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竹立
王竹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64
  • 关注人气:4,0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有两位中学老师告诉我,现在新课标教材不像传统教材那样结构清晰紧凑了,因为常常需要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而且还要引入探究和发现式的学习方式,内容显得多、杂,还有些乱,老师教起来非常头疼,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吃力。

我能理解这种感觉。传统的教材体现的是传递-接受式教学理念,是以线性方式组织起来的,经过高度抽象、概括、简化,具有完整结构和循序渐进知识体系的文本材料,既方便老师的讲授,也方便学生的学习。

今天的教材由于引入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开始与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学习拉开了距离。建构主义主张创设情境,让学习者在接近真实的情境激发下开展自主、协作和探究性学习。学习材料不再仅限于纸质书本,还有多媒体课件、网络和数字资源。教材虽然还是以文字为主,但为了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必然会增加许多生活中的案例、应用的场景、探究的任务、拓展阅读等。有些教材还呈现立体化特征,附有二维码和网络链接。课堂的教学不再是对教材的一字一句的解读,而需要开展一些互动交流和探究性活动。这些都可能使原本线性、单一的学习过程,变成断续、散乱、复杂、多向度的学习过程。对老师和学生驾驭复杂内容和复杂情势的能力要求比以前要

【本文系王竹立老师原创性论文,欢迎批评指正,转载请注明出处。--竹立附记】

新知识观:重塑智能时代教与学的思想利器
王竹立

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学习?这个问题是教育教学的首要问题。人类社会早已进入信息时代,正在迈向智能时代。在这一快速变化过程中,知识与学习发生了哪些变化,对教育教学将产生哪些深刻影响?这个问题同样是当今教育变革的首要问题。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才能明确教育教学变革的方向和路径,才能在前进的路途中不至于迷航,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不至于惊慌失措、犹豫不前,我们的下一代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新时代。
新知识观的提出,正是因应时代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手机是一个好东西,又是一个坏东西;
但我们已离不开它了。
大人无所谓,因为已能自己对自己负责,但孩子呢?
不让他们用吧,有时确实不方便,实际也很难做到。
何况这是新科技,孩子们越迟接触,就可能越脱离时代。
让他们用吧,他们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
整天玩游戏怎么办?接触不良信息怎么办?视力下降怎么办?
这个问题一直纠结着家长们、老师们、教育部门官员们。
现在,如果有一个办法,可以让家长和老师
对孩子手中的手机进行有效监管,
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远程锁住孩子手机的屏幕,只能接听父母电话;
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各有优缺点。线上学习的优点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学习,且能反复重看; 缺点是缺少集中学习氛围,缺少面对面交流互动,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对学习者个人的自律性依赖大。

线下学习的优点是: 有集中学习的氛围,能面对面交流互动,受外界干扰较小,有利于短时间密集知识传递; 缺点是师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集中在一起,受时空限制; 学习者步调必须一致,比较被动。

我在《创新思维训练》公选课上试行翻转课堂时,发现学生课前看视频效果不好,不是很多人没有按要求提前看,就是看的时间不够效果不佳。分析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没有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后来我专门拿出部分课时给学生线上自学,效果仍不理想。于是我意识到这是线上学习自身的缺点决定的,加上公选课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只有走进课室之后才觉得应该学习了。

(2018-11-04 15:41)
从《演员的诞生》开始,到它的续集《我就是演员》,一直喜欢浙江卫视的这个节目,因为这是一个讨论演技的节目。虽然一直伴随着各种争议,但只要认真看它,还是会有所感动、有所收获的,比很多综艺和娱乐节目要强。

即使周末外出,错过了播出时间,回来后也一定会找时间在电视里补看。今天也一样,看完后突然想到,其实老师这个职业与演员很相似。

老师讲课与演员表演有很多共同处,都是一门艺术,也都有一定规律。只不过演员的表演在舞台,老师的“表演”在讲台。好的老师就是一个好的表演艺术家,能把听众深深吸引,而不会中间走神。

好的表演不仅要有演技,更要有真情实感,能够打动人心;好的讲课也一样,不仅要有策略和技巧,更要有真材实料;不能只是空洞抽象地理论,还必须有案例与实操的“干货”。
昨天我在创新思维课上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套四巧板,让他们拼出各种图形,并用强制联想法创作一首与四巧板相关的诗歌。

我先做了一个示范。先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四巧板”,一个是“人生”,围绕这两个关键词用思维导图进行自由联想,见下图。http://s11/mw690/001ohRyxzy7ovX5uCZI4a&690
接着,将自由联想出的词进行两两配对,强制联想,看能产生出什么好的句子和构思,一旦出现完整的构思,立即将诗句写出来,尽可能将上面想到的词融入诗句之中。于是,一首题为《人生拼图》的诗很快就写出来了。
【本文发表后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和网友的热烈讨论,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笔者在吸收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了修改与补充。现公布2.0版,欢迎广大网友批评与转发,以期引起广泛讨论,寻求共识。--竹立附记】

汽车刚发明的时候,英国通过了一个《红旗法案》,其中第3条规定,“每一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必须遵守2个原则:其一是至少要由3个人来驾驶一辆车;其二是3个人中必须有1个人在车前50米以外步行作引导,并且要手持红旗不断摇动,为机动车开道。”在第4条中又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6.4公里/时(4英里/时),通过城镇和村庄时,则不得超过3.2公里/时(2英里/时)。”

这部法案直接导致一个结果:让汽车等于马车,也扼杀了英国在当年成为汽车大国的机会,随后,汽车工业在美国迅速崛起1895年,整整耽
标签:

it

教育

杂谈

【本文系王竹立老师原创论文,2018年3月22日公布1.0版,5月6日公布2.0版,本文3.0版发表在《远程教育杂志》2018年第4期P69-78,并改名为《在线开放课程:内涵、模式、设计和建设----兼论智能时代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思考》,欢迎批评指正,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竹立附记】

在线开放课程:内涵、模式、设计与建设*

  —— 兼论智能时代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思考

 

标签:

it

教育

情感

杂谈

时评

智能机器人真的不能在创新方面也超越人类吗?说实话,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尤其是在看了中央电视台《机智过人》节目以后。

《机智过人》是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北京长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人工智能系列节目,于2017年8月25日开始,在综合频道(CCTV-1)周末黄金时段定期播出。

在这个节目里,人工智能与人类各个方面的高手过招,精彩不断。虽然智能机器人有时候也会输给人类的顶尖高手,如投篮机器人在移动篮板的投篮比赛中就输给了NBA篮球明星林书豪,但从其发展潜力来看,未来人类在很多方面都不是智能机器人的对手。

但有一个领域我一直认为人类应该有优势,那就是在文艺创作领域,因为这个领域是最需要创新创造的领域。然而,在有一期的《机智过人
标签:

杂谈

http://s11/mw690/001ohRyxzy7fQzMPheG5a&690
厦大嘉庚学院位于厦大漳州校区,图书馆很有特色,是我喜欢的图书馆之一
http://s7/mw690/001ohRyxzy7fQzN4sg666&690

http://s16/mw690/001ohRyxzy7fQzNiYuref&69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