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国文学妇女文学女性作家文学研究文化 |
分类: 马说文学 |
【mabokov按】徐老师领衔主持编写了一部关于美国妇女文学作家介绍的作品。本人 负责了其中的19世纪和20世纪两个阶段的作家介绍的撰写和组稿。并且分别撰写了有关这两个阶段美国妇女文学的社会背景和发展概况方面的概论性综述。在徐 老师的主持下,书稿已经完成了,但是由于资金问题,成书还要要无期。且现将我本人撰写的概论部分分批贴出来,与大家分享。同时也希望方家高人不吝赐教。
在经历了法国民主革命、英国工业革命、以及美国的独立革命等一系列十八世纪革命风暴的洗礼之 后,可以说,美国是带着一种革命的激情进入到十九世纪这个新纪元的。牛顿的科学研究和发现冲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开拓了人们的视野;约翰·洛克的实用主义 哲学是的人们的自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上帝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的观点在这一时期就已经广为流传。在美国,乔纳森·爱 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面貌,感到非常的恐惧和担忧。他十分严肃地对民众们大声疾呼,“上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为了唤起人们的宗教热情, 他
标签:
文学杂谈美国文学女权主义杂谈 |
分类: 马说文学 |
http://graphics8.nytimes.com/images/2009/05/04/arts/04french190.jpg对妇女们遭受的待遇有着非常坚定的认识,加她善于用文字表述的天赋,弗兰奇夫人从一个只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已婚妇女的生活状况默默生气的高级知识分子转变成了一位谴责她周围的男权社会,代表她的性别发表言论的女权主义活动家。她曾经宣称:“我的生活目标就是要改变整个西方文明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使之成为一个女权主义世界”。
她的第一部,也是最有名的小说《女人们的房间》发表于1977年,讲述了一位在1950年代经历了离婚之痛的性格温顺的妇女艰难的自我发现之旅,描 述了米拉·沃德和她的朋友们在哈佛
野马导言:基本上,惠特曼《草叶集》中的诗歌都可以用大气磅礴、荡气回肠来形容。那是美国特有的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自我之歌”是《草叶集》中的一首长诗。这首诗的内容极其丰富。笼统地讲,“自我之歌”全面地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和宗教的观点。“自我”是全诗的中心形象。“自我之歌”的背景是整个美国、乃至整个人类世界。全篇歌颂的“自我”既是诗人又大于诗人,是具有美国民族特征和民主理想的巨人形象,也是新大陆的开拓者的形象。这段音频资料中,是一些美国的诗人、评论家对“自我之歌”的赏析和朗诵,包括配乐的朗诵。通过这段音频,会使你对惠特曼的诗歌,尤其是“自我之歌”,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和理解。如果对惠特曼及其诗歌不感兴趣,仅仅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听力水平,也还是值得认真地听一听的。
点击PLAY按钮即可播放(如果不够流畅,可先暂停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