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余世存
余世存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7,589
  • 关注人气:1,4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在原创性生活方式的现代转化中,没有比春节更能让中国人骄傲的了。我们中国人作为个体或合群生活,在没有突破或对突破的反思里,只是已写好的历史剧本,在文明的眼里已经或正在展开,并非新鲜的创造。我们的吃穿住行,我们的交往方式,治理方式,或迟或早地融入主流文明,跟世界其他民族大同小异可以沟通。只有春节,近一个月的时间把握方式,是我们有别于他人的。

讨论春节的现代意义需要长长的篇幅。我们只需要记住,当下中国人仍如先民一样是重视这一节日的。敬灶神,吃年饭,贴春联,放鞭炮,出天方,拜跑年,闹元宵;为了完成这些

(2007-02-14 22:57)

 

我不知道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能对年关有多少感觉。我自己是相当惭愧的,中国的旧书读得少,儿时的年节习俗不曾学得习来,现在到了欲说还休的年龄,面对年关,发幽情而不得,道感慨而无语。我唯一知道的是,年关是一道槛,它周期性地横在中国人心头,但当代中国人交不出答案,中国人因此无法登堂入室窥奥,从数九寒冬到小阳春,如此长时间里的休整,中国人多只能失语。真的,面对年关,我们能说出些什么呢,我们能给出些什么呢?

(2006-11-09 08:38)

 

抱歉这么长时间没有给你回信。收到你的信后我一直在想怎么跟你说,奈何我自己当时有几件事忙着,要是匆匆忙忙地答复你也可以,但那样太不认真了。所以这事就拖了下来。六月下旬的时候,我还一再跟自己说,给你写信不能超过六月底啊,但结果还是超了,真是对不住啊。

拖这么久,很明显,我也不知道怎么回应你们的处境了。你的处境不算离奇,但我不知道如何让你明白这种人生爱境的本质;何况,我们

(2006-08-18 08:13)

——给金燕:我们时代的圣女

 

圣人之后执拗地从南方跑来

一不小心感染了西伯利亚的风寒

 

(2006-08-14 08:13)

 

  我的老乡到北京来打工,他的父母孤零零地在农村过日子。他常常会跟我提起他的父母,老了,做不动了,日子过得单调没意思。前两年有孙子要照顾,每天还有点儿事做,现在孙儿也长大了,读书了,他们就完全没什么寄托了。我的老乡用了“寄托”、“归宿”等字眼,让我很是惊奇。他父母见到他时,除了让他在外面讨生活不要做坏,不要贪心外,已经没有别的话可以规劝,而且他们也知道,自己已经决定不了孩子的生活,他们在现代生活面前不仅不平等,而且尊卑自信等心态完全颠倒过来了。但我也因此知道,在这些最卑微的底层民众身上,有着正义的种子。不要贪心,不要做坏,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信仰情怀。

 

(2006-07-27 22:33)

718楚望台诗——

神农尝百草

 

    即使西方人冲破中世纪的黑暗,要进城生活,'城市空气使人自由。'那种幸福仍然是投入效用式的。

  但城市生活很快被政权接手、规定,人们在围城里生活,城里的一切都可以看见,可以想见,人们的生老病死都成为档案上的一个符号。收入、成就等等成为硬指标,决定了人们的喜怒哀乐。个人的投入也好、内心生活的惊心动魄的斗争也好,都不在大众的视野之内。

  在当代,被量化的生命,一个重要的特点在于,他用于解决马斯洛所说的生存、安全等基本需要的时间大大延长。一个人在农耕社会里,十来岁时即可以形成的坚定实在的生命感受,在今天需要几乎一生的时间。被量化的生命跟生活的关系几乎永远处于紧张状态,不得松驰,一直处于虚拟而不确定的状态里。这也就是为什么投入效用在今天不得不被置换为收入

  对幸福感的研究,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的争论永无休止,他们各自想确立的权威标准也似乎无济于事,缺乏足够的解释力。不过,总的说来,随着调查统计的日益细密,经济学家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发言权。像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生五大需要,只是一种方便说法,远不够精确。而经济学家们关于国民收入效用的研究有着更大的说服力,城市生活公布的各类调查数据、消费指数、居民关心的问题及其满意度等等直接构成了现代人的'幸福感'。既然我们时代的特点在于将生命档案化、量化,那么,人们的幸福感也被量化有什么奇怪的呢?

  在专家学者的研究视野里,个人的特立独行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重要的在于,大多数人的福祉是可以预测、可以支配、可以影响的。经济政策的改变、汇率的一个小数点的变动、油价、房价、股价的波动,都可以让千万人成为一部交响乐中的一个音符,悲哀

    我理解你们对于这片土地上存在的生命和一切社会关系所具有的意义。

是你们给予了这所有。希望、忍耐、意义、价值、梦想、生活……是你们给予我关于人生真理的知识,关于世界总体性的解释,是你们教给我鲁迅的杂文。

也是你们让这所

(2006-06-24 22:44)

 

我们的文明对人的要求是很低的,一个人能活着就成了。也就是说,生存权就是人权,人有个性命就不错了。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个要求是很高的,性命是何等高明的事,从古至今,生生不已,生生为天地之大德,你活着就是俺给你的恩典。所以,统治者经常会把他们养活了多少亿万百姓当作很高的成就、恩典。职是之故,能把十几亿百姓养得还没饿死多少的统治者似乎是确实可能是也许真是值得夸耀的事。因是之故,那些活得最窝囊最不幸的人也仍会把统治者当作父母一样可以寄托感恩的对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