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如何教孩子学《论语》
2020年05月30日解放日报
廖婉
现代学者、哲学家牟宗三先生曾说:少年读经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在年幼时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他们长大后一定会知道怎么用。
《论语》作为最重要的国学经典之一,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可说是每个中国人的必读书。如今,《论语》不仅被正式纳入高考经典阅读考查范围,而且在最新版统编语文教材中,小学一年级课本里就出现了《论语》的选段。似乎正如钱穆先生所言:“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
金圣叹评点“六才子书”
2020年04月23日解放日报
沈鸿鑫
仰天高呼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他出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江苏人。他本姓张,名采,字若采;后改姓金,名喟,圣叹是他的别号和评书时用的笔名。
金圣叹幼年生活比较优裕,“拈书弄笔三时懒,扑蝶寻虫百事宜”(《念舍弟》)。然而父母去世早,家道中落。他10岁入塾,少有才名,“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发前人所未发”(廖燕《金圣叹先生传》)。清兵南下时,曾遭丧乱困顿之苦,明亡,
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
——中华传统道德操守的底线思维
作者:梅敬忠
来源:学习时报
在传统中国社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始终是精神命脉。这组关键词,素有“八德”之称,凝练着中华传统道德操守的精髓。它比起人所熟知的“三纲五常”主流价值观,更具有坚实的民间性、广泛的传承性和深远的影响力,堪称是中国人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与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人广泛地将其视为立世的行为准则和底线思维。
八德之本: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