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经典精神分析
经典精神分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470
  • 关注人气:6,1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分类: 职业督导
写给新手督导师的一封信



       近期,我正在接受心理动力学督导师项目的培训。在培训中,遇到了喜欢的老师。老师非常认真,除了在课上和我们分享他的观点,也常常在课后给我们“加餐”。最近,他给我们小组的伙伴写了一封信,帮助我们了解他对督导和督导过程的看法。我很喜欢他的观点和态度。


      他讲得非常通俗易懂,但是我觉得他讲的内容很值得回味。在我看来,临床工作中,那些看似最简单的,也常常是最难的。作为咨询师,作为督导,我们需要不断地回到老师提到的这些地方,看看我们做得如何。所以,我觉得我需要常常复习信中所提到的内容。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有机会听到他的观点。因此,我写信给他,问他是否同意我将他的信翻译成中文,用来留存和分享。他欣然同意了。


      我想,每个人,无论是督导还是被督,都需要了解督导过程的意义。所以,我觉得此文不仅适合督导来读,也适合被督来读。也许,被督也需要了解,他们可以如何使用督导。


       翻译是一项很难的工作,翻译版也许很难传达出原文所蕴含的味道。

给督导师们


      督导的过程可能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每个人,无论是督导还是被督,都会感到焦虑——害怕被评判、害怕犯错误、害怕情感上感到受伤、害怕自己不能很好地理解来访者等等。


      督导关系与咨询关系很类似,良好的督导关系也是建立在同理、善意、好奇和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1)督导应该与被督一起去探索:什么是(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什么;心理咨询是如何起作用的;我们所说的“无意识”是什么意思等。作为督导,你应该关心和关切你的被督,并且帮助被督去理解关于人性和心理咨询是如何起作用的基本心理动力学观点。通过一些心理教育、讨论和探索,你在某种程度上正在“创造”一个好的心理动力学咨询师。

2)作为督导,你要帮助被督不断地去了解他/她的来访者。除了来访者所说他们来接受心理咨询的原因(呈现的问题)之外,对被督来说,不断地了解来访者、来访者的病史/童年/成长经历(积极和消极的)/过去的关系(谁与来访者关系亲近——友谊和恋爱关系)以及当前的关系状态也很重要。而且,你要让被督知道,日复一日地细致认真地去了解来访者,往往是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部分。甚至,这也是治愈得以发生的原因。

3)作为督导,你希望帮助你的被督“创造”一个可以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获得帮助的来访者。这必然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被督需要提供一些心理教育让来访者了解心理咨询是如何起作用的。比如,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了解来访者、来访者的历史和生活;来访者需要发展自己对咨询师的信任,才能逐步学会如何自由地在咨询中谈论出现在他/她的脑海中的任何内容;发展一段不错的心理咨询关系是很需要时间的;咨询师和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中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4)再次强调,你要帮助你的被督慢下来,做深呼吸,变得不那么焦虑——被督必须花时间去倾听,去询问,去听见。

5)探询——充分的好奇,简单的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心理动力取向心理咨询)技术中最难的部分。但如果你真的想帮助到来访者,这是必不可少的。

6)作为督导,你的目标也是探询——询问被督正在做些什么,被督的挣扎是什么,被督与来访者之间的正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被督和来访者的具体的互动中的困难是什么。你的任务不是去治愈,而是去探索,去倾听,尽你所能地去帮助。

7)如果你的被督是一个新手咨询师,你可能需要以温和友好的方式和他/她谈谈心理咨询的设置(时间、环境、家具和费用等大大小小的细节)。当然,这对所有心理咨询师来说都很重要。

8)建议你的每个被督都去读一读南希·麦克威廉姆斯所写的关于心理咨询的书。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请自行阅读。如果可以的话,记住它里面的内容!

9)对于督导来说,探索被督的经验(有关来访者的、治疗互动的、他或她自己的经验和倾听被督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想法和想法)比提供理论更重要。事实上,如果你发现你们(你或被督)过多地谈论理论,这意味着你们可能很焦虑。深呼吸!通常,你和你的被督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比较充分地理解在心理咨询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10)善待你自己。你不需要很聪明,你不需要什么都知道。你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同理,好奇,探询,探索——这些都是帮助你的被督成为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的关键因素。在督导的过程中,你和你的被督一起去践行这些理念;他/她才能学着和他的来访者一起在咨询的过程中践行这些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可能会惊讶地发现结果很不错。
阅读    收藏 
分类: 职业督导

接受督导前,你应该准备好这四点

赵文滔

2022-05-20

督导是一个过程

督导是一个过程,其中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督导,一个是学习者,也就是受督者。

学习者为了要发展自己专业工作的能力、自信、投入的热情这三个方面,所以选择受督。

也就是说,督导者要思考的是,怎么样帮忙这个学习者能够发展能力、自信以及他越来越喜欢从事这份工作的兴趣、热情,甚至意愿跟使命。

作为一个家庭治疗师,我们的培训课程提炼出来的,一个家庭治疗师需要的能力的四个层面,包含了系统的思维、知觉关系的讯息、多人会谈的技术、维持咨询师治疗性的状态。

透过督导的过程,督导者要想办法去支持、协助学习者提升这些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同时确保这个来访以及咨询师的扶持与安全。

此外,还要在确保这个咨询是在专业的伦理范围内执行的。这个伦理包含一般性的伦理跟行规,也包括了特殊的机构,它有自己独到的一套规定。


在督导的过程中

督导者需要关注四个范畴

第一、案例本身

我们要怎么思考,要往哪一个方向工作,这个案例里面的每一位来访,他们的属性、状态、需要,以及这个咨询是不是进展的有效,有没有进展等等。

这是针对案例本身的讨论。

第二、咨询师(受督者、学习者)

每一个咨询师,他习惯的工作方式,工作风格,容易碰到的盲点跟困境,需要克服的挑战都不一样,所以有的时候督导者关注的焦点不是案例本身,而是受督者这个人,怎么样来帮助他成长。

第三、督导跟受督者的关系

就像咨询师跟来访者的关系一样,我们是通过这个关系来使得这个受督者这个学生来成长。

如果一个督导让学生感觉到很远、很冷、很抽象,那么他对于这个受督者的帮助很可能就会比较小。

那什么样的学生,需要什么样子的督导呢?

有时候,有的学生需要的是支持性高一点,温暖一点的督导;还有一些有经验的学生,他们可能更希望是一个更犀利的、能够把他们的潜力逼出来,突破瓶颈的一个督导者。

所以,每一个学生需要的督导也会不一样,偏好的风格也会不一样。

第四、咨询的脉络

这个咨询师在什么机构、什么身份状态之下进行的这个咨询工作?

这个机构对于这个咨询师有什么要求?

这个咨询机构对督导者有什么要求?

比如说,有时候,他们会要求督导者给咨询师评分,来考虑一下他是不是有能力胜任等等。

所以,在督导的过程中,一般督导者需要关注四个范畴。


在接受督导之前

受督者需要做一些事前的准备

受督者一般在接受督导的时候,都需要做一些事前的准备,来让督导的效果比较好。

第一、怎样挑选一个比较合适接受督导的案例(挑选案例)

有的时候,新案仅仅接过一次,或者只有前几次,这跟比较长期的一个案例,咨询师可能会遭遇到的困难点是很不一样。

究竟是要提一个比较困难的案例,还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给督导呢?

在提案的过程里面,有没有适当的知情同意的伦理程序,让来访知道你的督导是谁?

这个提案可能会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下进行?

有没有适当的保密、遮蔽的原则,来确保这个案主不会被曝出来?

第二、受督者需要挑选一下他讨论的焦点(挑选讨论的焦点)

不管是一次的谈话,或者是已经是长期的案例,其中一定有很多丰富的讯息,这不太可能在一个小时督导过程里面谈完所有的东西。

所以,受督者势必是事前思考好讨论的焦点是什么。

这样子的话,督导者也比较容易聚焦在这个受督者的需要上面,来进行比较针对性的督导。

比较不理想的督导过程,就是有的受督者双手一摊,资料一摊,就让督导者来指出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

这样子的话,可以从千言万语讲起,但是却不知道这些千言万语讲完可以对受督者的帮助,是增加他的信心呢,还是增加他的挫败?

所以,挑选这个讨论的焦点,其实也是准备受督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训练。

第三、督导之前,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有的时候,督导会指定是否需要逐字稿、影片、录音、案例的摘要,案例摘要的时候,需要提供什么样子的内容重点……

每一个督导可能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有经验的受督者也会慢慢的去磨练。

怎么样呈现适当的材料,才能够讨论到我们刚才说的这个讨论的焦点,才能够回应到这个受督者需要学习培养的这个能力范围。

第四、受督者对督导有没有一些期待

根据过去的经验,或者其他的督导经验,受督者会期待这个督导多说一点工作的方向吗?还是多说一点具体的做法?多说一点技术?还是多说一点理论?

还是都不要说技术跟理论,主要是希望督导能够帮忙他整理一下自己的焦虑的、慌乱的状态?

所以,一个受督的学生在受督之前,整理好自己比较期待督导提供怎样的协作,这样的话,督导就更容易聚焦来提供受督者需要的东西。


受督者心态

还有一点补充,就是一个受督者的心态。

就当我们带着这个案例去找督导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很怕被批评?是不是特别渴望得到督导的肯定?是不是很担心对这个督导案例的来访没有帮助?

这种受督心态,其实一种效能感的欠缺。

其实,受督心态求的是一个“及格”,所求的不过是督导嘴巴里的“做得还行”。万一督导没有说到这句话,恐怕再怎么丰富的一个小时督导,结束了之后,都还会有遗憾。

有一些受督者来接受督导,内心还是很渴望有所突破自己的局限,他可能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案例里面,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盲点和卡点都是类似的模式。

他特别希望自己能突破目前的瓶颈,能够精进到下一个层次,那么这个时候,受督者希望的是,督导者能指出他的盲点。

当然,我们说指出盲点的时候,所有的受督者包括我自己在内,既期待又怕受伤害。

有的时候,我们嘴上说的是“请督导多多指点”,骨子里却想着“求他放我一马”。

这种表面求生,骨子里求肯定的心态,是督导者必须要去琢磨,怎么样能够好好地回应受督者需要的一个问题。


督导的条件

首先,督导需要具备的资格,是学历、专业的背景认证,专业的发展阶段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范围。

但是,同样的受督者他也是有资格的。

比如说,我自己一般不督导没有上过我课的学生,就是因为没有共同的语言,有时候督导花了太多的力气从头讲起,所以,我只督上过我完整的培训的课。

这样子,至少我们在理论语言上面有比较大的共同性,我们也可以省掉很多讲基本的ABC的这个问题。

所以,督导者也可能会根据受督者的条件,做一些范围的选择。

其次,督导的频次、费用、场地,督导的时候可不可以录像录音,这些都应该是督导时,彼此能够同意更清楚的东西。

比如说,督导前后需要准备的作业。

因为大部分的督导,不是一次性的。作为一个学习,在督导前跟督导后,可能都会有一些要求来延伸深化这个督导的学习。


怎么样选择一个好的督导

我们应该如何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好督导呢?

我们前面说了,督导需要具备的资格,是学历、专业的背景认证,专业的发展阶段等等,学历资格是其中一个条件,但不见得学历资格优质的就是一个最适合的督导。

所以,我们还要考虑,督导有没有接受过督导的专业训练。因为督导跟咨询还是有一些本质上的不同。

然后,我们还要看一下,这个督导他自己的接案的咨询时数够不够,督导的工作取向是否跟自己一致,督导的经验时数有多少,他对于督导这件事情的看法……

然后,督导风格也有很多种。

有的是比较知性一点的,可能观点丰富,很犀利,来刺激学生,有一些可能比较文本,温暖一点,他比较人本,接纳多一点,比较容易靠近一点,也有可能是后现代的,特别平等,特别透明,特别地开放……

你最好是督导前先去多方深入了解你去找的这个督导,他的风格是什么,最怕的就是他说的是A风格,结果做出来的是B风格就比较麻烦。

当然,督导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

有的时候,需要督导示范、引导,有的时候则需要帮学生去探索,到底他为什么自己想不到说不出来这句话,是受到了什么过去的经验的干扰,还是理论上面的困难,还是价值上的冲突,还是什么太紧张了……

甚至,有的时候,督导还会需要帮忙搞清楚受督者的状况来打通他阻塞的地方,那这个时候如果要打通堵塞的话,就跟治疗一样它既需要很温柔地接近这个伤口又需要一定的力道(温柔又有力道)。


关于文章:督导课文字稿,节选自2022督导课《容易爆的男孩》,主讲人赵文滔老师,由咨询师之家22年示范督导31班学员Emma、编辑明月整理。

阅读    收藏 
分类: 职业督导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