改,关河犹昔,汗马功名今贱。惊心是、南山射虎,岁华易晚。
考词人《忆旧游·秋雁》一词题下自注“庚子八月作”,则此词既同写秋日事物,似当作于同时,即光绪二十六年(1900)秋,题为“秋草”,实际上是托物咏志,借秋草抒发其胸中悲慨之气、。
“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无限。”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在幽州,登高远眺,但见日落西山秋草无边,不禁引起了无限秋思。
幽州为古十二州之一,在今北京市一带。开篇三句,便包举天地,有一股豪壮之气引出全篇。
“候雁哀鸣,惊麏昼窜,一片飞蓬卷。”接着三句是说,大雁发出凄厉哀鸣之声,胆小的獐子在白昼时四处奔窜,被秋风连根拔起的衰草随风漫舞飞卷。
“麏”即獐子,一种鹿科动物。毫无疑问,
标签:

清词

文廷式

忆旧游

秋雁

忆旧游·秋雁 庚子八月作
文廷式
怅霜飞榆塞,月冷枫江。万里凄清。无限凭高意。便数声长笛,难写深情。望极云罗缥缈,孤影几回惊。见龙虎台荒,凤凰楼迥,还感飘零。
梳翎,自来去,叹市朝易改,风雨多经。天远无消息,问谁裁尺帛,寄与青冥?遥想横汾箫鼓,兰菊尚芳馨。又日落天寒,平沙列幕边马鸣。
作者在词题《秋雁》下特地注明“庚子八月作”,表示此词作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岁(1900)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之时,显然是一首感慨时事、托物寄意之作。它句句写秋雁,而在写秋雁的背后处处有作者的忧国之情、身世之感。词中的秋雁,既是作者的化身,也闪现着在慈禧太后挟持下流离颠沛的德宗的影子,以及这段国势飘摇、山河破碎的历史。
“怅霜飞榆塞,月冷枫江,万里凄清。”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怅对榆塞要关飞霜,枫江冷月,万里凄清的景象。
词一开端就以一个“怅”字领起。这三句化用崔塗诗“关月冷相随”句意,境界辽阔而悲凉,虽似只写了霜、月、榆塞、枫江,而句中自有雁在。这是秋雁万里孤征的空间,也是作者身为逐臣、漂泊四方的旅况,是德宗仓皇辞庙、蒙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