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记忆生活 |
分类: 生活散文 |
薛法根
在匆匆的岁月里,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生命中的感动,越是久远越是清晰,在不经意间,会常常想起。
舜湖草地上的那一棵友谊树,在2015年的春天迎来了澳大利亚冰波町高地小学的第5
标签:
教育团队组块教学成长 |
分类: 教育随笔 |
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
做教育的事,时间一长,就失了新鲜,渐渐淡漠,以致心生厌倦。一个经常不做作业的孩子,会让你头疼不已,视作麻烦。然而,这个孩子没有做作业,居然敢来上学,居然脸不红心不跳地坐在课堂里,居然任你批任你责,甚至你冲动地叫他“滚”,他也不曾挪动半步……这不和“UFO”一样,是一个待解之谜吗?假如这么想,你便会对这个孩子充满了好奇,忍不住去探个究竟;再假如你转化了这个孩子,那么恭喜你,你已发现了教育的一个秘密,你也成了学生成长旅程中的重要他人。这,便是教育研究;这样的教育研究,既可以改变孩子,也可以改变自己,让你遇见一个更加美好的自己。
一、寻找一生的“恋人”
生活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教育生活中令人烦恼的问题比比皆是。我们穷于应付,困于无奈,久而久之,就有些麻木了。教育研究,就是把你从麻木中唤醒,正视教育问题,并且在一团乱麻的问题中,找到那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头”,透过问题的乱象看到问题的根源。
你看
标签:
教学叙事 |
分类: 教育随笔 |
新接的三(6)班,46名学生。
开学第一节语文课,朱琪老师上《让我们荡起双桨》。你讲你的,我做我的。整个班级学生表现出漫不经心的状态,极少有学生专心听完一节课。有几个学生甚至只听了几分钟,就开始看自己的书。
第二天,我上古诗《山行》。没几分钟,就发现有几个学生开始走神。眼睛瞟
标签:
古诗教学设计 |
分类: 教学设计 |
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
一、教材解读及教学分析:
标签:
散文教学内容聚焦 |
分类: 教学论文 |
当今的文学世界,可以说是一个散文的时代;当下的语文教材,也可以说是一个散文的世界。宽泛定义下的散文在中小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十之七八。散文“形散神聚”、“短小精美”,不教常常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倘若一教,却往往败坏了阅读的胃口。散文教学最易陷入的误区是“散”:
一是就文本所写的“人事景物”作漫无边际的演绎,走出了课文之外。比如《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先奔向“文中的母亲做了哪些事、是个什么样的人”,接着畅谈“你的母亲为你做了哪些事”,进而链接几个伟大母亲的感人故事,最后
标签:
教学实录取舍板块教学 |
分类: 课堂实录 |
执教: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
板块一:听写字词
师:请同学们专心听,老师想让你们默写哪一个字?鸡蛋,鸭蛋,脸蛋……
生:(齐答)蛋!
师:哪一个蛋是不能吃的?
生:脸蛋。
师:还有哪些蛋也不能吃?
生:手榴弹。
师:这个“弹”和那个“蛋”不是一个“蛋”。你这样说是要得零蛋的。(众大笑)
生:(纷纷抢答)零蛋不能吃;笨蛋不能吃;傻蛋不能吃;铁蛋不能吃;混蛋不能吃……
师:(用听词串,辨生字的方式,默写:舞、靠)
师:这次默写一个词语:桃园里的桃子都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像胖娃娃的脸蛋。(生疑惑)再听一句:这个小伙子做事一向丢三落四,显得很不成熟
标签:
说课通识目标活动过程 |
分类: 教育随笔 |
一、
1.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两句话简述课文所写的内容及表现主题思想。
2.简要概述课文的教学价值。(1)学生阅读课文时的重点内容,即课文中写得深刻的语段、写得恰当的写法(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等),可以讲述需要理解的地方;(2)学生可以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记住:课文就是一个例子,帮助学生学习怎样阅读和怎样写作的例子,既然是例子就要讲述例子背后所要学习的阅读方法或写作方法(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规则)。
3.简要概括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价值分析之后,用一两句话点明课文教学的重点(学生需要着力理解的内容),难点(学生可能理解不了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就是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
标签:
诗歌教学艺术方法 |
分类: 教学论文 |
薛法根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丰富内涵与细腻情感,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诗歌阅读带给人的无限美感,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因此,诗歌教学难就难在这个无法言说的美感上。你可以在阅读或朗读中感受它的美,却很难分析鉴赏出美的秘密。有的时候,你教了,诗歌就失去了那份独特的美。不教,似乎更好。就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而言,我以为秘密就在于“由言到象、到意、到情、到人”的多重转换,把握了其间的关联,也就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看到诗歌语言形式背后的那一道道迷人的风景。而教学,似乎也可以变得更加简单一些。
一、口中有“声”
诗歌之美首先在于其语言形式,律诗的整齐给人一种对称之美,平仄、韵律给朗读带来一种琅琅上口的节奏之美;而词的长短句式,又不乏错落变化之美,节奏韵律更加富有变化,可以随时吟唱;现代诗则在形式上更加自由,语序排列往往出人意料,读来美不胜收。因此,诗歌教学要在朗读上下功夫,让每一个学生
标签:
磨课教什么怎么教 |
分类: 教育随笔 |
薛法根
众所周知,好课是“磨”出来的。名特教师的经典课堂,常常让我们看得热血沸腾,但往往很难移植到自己的课堂里。同样的设计、同样的方法,在你手里就是出不了“彩”。根源在于,名特教师的教学已经达到了艺术化的境界,其间的方法与技巧,适用特定的情境与“火候”,换了一个教学场景,就失去了“魅力”。而这种教学的机智,非“磨”不可得。
于漪老师说年轻时“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苦功成就了今天的她。第一次备课:摆自我,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以后的特色。”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
三次“备课”,其实就是三次独立“磨课”的过程
标签:
作文教学素描作文模仿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模仿,是人的一种成长方式。从呀呀学语,到蹒跚走路,乃至做事做人,无不从模仿起步。我教作文,也是从模仿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开始的。
1990年,还在作文课堂里暗自摸索的我,上了一堂作文公开课《织女塑像》。由于不谙学生的写作心理,将观察作文与想象作文混搭,将静态描摹与叙事创作掺杂在了一起,致使教学目标含糊不清,学生无所适从,一头雾水。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咬住作文教学不放,到处寻找可以学习的名师课例。在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的推荐下,我“认识”了贾志敏老师,拷贝了三盘《贾老师教作文》的录像带。我如获至宝,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便是看《贾老师教作文》。《学写作文并不难》、《怎样遣词造句》、《在生活中捕捉作文的材料》等20节作文课,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课堂上,贾老师气定神闲、儒雅睿智,或表演,或示范,或点评,似有神来之笔,信手拈来。我越看心里越敞亮,越看心里越通透。透过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我渐渐摸到了贾老师教作文的“诀窍”:
用生动有趣的例子揭示写作的秘密。在《句子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