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野生动物园发生熊伤人的惨剧。这不是第一起动物园的动物伤人,也不会是最后一起。有人说,“动物就是动物,动物的野性永远不会改变。”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实际上,动物园里圈养动物的攻击性远比野生动物强。为什么圈养动物的攻击性更强?原因很简单,大家可以试家里的宠物狗,如果关上一个月不让它出去遛,狗狗一定会变得狂躁;其次,没有哪种动物愿意被围观,哪怕家养的猫狗也不愿意,但如果长期被围观,精神是有问题的,就会导致行为不受控制。第三,圈养动物,尤其是猛兽,每天被人投喂,会把人和食物联系起来,只要有机会一定会主动攻击人。而野生动物有天然的食谱,不会把人做为攻击目标,除非人严重威胁它的安全。
我们的城市动物园是不应该存在的,为了让人们近距离看到动物,就把动物圈养起来是违背动物天性的。有人说,动物园在保护物种、科普展示、激发人们热爱动物方面意义重大。这也是言过其实。
动物园有三个“先天不足”,导致它只能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权宜之计。第一,动物园没有行政处罚权,这样就无法杜绝投喂动物;第二,动物园的面积总是有限的。有的动物天生需要大面积的活动空间(如老虎),还有的动物本来是群居的(如
各位读书会的朋友晚上好,今天想谈谈我读《史记》的心得。
为什么今天想讲《史记》?昨天群里讨论时我已经说明,之前我跟一些中学生分享《史记》,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国际学校,让我吃惊和遗憾的是,许多人不知道《史记》这本书,更不知道《史记》里的典故和人物。所以,我希望以我的分享,能唤起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史记》,多读这类的经典(少看畅销书),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我觉得,无论以后我们身处哪个国家,无论我们讲什么语言,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还是应该知道和掌握的,毕竟我们的根在中国。
标签:
散文情感非洲 |
《狮野寻踪》是我一天看完的书,并不是说这本书很好读,容易读完,它包含的信息量极大。但是它有一种魔力,让你一打开就想读完再合上。
关注青山老师有一年半时间了,不论在微博还是朋友圈,很多他爱的动物们,他的理念,都感觉已经了解了。但是这本书却展开了另一个世界,那个在微博上没有展现的世界,好像一块失掉的拼图,有了它,整个画面就完整了。
在来到塞伦盖蒂之前,受一些文艺作品影响,我一直以为大象有专门的墓地。据说一头老象感知到死亡,就脱离象群,孤独而行,走到家族的墓地安然死去。但我在塞伦盖蒂住了这么久,从来没有见过所谓的“象冢”,大象研究项目的Daniel也对此断然否定。不过,我也没有见到过自然死亡的大象尸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2015年的一天下午,我在塞伦盖蒂东部巡游拍摄。此时天边乌云密布,雷声滚滚,狂风呼啸,飞沙走石,一场倾盆大雨迫在眉睫。我赶忙收拾摄影器材,关上越野车顶棚,拉上车窗,准备在大雨前开车回去。刚开出去两公里,一头高大的公象拦在道路中间,背对着我,我只好停车等待。
2018年春节,我一个人在塞伦盖蒂,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就把自己关在房间读《全宋词》,又读名家解读,特别是叶嘉莹先生的书。我觉得,在各种文艺表达形式中,词最能体现非洲的魅力。叶先生在张惠言、王国维等人对词的美感特质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优秀的词作具有“弱德之美”这一概念,即“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这种美就是弱德之美
标签:
克利斯朵夫小希拉杂谈 |
当克利斯朵夫向心中的女神葛拉齐亚求婚被拒绝时,急得眼泪流下来,我也跟着流泪,我为他感到无奈和惋惜。葛拉齐亚要求造访克利斯朵夫的蜗居,得到克利斯朵夫的允许,葛拉其亚见到了这样的凄凉景象:“过道又窄又黑,环堵萧然,到处是寒酸相。她很同情这位老朋友一辈子做了多少工作,受了多少痛苦,也有了点名气,而物质生活还是这么清苦!房间里四壁空空,没有一张地毯,没有一幅图画,没有一件艺术品,没有一张沙发;除了一张桌子,三张硬椅,一架钢琴而外,再没有别的家具。”(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傅雷 译,安徽文艺出版社,295~296页),我掩卷长叹,哽咽难过了很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这个尔虞我诈、自私自利的社会,如果你不愿意同流合污,就必然被排斥被冷落。如果你坚持真挚善良,就一定
之前说过,此生最大的幸福,乃是在塞伦盖蒂陪伴猎豹度过一个安静的下午,除此,便是在此年龄,还能日复一日背着书包去图书馆上自习。
周围的人似乎都在为赚钱忙碌打拼,打开朋友圈,坐在咖啡吧,和友人聚餐,看到的,听到的,大都在谈如果做市场,如何搞项目,如何炒股票,如何买房产。
《走出非洲》里说,“城市里的人生活在一个单维度的空间里,一眼都能望到尽头,可怜可叹。草原上的人,生活在一个二维空间里,行为、思维都可以不受拘束地延伸。如果乘坐蛾式小飞机,则可以享受三维空间。”(大意如此)很庆幸我可以像《走出非洲》作者一样过类似的生活,不必太为金钱操心。
这本书算是我过去13年在坦桑尼亚
标签:
散文杂谈 |
那时也是我最忙碌的岁月,每天下班了就留在办公室自习,准备同传口译考级和外交部的考试,直到深夜。可以说,除了睡觉,我都在办公室里度过,这样持续了半年多。
标签:
艰难杂谈 |
研究生的时候我找了一个女朋友,她和我同一学校。我们相处很愉快,一切进展顺利,毕业时我们都找到广东工作。那时见过了家长,送了聘礼,准备在广东工作安稳后就领证结婚。
到广东工作一个多月后,快到我过生日的时间。我给她打电话,问她什么时候来我这边一起玩?她说工作比较忙,可能过不来了。之后几天我和她电话,她都在敷衍中挂断了,直觉告诉我她变心了。生日当天清早6点,我忍不住又给她打了一个电话,没想到电话是一个男人接的。电话那边说:“你别再给她打电话了,她很难受,这样挺不好...”
我不记得那时怎么挂的电话,不记得怎么出门,也不记得怎么去上的班,只记得下班后,一个人梦游般地坐长途大巴去顺德找大学同学。
在同学处过了一个烂醉如泥的周末。周日晚上我要回东莞了,第二天还要上班。当天刮台风,下着暴雨,高速封闭了,我被困在广州,身上只剩45块的车费,连旅店都住不起。其时深夜11点。
我想起以前大学一位老师,已经调到了广州工作。我给他打电话,想让他借我一点儿钱,我好找个地方住。他正好出差不在广州,但他让我去他的研究生的宿舍借宿。我冒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