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9 14:36)
为规范稿件管理、提高审稿效率、方便老师投稿,湖北教育已启用新的投稿平台,原投稿邮箱会逐步弃用。以后老师们投稿,请通过智能投稿平台投递。
——高中古诗词创新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代诗词作品都是古典诗词中的精华,但由于创作年代久远,学生理解和欣赏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笔者尝试把“微信”的相关功能与诗词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创新学习方式,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学习古诗词,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知人论世,代古代诗人发朋友圈
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不仅诗体完备、名家辈出,而且诗歌风格多样。《全唐诗》收录的诗人有2200余人,诗歌近5万首。从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到士林学子,乃至僧侣妇婢、舟子渔樵、贩夫走卒,有所感怀,皆发于歌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选录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名家的名篇。笔者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基于学生都有使用微信发朋友圈、点赞的经验,设计了“代古代诗人发朋友圈”环节:设想一下,如果李
与教授中心教学相比,学习中心教学中有很多教学要素发生了改变,而所有的改变都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即教师和学生的改变相关。师生改变的主要内容涉及师生关系重构、师生角色调整和师生行为改变三个方面。其中,师生关系重构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功能及其关系(即师生功能关系)的调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师生功能关系的重构是师生角色调整和师生行为改变的前提;反过来讲,通过教学行为改变实现师生角色调整,可以落实师生功能关系的重构。
一、学习中心教学中师生教学功能关系的重构
依据“学习中心教学”的内涵和特质,学习中心教学实际上是从教师教导与学生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关系的角度,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活动结构或教学形态。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导与学习的功能关系的重构成为学习中心教学相较于教授中心教学而言最根本的改变。
对于教与学的关系,过去的教学研究已有大量的探索并形成了
[卷 首]
01 读书不该是难事 蒋红森
[聚 焦]
·教育圆桌·
05 以深度学习助力STEAM教育理念落实 朱立明
08 基于STEAM教育的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
——以初中美术“捕捉训练场上的精彩瞬间”为例
赵 丹 王聪贤
10 STEAM教育理念下的数学绘本阅读教学 初岩华
12 STEAM教育理念融入小学科学教学 梁 晶
·本刊视点·
14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襄阳市海容小学“容教育”侧记 吴 锋
17 利用“三课”传承红色基因 彭 琼
[人 物]
·名师风采·
19 曾艳丽和她的“YUE数学”
——记第三届湖北教育“教研名师”曾艳丽 吴 锋
22 愉悦 简约 跨越
——以《第几》教学为例 &nb
[卷 首]
01 新时代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朱益明
[聚 焦]
·教育圆桌·
05 基于课程组织向度的单元教学设计优化 崔英梅
08 电解水实验改进“三部曲” 陈丽娟
10 基于自主探究的教学设计改进策略
——以《年、月、日》教学内容为例 吴志荣
·本刊视点·
12 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板块项目学习的建构与实施
王云梦 李朦雨
14 依托项目学习 盘活历史教学
——以“移动博物馆”项目学习实施为例
黄 蓉 孔雪松
16 用红色教育传红色基因 熊小芳 姚 冲
18 多途径促进教师成长 吕红芳 廖惠兰
19 办有学校特色的教育 史云程
21 “问慧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邹从容 张 凯
[人 物]
[教育新语] 01 教师的精神境界
倪文锦
[教育观察]
·教育圆桌·
05 基于理论与学科认识的问题情境创设
夏小刚
07 用情境展现灵动课堂
——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刘 云
09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情境创设浅探 吴
平
11 借虚拟形象创设学习情境
——以《盛唐气象》教学为例
周连花 鄢国防
·本刊视点·
13 “逸趣课程”的开发及实践 余振兴
胡巧叶
——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
文 / 柯爱武
用面积单位去度量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度量的本质。基于此,笔者梳理小学数学教材中图形与测量的内容,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平面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转化思想为基本方法,对《多边形的面积》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知识梳理是建构大单元整体教学框架的前提
明晰课标要求、厘清教材脉络、把握数学本质是规划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前提。基于此,笔者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标和教材内容进行了梳理:《多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隶属“图形与几何”版块中的“测量与计算”分支。本单元关注的是图形计算的二
[教育新语] 01 培养创新思维是学校教育的重任
孔企平
[教育观察]
·教育圆桌·
05 基础教育考试评价改革应坚持三种导向
王后雄
07 立意于素养
——小学英语测评框架设计与测试工具开发 周 敏
09 发挥数学命题的素养导向作用 李
娟 白凌晓
11 素养立意的物理中考命题创新策略
肖帮启
·本刊视点·
13 用系统思维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访荆州市公安县教育局局长刘士权
文 /
刘加霞
数学教育中常说的“度量”与著名历史事件——“统一度量衡”中的“度(dù)”“量(liàn)”二字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测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里的度、量、衡分别指测量物体长度、容积、轻重三个方面属性的工具(标准)。测量主要指量的活动及过程。当下数学教育所说的“度量”(读作“duó
lián”)更能反映这个词汇的真正内涵:对事物某种属性进行比较与量化表达的学问。这个词强调通过测量或计算活动,不但能获知“量的大小(结果)”,更要理解“如何确定合适的测量单位或标准”。基于此,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领悟数学原理的思考过程,就称为度量思维。
那么,度量思维的本质是什么?小学生的度量思维有哪些行为表现?度量的核心概念是“计量单位”,小学阶段所学“计量单位”的逻辑结构、逻辑起点是什么,是否有不同的进阶
[教育新语]
01 教学是一场课堂的“约会”
章勤琼
[教育观察]
·教育圆桌·
05 建构教研文化 促进有效教研 苏
芮
07 卷入式教研:教师持续“生长”的教研范式 李
琼
09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发展
——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的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改进例谈
朱 琴
·本刊视点·
11 生态课堂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卓道琴
13 生态课堂评价浅探 刘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