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夕阳红艳艳
夕阳红艳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3,845
  • 关注人气: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07-01-10 08:00)
我所了解的萨氏家族

   夕阳红艳艳娘家祖屋附近,有两家名门望族。除了博文中曾经介绍过的林则徐公馆外,隔着两个门牌号,还有一家——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海军将领萨镇冰的后代——萨公馆。而萨镇冰故居则坐落在三坊七巷的朱紫坊。深宅大院,当年的繁华仍依稀可见。

   笔者的母亲是林家大姐,小时候,她除告诉孩子们关于林家——林则徐的故事以外,常常也会讲起邻居萨镇冰家的故事。

名人辈出的萨氏家族
    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福建闽侯的萨氏家族出了多位军事将领和科技精英,他们有:海军将领萨镇冰、中山舰长萨师俊、计算机科学家萨师煊、物理学家萨本栋、化学家萨本铁、微电子学家萨支唐、数学家萨支汉……
     受篇幅所限,以下仅作简要介绍:
海军名将萨镇冰——
     爱国海军将领萨镇冰(1859-1952)生于福建侯官。其父萨怡臣,以教书为生。萨镇冰1869年考入马尾船政学堂。1877年被派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与严复、刘步蟾等同窗。
    1894年甲午战争中,他奋勇作战,抗击日军。1909年任筹办海军大臣。曾两度赴欧美和日本考察,先后购买舰艇10多艘,包括名声远扬的中山舰。
    民国建立后,萨镇冰被授予上将军衔。后任驻沪海军总司令,海军总长等职,1919年曾代理国务总理。1927年应聘国民政府海军高级顾问。
    抗战胜利后,回福州。1947年被推为福建佛教医院董事长,开展社会公益事业。
    福州解放前夕,萨镇冰拒绝随蒋去台。解放后,萨镇冰当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军委委员、全国侨委会委员等。清廉不贪是他一生的高风亮节,今天福州人提起他还尊称“萨菩萨”。 1952年4月14日萨镇冰病逝,享年94岁。
中山舰长萨师俊——
    萨师俊(1895—1938),海军名将萨镇冰之侄孙。他治军恩威并重,深得军心。1937年任“中山”舰舰长。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1922年,陈炯明在广州叛变,炮轰大总统府,永丰舰官兵智迎领袖孙中山登舰。1925年中山先生逝世后,广州革命政府将永丰舰命名为中山舰。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萨师俊率中山舰在沪宁之间筹防,功绩显著。
    1938年10月24日上午,日机临空,萨师俊在腿被炸断、手臂重伤的情况下,振臂高呼:“全舰员兵努力杀敌,誓与本舰共存亡!”萨师俊说,“我身为舰长,职责所在,应与舰共存亡,万难离此一步。”萨师俊英勇捐躯,时年43岁。最后,中山舰沉没在金口长江水域。
计算机科学家萨师煊——
    萨师煊教授是我国数据库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的创建人。以他的人格魅力和实际行动,团结了全国数据库工作者,成为我国数据库学术活动有口皆碑的领军人物。
    在萨氏家族中,“师”字辈属第18代,他是萨镇冰的侄孙、萨师俊的堂弟,但他极少提及这个显赫的家族。
    萨师煊对我国数据库技术跟踪国际前沿,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作出了巨大贡献。
物理学家萨本栋——
    厦门大学首任校长萨本栋(1902—1949)1902年生于福建闽侯。在萨氏家族中,“本”字辈和“师”字辈同属第18代,均为萨镇冰侄孙。萨本栋少年时在福州求学,后入北京清华学校。1921年赴美留学。在斯坦福大学等校攻读电机工程和物理学,1927年获博士学位。
    1937年教育部任命萨本栋为国立厦门大学校长。
    萨本栋励精图治,廉洁奉公,树立起严谨朴实的良好校风,使厦门大学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成为屹立于祖国东南的知名大学。
    1949年萨本栋与世长辞,年仅47岁。两个儿子萨支唐、萨支汉分别成为微电子学家和数学家。
化学家萨本铁——
    萨本铁是萨本栋的胞兄,他俩先后赴美留学,相继回清华工作。一个化学教授,一个物理教授,在清华大学曾是一段佳话。萨本铁(1900—1987)1900年诞生。1926年获化学博士,并在耶鲁大学作短期研究。
    1928年回国,任教于协和医学院)及清华大学。在美国他也获得很多荣誉,晚年还得到美国药学会的爱伯特奖。
     萨本铁1987年9月19日在美国逝世,享年88岁。
微电子学家萨支唐——
    在本铁、本栋、师俊、师煊的下一代,应该是“支”字辈或“资”字辈。
     萨支唐(Tom Chih-Tang Sah)是美国著名微电子学家。1932年生于北京。1949年福州英华中学毕业。1954年、1956年在斯坦福大学分别获电机工程硕士、博士学位。
    萨支唐教授长期从事半导体器件和微电子学研究,对晶体管、集成电路以及可靠性研究作出里程碑式贡献。
    2003年萨支唐教授受聘为清华大学名誉教授。同年北京大学也授予萨支唐为名誉教授,
数学家萨支汉
    萨支汉(Chih-Han Sah)是美国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他比萨支唐小两岁,1934年生于北京,但他1997年7月22日在美国斯托尼布鲁克逝世,年仅62岁。
     萨支汉195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数学博士。他和库伽教授一起对该校数学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萨支汉的研究领域包括经典数论、代数几何学、群论、偏微分方程以及数学物理的交互。
 
    因萨家就在邻近,笔者还认识萨镇冰的另一位侄孙萨本Y,他是我二哥的同学,两人常有来往,他也是我的小学校友。
    最近,听说我的董事长与萨镇冰的另一位侄孙萨本W交上了朋友,两人来往彼多,董事长对他的智慧钦佩得五体投地。
    1936年,闽藉作家冰心曾在“记萨镇冰先生”一文中说过:“中国海军的模范军人,萨镇冰一人而已。”
 
    萨家英才辈出,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相当丰厚,政府对萨家遗址重建已作规划,相信我们再游榕城时能感受到萨氏家族的真正魅力。

 
                                       
 
                               
 
阅读    收藏 
分类: 新浪首页推荐
本文荣幸列为“新浪博客首页”美食文章33名
 
食在广州
“天上第一汤” 名潮“鸽吞燕”
如今广州的潮式菜馆林林总总,几近泛滥,而以打造国宴标准来烹饪潮菜、汇聚潮州菜系精华、遵从豪门官邸奉客之道的名潮新观园,却跳出了“泛潮”的圈子,以别出心裁的创新以及把潮菜做到“精”与“典”完美结合为目标,把“名潮”塑造成了一个高贵、典雅、时尚的品牌。其招牌汤“名潮鸽吞燕”无疑把“名潮”的品牌和其“精典”的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之前多次听朋友提及“名潮鸽吞燕”,说是“不喝此汤抱憾今生”。热爱美食的我终于禁不住诱惑,怀着对美食的期待来到了珠江新城金穗路星汇国际大厦,朋友发现的“美食新大陆”名潮新观园就在四楼。刚走出电梯门便有两个身着红色旗袍的漂亮女孩迎上前来热情招呼。
 
名潮“鸽吞燕”

  驻足观望,名潮果真气质非凡,青砖木门、传神字画、古典陶瓷连同其他个性化装饰给整个餐厅增添了古色古香的味道和高雅古典的风情。再往里走,回廊两边的雅间皆以“名”和“潮”组词命名,如“名人”、“名士”、“潮人”、“潮士”等,内部装潢更是不胜豪华。
我专点了“鸽吞燕”上来。就在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汤匙就欲送汤入口时,餐厅的一位负责人走了过来。他告诉我这道汤是先把刚出生二十八天约四五两重的鸽子拆骨去肉,然后把精选的上等官燕塞进鸽子腹中而后放入秘制高汤中隔水慢炖八小时,以使鸽子的鲜香与燕窝的清香相融于汤而成,吃的时候可先在汤中撒入香芹粒,然后把燕窝掏出来浸入高汤中取味再食。原来这道汤竟有如此考究的原料、制法和食法!名潮“精典”的神韵就不言而喻了。我照着他说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喝下第一勺汤。细细品来,汤的味道果真是精妙绝伦: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郁而不腻。还有燕窝,细腻润滑、入口即化。真不知人间竟有如此美味!待喝光了所有汤,抿嘴咂舌,意犹未尽。当我兴奋地称赞它是天下第一汤时,他却笑言这道汤在京港就已被誉为“天上第一汤”了。原来,人们已用“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来嘉赞它了。
名潮“展翅高飞”(鱼翅炸酿凤翼)
这位餐厅负责人还说“鸽吞燕”是名潮的“绝活”,其他一些食府的厨师也慕名前来品尝过它。“鸽吞燕”炖制期间对火候的掌控尤为重要,稍一失控鸽子便会破掉,“吞燕”就会变成“吐燕”了。此汤不仅味道鲜美无比,而且以燕窝、乳鸽为原料就使其更具营养价值,能滋补肺阴,益肾养颜。

  当我问及其他比较受欢迎的汤菜时,他笑着告诉我“名潮十二点汤”是颇受男士青睐的一道汤,因为它是用秘制药材、冬虫草皇、大响螺、竹丝鸡等原料炖制的汤,有固本培元、强壮腰力、养精蓄锐的功效。还有一些传统的菜式如“酥炸雁鹅”、“竹笙野菜卷”、“炸油棵”、“黄金伊面”等在名潮“粗菜精做、精益求精”的经营理念下都面目一新,成了名潮的特色菜。
(选自金羊网)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