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厦门90后诗歌诗的接力 |
分类: 诗歌评论 |
读了厦门90后八位青年才俊的诗,我心中充满喜悦,因为他们带来新的感觉、新的想象、新的语言和新的格式。
先说“南瓜”的诗,女生取这样自甘士气的笔名“南瓜”,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定位,也是一种自信。她要在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村,寻找题材和诗意。生活在底层,作者很小就体验到人间疾苦,但她的诗并不沉溺于苦难,想象给她带来超越现实的升华。“南瓜”的诗,具有乡土诗的特征。
比如,《在人间》写亲人们
标签:
彭燕郊混沌初开长篇散文诗太空想象力 |
分类: 诗歌评论 |
一
标签:
赵振开北岛《回答》名句名篇 |
分类: 诗歌评论 |
北岛的《回答》,是朦胧诗最重要的杰作,影响最大流传最广。其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因为具有巨大的洞察力和艺术概括力,已成为一个特定时代的隐喻。
尽管《回答》已经家喻户晓,但我们对它的写作和修改过程并不太清楚。这篇杰作,并不是一步到位,从初稿到发表,不断修改,历时六年;形成了《告诉你吧,世界》和《回答》两个版本系列。赵振开刚开始创作这首诗时,还是一个文学青年;但在后来不断修改的几年中,迅速成长和成熟。当《回答》最后定稿时并在《今天》创刊号上发表时,他已成为著名诗人北岛。
标签:
闽派诗歌当代四大家 |
分类: 诗歌评论 |
载《福建文艺界》2015年11期
标签:
郑敏早期诗歌多重艺术来源 |
分类: 诗歌评论 |
载《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中国诗歌研究”专栏
一
标签:
穆旦秋天现代主义浪漫主义融合 |
分类: 文本细读 |
天空呈现着深邃的蔚蓝,
仿佛醉汉已恢复了理性;
大街还一样喧嚣,人来人往,
但被秋凉笼罩着一层肃静。
一整个夏季,树木多么紊乱!
现在却坠入沉思,像在总结
它过去的狂想,激愤,扩张,
于是宣讲哲理,飘一地黄叶。
田野的秩序变得
诗人与死
郑敏
是谁,是谁
是谁的有力的手指
折断这冬日的水仙
让白色的汁液溢出
翠绿的,葱白的茎条?
是谁,是谁
是谁的有力的拳头
把这典雅的古瓶砸碎
&nb
标签:
艾青旷野经典杂谈 |
分类: 文本细读 |
艾青的《旷野》,我不知读了多少遍,越多越觉得有味,这才是真正大师的独创。
当下,自称为“大师”的写手太多了,但细看都是有“大师的脸”,却没有大作。我觉得,这些写手最需做的就是对新诗经典的深入研究,弄清大师所达到的高度。但真正下苦工夫的人太少了,因为没有读过几个大师的经典,心中自然没有大师的标准。所以,写几首小诗,就以为是大师。
作为20世纪新诗的经典,《旷野》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
《旷野》这批脱离抗战题材的“田园诗“发表后,以其高超的艺术和独创性,在当年就得到了黄药眠、欧阳了凡等批评家的喜爱。到了新时期,由于不再置身于抗战的环境,《旷野》的艺术成就,更是得到研究者们的好评。如牛汉在选编《艾青名作欣赏》,就选了相当数量的“田园诗”,并得到晚年艾青的首肯。蓝棣之在谈到以《旷野》为代表的“景物诗”时,这样写道:“我经常拿起这些诗来诵读,总想弄清楚这些非常容易写得枯燥的题目和对象,怎么转化成了百读不厌的艺术形象。”骆寒超这样评价:“这一批
标签:
杜甫绝句顾随细读杂谈 |
分类: 文本细读 |
两个黄鹂呜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这首绝句,因其清新明丽,千百年,为中国人所喜爱。表面上看,这首诗是一幅画,色彩鲜艳而一目了然。其
标签:
郑敏金黄的稻束细读杂谈 |
分类: 文本细读 |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