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邱景华
邱景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436
  • 关注人气:1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厦门90后诗歌

诗的接力

分类: 诗歌评论


读了厦门90后八位青年才俊的诗,我心中充满喜悦,因为他们带来新的感觉、新的想象、新的语言和新的格式。

先说“南瓜”的诗,女生取这样自甘士气的笔名“南瓜”,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定位,也是一种自信。她要在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村,寻找题材和诗意。生活在底层,作者很小就体验到人间疾苦,但她的诗并不沉溺于苦难,想象给她带来超越现实的升华。“南瓜”的诗,具有乡土诗的特征。

比如,《在人间》写亲人们

标签:

彭燕郊

混沌初开

长篇散文诗

太空想象力

分类: 诗歌评论



 

 

 

 

 

标签:

赵振开

北岛

《回答》

名句

名篇

分类: 诗歌评论


北岛的《回答》,是朦胧诗最重要的杰作,影响最大流传最广。其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因为具有巨大的洞察力和艺术概括力,已成为一个特定时代的隐喻。

尽管《回答》已经家喻户晓,但我们对它的写作和修改过程并不太清楚。这篇杰作,并不是一步到位,从初稿到发表,不断修改,历时六年;形成了《告诉你吧,世界》和《回答》两个版本系列。赵振开刚开始创作这首诗时,还是一个文学青年;但在后来不断修改的几年中,迅速成长和成熟。当《回答》最后定稿时并在《今天》创刊号上发表时,他已成为著名诗人北岛。

 

标签:

闽派诗歌

当代四大家

分类: 诗歌评论

 

载《福建文艺界》2015年11期

 

       我心目中的“闽派诗歌”:是指福建籍诗人所写的优秀诗篇的集合。我最心仪的“闽派诗歌”当代四大家是(按出生年龄排序):蔡其矫、郑敏、彭燕郊、舒婷。二十年来,我生命中最好的一段时光,就是与他们的佳作相伴,在研读和写作中快乐度过。

      “闽派诗歌”是福建籍的诗人群体,是“诗群”,而不具备“诗派”的共同特征。讨论“闽派诗歌”,并不是要简单地概括出几条“闽派”的特征,而是对福建籍诗人群体,作一次集中而全面的研究。既有整体的扫描,又有从整体的角度,对其中作为个体的优秀诗人,特别是代表性的大家,作深入的探讨。

      “闽派诗歌”四大家的祖籍:蔡其矫、舒婷的泉州;郑敏的福州;彭燕郊的莆田;都是福建历史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家族遗传、故乡环境、童年生活,对他们的影响极大,决定了他们一生的精神发展和追求。

      “海上丝调之路”的起点:泉州,古称“刺桐”。经唐、宋到元,刺桐港已成为世界海洋

标签:

郑敏

早期诗歌

多重艺术来源

分类: 诗歌评论

载《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中国诗歌研究”专栏 

 

       讨论郑敏早期诗歌的艺术来源,很多人就会想到她与冯至和里尔克的师承关系。其实这只是她诗歌创作的一个主要来源,而不是全部来源。郑敏前期诗歌的艺术来源,是多重而丰富的,需要我们作深入的探求。

 

 

      郑敏的家族,是福州一个出过举人的古老的王姓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学渊源。外祖父王又典,是前清福州一位颇有名气的词人。郑敏的生父姓王,也爱写诗,自称“居士”。天性敏感的生母,常常坐在窗前,用福州话吟诵古典诗词,时而低吟,时而高咏。幼小的她,虽然不懂其中的含义,但母亲声音和诗的韵律结合在一起,令她产生一种十分美好的感觉,这就是最早的“诗教”。①

 

标签:

穆旦

秋天

现代主义

浪漫主义

融合

分类: 文本细读

                                                

                                           载《诗探索》(作品卷)2014年第2辑

 

 

 


      

天空呈现着深邃的蔚蓝,
仿佛醉汉已恢复了理性;
大街还一样喧嚣,人来人往,
但被秋凉笼罩着一层肃静。

一整个夏季,树木多么紊乱!
现在却坠入沉思,像在总结
它过去的狂想,激愤,扩张,
于是宣讲哲理,飘一地黄叶。

田野的秩序变得

(2013-05-27 21:58)

 

    邱按:郑敏的《诗人与死》,创作于1990年,是她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当代新诗的经典。1994年《人民文学》发表之后,引起诗界广泛的关注。但此作是由19首十四行诗组成,其博大精深且含蕴曲折,令读者感到难以深入解读。

    我积数年之功,写了《郑敏〈诗人与死〉细读》,从互文性和长诗结构两个视角,进行细微的分析,是研究《诗人与死》的第一篇细读。发表于《诗探索》(理论卷)2013年第1辑。希望能引更多读者对这首大诗的兴趣。

    有兴趣的诗友,可参阅我博客上的《郑敏〈诗人与死〉细读》。

 

诗人与死

 

郑敏

 

 

       

 

  是谁,是谁

  是谁的有力的手指

  折断这冬日的水仙

  让白色的汁液溢出

 

  翠绿的,葱白的茎条?

  是谁,是谁

  是谁的有力的拳头

  把这典雅的古瓶砸碎

&nb

(2011-08-14 21:24)
标签:

艾青

旷野

经典

杂谈

分类: 文本细读
 艾青的《旷野》,我不知读了多少遍,越多越觉得有味,这才是真正大师的独创。 
 当下,自称为“大师”的写手太多了,但细看都是有“大师的脸”,却没有大作。我觉得,这些写手最需做的就是对新诗经典的深入研究,弄清大师所达到的高度。但真正下苦工夫的人太少了,因为没有读过几个大师的经典,心中自然没有大师的标准。所以,写几首小诗,就以为是大师。 
 作为20世纪新诗的经典,《旷野》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 

《旷野》这批脱离抗战题材的“田园诗“发表后,以其高超的艺术和独创性,在当年就得到了黄药眠、欧阳了凡等批评家的喜爱。到了新时期,由于不再置身于抗战的环境,《旷野》的艺术成就,更是得到研究者们的好评。如牛汉在选编《艾青名作欣赏》,就选了相当数量的“田园诗”,并得到晚年艾青的首肯。蓝棣之在谈到以《旷野》为代表的“景物诗”时,这样写道:“我经常拿起这些诗来诵读,总想弄清楚这些非常容易写得枯燥的题目和对象,怎么转化成了百读不厌的艺术形象。”骆寒超这样评价:“这一批

标签:

杜甫

绝句

顾随

细读

杂谈

分类: 文本细读

 

两个黄鹂呜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这首绝句,因其清新明丽,千百年,为中国人所喜爱。表面上看,这首诗是一幅画,色彩鲜艳而一目了然。其

标签:

郑敏

金黄的稻束

细读

杂谈

分类: 文本细读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1943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