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夏天正常的情況下是人的陽氣蒸騰在表,能夠使自己的腠理和毛汗孔開放,人會出汗。我們應該順應人體陽氣走向體表的趨勢,出幾場透汗,盡情地把自己一些濁的東西排出體外,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如果你藏著、捂著、掖著,就會導致該收斂的時候不收斂,該宣洩的時候不宣洩,時間長了就會落下病根。
但是由於夏天空氣中濕度比較大,人有時候會感覺到比較悶,出汗不暢,這時候人會覺得特別不舒服,會有時候一天不停地洗澡、沖涼,這樣做其實是有悖於自然之道。
标签:
杂谈 |
首先說說魷魚,以前,在食物匱乏的年代,大家只能吃到乾魷魚,然後再用堿水泡發,切成魷魚卷,做熟了就能卷起來,這是以前的普遍做法。那會兒能吃到乾魷魚,就已經覺得很不錯了。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沿海養殖業的發達,人們可以很容易地吃到鮮的魷魚了。
魷魚也和鮑魚一樣,雖然被稱做魚,但它並不是真正的魚,而是生活在海洋裡的軟體動物。魷魚的營養價值很高,除了具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外,同時也有海洋食品中富含的鈣、磷、鐵以
标签:
杂谈 |
《黃帝內經》講的夏天的長養的另一個原則——無厭於日,就是不要過分討厭太陽。冬天的時候,大家都是喜歡冬日暖陽,喜歡曬曬太陽,不喜歡陰寒、晦暗的天氣。可是,到了夏天,太陽就不那麼招人喜歡了,人們都喜歡躲在屋子裡吹空調。即便出門,也打個傘,愛美的女士還要塗上防曬霜,騎自行車的女性還戴一個長袖來保護自己的皮膚,防止被曬黑。就像我們不建議冬天去冬泳一樣,夏天我們也反對暴曬。暴曬一個是容易灼傷皮膚,造成脫皮,過分地曬太陽也是皮膚癌的誘因。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凡事有度,不要太過。如果夏天不熱,還叫夏天嗎?
标签:
杂谈 |
鮑魚的名氣比較大,很多人吃鮑魚其實是吃一種身份、地位和感覺,山珍海味裡面的鮑、參、翅、肚,它是排在第一位的。
因為第一,它量少,物以稀為貴,不可多得。
第二個原因就是它的肉質比較鮮美,營養豐富。
第三個原因就是它肉質鮮美,但是又不容易保存,需要打撈起來馬上吃,過時的鮑魚就會變得腐爛、腐敗、發臭。鮑魚作為一種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極高的這麼一個食物來講,一旦它變質變壞了,那個味道是很臭的。在中國古代,孔子就說過:“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典故,就是秦始皇巡遊全國的時候,死在路上,正好是夏天,他的屍體就腐爛了,發出惡臭
标签:
杂谈 |
牡蠣又叫海蠣子,在廣東又被叫做生蠔。牡蠣是一種貝殼類動物,一般生活在江河入海口的附近。
牡蠣撬下來以後牡蠣肉可以生吃,因為味道比較腥,一般人受不了,可以加一些檸檬來調味。但是,由於現在近海的污染,重金屬的沉澱,這種吃法已經具有相當的危險性。所以,我們建議大家還是要熟吃牡蠣。熟吃牡蠣有種比較好的方法就是放在炭火上把它烤熟;另外,還有牡蠣煎,可以配上雞蛋、韭菜等食物一起煎。我們還可以用牡蠣來煮湯,加一點豬肉,切成薄片,放入沸水中煮熟,另外還可以加一點海帶和紫菜。
中醫認為牡蠣的肉有很好的食療價值,我們說過它的氣腥,味鹹,是一味非常好的滋陰
标签:
杂谈 |
郭玉者,廣漢雒人也(1)。初,有老父不知何出(2),常漁釣於涪水(3),因號涪翁。乞食人間,見有疾者,時下針石(4),輒應時而效(5)。乃著《針經》《診脈法》傳於世。弟子程高尋求積年,翁乃授之。高亦隱跡不仕。玉少師事高,學方診六微之技(6)、陰陽隱側之術(7)。和帝時,為太醫丞(8),多有效應(9)。帝奇之,仍試令嬖臣美手腕者與女子雜處帷中(10),使玉各診一手,問所疾苦。玉曰:“左陽右陰,脈有男女(11),狀若異人(12)。臣疑其故。”帝歎息稱善(13)。
玉仁愛不矜(14),雖貧賤廝養(15),必盡其心力。而醫療貴人,時或不愈。帝乃
标签:
杂谈 |
槐樹是我們國家具有悠久栽培歷史的一種植物,《天仙配》裡面為董永和七仙女做媒的就是大槐樹。很多人說起自己的老家,都來自于山西洪桐大槐樹下。槐樹還是首都北京市的市樹。
老百姓稱槐樹剛剛萌生的葉子為槐芽,這種槐芽有一些清香。在過去饑荒、糧食不足的時候,人們都采下來吃。一般我們把槐芽摘下來,在鍋裡焯一下,多少去掉其中一些苦澀,然後放些鹽和其他的食物攪拌在一起吃。但是大家要記住,槐芽是一種
标签:
杂谈 |
荸薺,有的地方叫做馬蹄。因為它的形狀特別像樹上結的栗子,所以有的地方也稱它為“地栗”,也就是說是地下埋的栗子。荸薺的皮色偏紫黑,但是裡面的肉色潔白,而且味道鮮美多汁,清脆可口,自古就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稱之為“南方人參”。荸薺既可以作為水果,又可以作為蔬菜,是大眾喜愛的時令食品,而中醫也把荸薺作為中藥用。
荸薺是植物的球莖,它並不是根。現代科學認為,在荸薺裡面磷的含量是各種食物裡最高的,所以它能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維持一定的生理功能,特別對骨骼和牙齒的發育有很大的好處。中醫認為,荸薺是一個非常好的清熱生津、涼血解毒和通便的藥物。同時,它還能夠
标签:
杂谈 |
冬天人的陽氣收斂到了體內,腸胃功能會變得比其他季節要強一些,所以,吃進去的一些高營養的東西能夠相對容易地得到消化和吸收。而到春天呢,人的陽氣會逐漸從內臟軀幹往四肢末梢走,陽氣開始生發;到了夏天更是這樣,毛孔腠理開放,表皮會出汗,這時候相對來講五臟六腑的氣血會相對不足一些。所以,到了夏天,人的胃口變得不是太好,老百姓稱之為“苦夏”,或“疰夏”。
明白了這個道理,在夏天外面很熱,自己感覺很焦渴的時候,更要注意飲食的溫度和寒熱性質。也就是說,越到夏天,我們越應該少吃生冷的、性質寒涼的東西。聽起來似乎是矛盾的,烈日炎炎、驕陽似火,溫度這麼高,我們為什麼
标签:
杂谈 |
立夏之
——夏天的作息
明天就是立夏了,今天我們講講夏天作息規律的調整。
我們經常說春天要養生,春天是生發的時候,要慢慢培養起這種生發之氣;到了夏天,這種生發之氣就變成熱烈的生長的狀態。所以,夏天要養長。
《黃帝內經》告訴大家,夏三月的時候,作息時間應該由冬天的晚睡晚起、春天的早睡早起,變成晚睡早起。道理很簡單,因為日出的時間早了,日落的時間晚了,晝長夜短。人的氣血也從潛伏在體內,完成了生發,宣洩到了體表,人也不會覺得太困太倦,有些興奮,健康人是與太陽同步的。所謂早起,是在天亮五六點鐘的時候起來,所謂晚睡,就是在晚上十點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