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13:32)
(2020-05-11 11:04)
(2020-05-10 17:15)
时隔几个月,因为疫情就一直没有写,忙天天看新闻了。
从利物浦坐火车去曼彻斯特。在火车站还是废了点劲,后来一个中国留学生帮助想买了车票,很便宜的。如此鲜艳的火车好像与英国不一样哦!
我们计划在这里租车去英格兰高地,也就没有多逛城市。
曼彻斯特(Manchester),英国第二繁华城市
,人口51万。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化城市
,英格兰西北区域大曼彻斯特郡的都市自治市、单一管理区,英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金融、工业、文化中心。

一个纪念碑
买了一大块羊肉,给外孙补补身体。在这里买了煎饼果子,没有办法,好这儿口。很贵的。
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照片哦!不过英格兰高地还是很期待的。
(2019-12-21 14:36)
到2016年,我们周游世界已经8年了,也已经走过几十个国家,但是一直没有来过这个老牌想资本主义国家,这个世人都知道的西方发达国家。
其实原因只有一个,老公嫌弃他们的签证手续繁琐。
我们从爱尔兰过海峡进英国,第一站是利物浦,一个港口城市。
离开爱尔兰是阴天,到利物浦蓝天白云阳光明媚。酒店距离港口不远,直接就去看看。这是一个世界遗产。
利物浦(Liverpool),英格兰西北部港口城市,英格兰八大核心城市之一。
利物浦是Albert Dock、披头士、Tate美术馆和航海博物馆的故乡,内陆有迷人的Croxteth国家公园和Speke厅,市内建筑独具风格,有著名的大教堂、市政厅、圣乔治大厅、大剧院和Philharmonic音乐厅,并拥有一所英国久负盛名的老牌名校利物浦大学。利物浦与中国的贸易源远流长,可上溯至清朝年间。市内建有欧洲最古老的中国城。利物浦也是重要的客运港,与世界各大港有定期班船联系。
我们真是孤陋寡闻啊,站在列侬四人塑像前才开始研究:这是谁?他们和这个城市有什么关系?
列侬还是有印象的,但是好像距离我们太遥远,我们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而外孙只知道现在的世界。但是这些不妨碍我们去感受这四个人带来的影响。
因为是周末,广场还有许多活动
在这样的城市逛街看人是主要的内容。
一个世界遗产建筑,就在我们酒店旁边,这个什么街30号
(2019-12-14 10:31)
(2019-12-07 07:29)
人的无知是很多方面的。比如,虽然走了许多地方,但是还是有非常大的局限性,都是去看大家知道的地方,而不去关心自己不知道的。
爱尔兰就是从来没有想去关心的地方。
爱尔兰(爱尔兰语:Poblacht
na hÉireann;英语:Republic of Ireland), 是一个西欧的议会共和制国家,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是北美通向欧洲的通道,爱尔兰自然环境保持得相当好,素有“翡翠岛国”之称,全国绿树成荫,河流纵横。它的大学教育非常成熟,首都都柏林自中世纪起就被誉为大学城。国内气候温和,各地的气温相对均衡。5~6月份是一年中阳光最充足的时期,比较适宜旅行。因全国草地遍布,所以又有“绿岛”和“绿宝石”“翡翠岛国"之称。
爱尔兰人属于凯尔特人,是欧洲大陆第一代居民的子嗣,爱尔兰于1922年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后成为永久中立国。(百度)
2016年,女儿鼓动我们去爱尔兰,因为她的朋友去过,而我们要去英国,到爱尔兰可以不用签证,可以说就是顺带的事情,那就去吧。
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是一个非常小的地方,一条大街把许多必看的景点就包括进去了:老邮局,高塔,商场,博物馆;
大街一头连接利菲河,沿河走不远,就可以看到半便士桥。
说实话,利菲河并不宽阔,但是水很深,河面有几条桥,最有名的就是半便士桥,因为当年过桥要收费的:半便士,这个货币名称来自英国,可想而知,爱尔兰曾经和英国的关系。
现在想想,我们的过桥费收的有些晚,要是早就知道过桥可以收费,我们的赵州桥可以多收千数年了。
河对岸的建筑群里有一酒吧,圣殿酒吧,这是我最推崇的酒吧了。
然后,必去的地方圣三一学院和城堡。

看到路中间的金属物体了吗,非常高,只能远远的拍,我以为是一个高塔,可以上去,结果是一个标识物,远看如同一根针似的立在那里

蓝天下的图案花路灯

入乡随俗,买了一顶爱尔兰绿的帽子,爱尔兰人说他们是绿色国家,冬天温暖夏天凉爽。现在是八月,要穿如此衣服

街道建筑欧式

街头老百姓的雕塑是西方人的习惯

研究一下,好像美国没有这么大的邮箱

利菲河

半便士桥独有的装饰

学院的建筑

2人在讲爱尔兰人从英国手里独立的故事

这个故事应该在当年和这个车有关系,但是是我的推测,老公和外孙都不理我
最后还参观了教堂
然后就去吃饭了
(2019-11-30 06:57)
西撒哈拉沙漠,对于华文圈子里的许多少女都是不陌生的。因为一个叫三毛的作家写了她自己的浪漫与深情的爱情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
因此,到摩洛哥旅游的少女来这里寻找心灵感应和藉慰是必须的。
而我希望进沙漠,是被那些照片吸引,也被那些骆驼吸引。结果是:没有看到在高大的沙山脊上在夕阳下一串串骆驼背上的少女,还因为骑骆驼磨破了屁股而不能言说郁闷。
其实,就是在国内也有许多沙漠,也有沙漠项目可以玩,但是,没有摩洛哥的这个旅游项目吸引人。我想,摩洛哥旅游局的头头一定不知道那个叫三毛的女人给他们带来多少收入。
但是,还是要讲一句老实话,摩洛哥在旅游这样的一件事情上还是做的非常好,因为我们是散团,在马拉喀什找那些挂牌的店面交钱参加,一路走下来,才知道,第一,他们不会甩点,第二,他们能够保证让游客看到风光而不多收费。
去西撒哈拉沙漠一定要先到马拉喀什,一个是一个红色的城市,到处都是红房子。这里也是摩洛哥一个重要的城市,也是阿拉伯世界中一个重要的宗教地,同时也是时间遗产。
我们用了一天的时间再一次钻手指头粗的胡同,还买了自己看上的特色商品。最有特色的是在傍晚时间在老城广场看各种表演和吃这里的美食。
照片吧!
水果摊
红房子
开始2天一夜的撒哈拉什么之旅
路边的矿物非常漂亮,只是自己不懂,而且也怕海关不让带,放弃了

必看景点,一个古城遗迹

阿拉伯沙漠人的打扮
大片的油橄榄树,是他们的经济作物,汽车飞驰中拍一张
椰枣,这里还有无花果也非常好吃
一个非常小的国家,可以利用旅游做为支柱产业,吸引世界各国都了旅游,说明他们的旅游产业做的很好,也的确有许多看点。如果有时间,就去看看吧。如果有能力,还可以在这里找到非常规路线,比如徒步,爬山。
摩洛哥游记写完了。用一个纪念品来结束
只有拳头大的小碗
(2019-11-25 18:56)
菲斯,是北非史上第一个伊斯兰城市,也是摩洛哥一千多年来宗教、文化与艺术中心,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规模的典型的中世纪风格的城市之一,在阿拉伯国家可与马拉喀什(摩洛哥南部城市)、开罗(埃及首都)、大马士革(叙利亚首都)和萨那(也门首都)等城市相媲美,依旧保存着浓郁的中世纪风采。作为阿拉伯人的聚居区(Medina
of
Fez)的菲斯老城,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文化和哲学根基,于198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区,世界重点文物紧急抢救项目。
菲斯古城占地250公顷,由伊德利斯二世兴建于公元808年,是摩洛哥的第一座皇城,17公里长的城墙基本完好,保留着浓厚的阿拉伯色彩。作为中世纪城市的经典,菲斯不仅是摩洛哥的宗教圣地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阿拉伯民族的精神所在地。
它被美国著名杂志(Traveler)评为全球最浪漫的10大城市之一。
进入老城的大门,但是不知道是那个门,我们在老城中钻来钻去,走到一个大门,出来看看,不是这个门
停车场里面的绿色建筑就是菲斯老城里著名的清真寺,但是不让进入。
这里应该是最古老的清真寺和伊斯兰学校,但是,游客不可以进去参观。走下来发现好像一直围着这个清真寺的外墙转,有几个大门,可以一瞥内里。自己的内心好痒痒啊!
肃穆,庄严,洁净,精美,神秘。这样说好像还不能全部概括。
对于第一次来这里的人,若想自己独逛保证迷路。即使是当地人在这拥有近六千条巷弄的城市也末必全都熟悉。大伙往往会被被狭窄无比兼需侧身擦肩之迷宫巷道风情深深吸引,挤满了贩卖各种手工艺品的商店、茶餐馆、肉店、蔬菜水果店等充满异国风情的景物会消耗不少底片。
空气中时而在某条巷弄弥漫药草和香料的混浊味,时而传来铜铁敲击声,那是这巷子聚集制造各式各样银铜铁手工艺品店所槌打的。曾经受法国统治过关系,这里除了主要的阿拉伯语就只流通法语,英语基本都用不上。基于菲斯是由无数个小巷构成的,且道路狭窄,所以驴是这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同时坐在驴身上时,只要喊一声请让道,周围人便会自觉排到马路两旁,这是你在菲斯可以拥有的特权服务。
菲斯标志性景点:皮革大染坊

没有走到这里,自己不知道菲斯,当站在五颜六色的染缸前,突然想起,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世界真奇妙》中的一个场景,原来在这里啊!好像彼此的关系近了一样。因为阴天下小雨,所以没有干活的人。
在电视看到那些工人都是年轻小伙子,赤裸着上身,站在染缸的边缘,用棍子搅动皮子,因为长期在各种染料中操作,胳膊和手的皮肤都是被浸染了。
因为是鞣制和染色皮革,味道非常难闻。进门的时候会有人给你一支新鲜的薄荷,让你放在鼻子前嗅来挡一下味道。
到这里参观不要门票,但是有人会带你来,需要付些小费。他们就站在买皮货的商店门口揽客,不过旅行社的游客可以不掏钱的。
在这样的小街小巷里,有许多博物馆可以参观,让游客更好的了解菲斯的文化和历史。
各种各样的商品五颜六色,民族特色非常浓郁,同时这些商品还是他们的手工艺制造,
空气中时而在某条巷弄弥漫药草和香料的混浊味,时而传来铜铁敲击声,那是这巷子聚集制造各式各样银铜铁手工艺品店所槌打的。
在老城转了一天,晕头转向的不知道看了那里,丢了那里,最后爬到一个半山腰,回头拍下菲斯老城的全景。
菲斯是一个独特的五颜六色触目胜绝不可名的古老的传统阿拉伯古城。
(2019-11-23 08:30)
艾西拉(Assilah)
是个北非的海滨小镇,受地中海文化的影响,整个城是用深深浅浅不同色调的蓝色粉刷出来的,像面包一样鼓鼓的土房子曲曲折折地连在一起,蓝色的围墙、蓝色的阶梯、蓝色的大门、蓝色的窄巷,小孩在窄巷里赶着毛驴运送煤气罐,拐角处,一个男人用一筒淡蓝的漆粉刷他的店,山泉叮咚,朴实纯美得就像一幅画。因为临海,空气中似乎闻得到咸咸的大海的气息。
小镇民风恬淡,几个小孩吹着海风弹吉它,北非歌里竟混合了西班牙的曲风。
因为这段文字,老公哄我去这里,他说:这里也是蓝白相间,他说这里有许多涂鸦会非常漂亮,他说这里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地中海,他说到这里可以不用绕路去舍夫沙万,可以看到一样的景。
结果,我们来到这里,一个新新的老城,没有多少游客,没有想象中的铺天盖地的蓝,没有希望看到的有意思的涂鸦,有的是性价比很差的旅馆,有近距离的海岸线。不过即已经到了,就慢慢寻找它的美吧。
先展示它的涂鸦:
据说这里会搞涂鸦活动,但是没有查到相关信息。
蓝白也是这里的主色调,其实应该说许多颜色的冲撞是摩洛哥的色彩
还有一些店铺的颜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大海大海!后来想到,应该沿着海岸线走,可以看到法国也有一个和这里一样的城镇:潮水上来冲刷着古城的堤坝,潮水退去,就是大片的滩涂。不知道哪位在法国看到这样的风光。
说到旅馆,我真想告诉老板:你们的蓝不要弄的到处都是,在这样的房间,睡醒一觉以为自己是一个幽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