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梅戏老
黄梅戏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33,396
  • 关注人气:3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分类: 转载的文章


由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主办、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承办、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大力支持的新时代黄梅戏“十大金花”“十佳新苗”选拔,经过为期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从51名复赛选手中脱颖而出21位选手,获得“十大金花”“十佳新苗”。

 

分类: 转载的文章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力推动新时代黄梅戏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切实增强省内各地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大力培养、宣传新时代黄梅戏专业队伍里的年轻艺术人才,由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主办,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承办

分类: 转载的文章

著名戏曲音乐家,中国共产党党员,离休干部,安徽省艺术研究院原一级作曲、国务院特殊津贴终身享受者、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名誉会长、安徽省戏曲音乐学会会长、安徽音乐协会名誉主席时白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31日12时56分在合肥逝世,享年95岁。

 

分类: 转载的文章
致敬《天仙配》舞台呈现70周年
绿水青山带笑颜      节目单





分类: 转载的文章


分类: 转载的文章
女性形体曲线的玲珑、修长、丰盈等美感,但戏曲与舞剧在美学内涵上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舞剧的舞蹈身段高度抽象,远离社会生活。而戏曲的舞蹈身段,是对生活的提炼、创造,它的一招一式、举手投足,甚至“把子”“跟头”、“绝活”,虽经戏曲化地夸张变形,但都烙有深深的生活印痕,早与观众约定俗成地达成了高度默契。

戏曲表演的开门闭户、穿针引线、上山下坡、走马行舟,甚至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观众都能心领神会,并将自己融入其中,在艺术想象的空间,进行继剧本、导演、表演创作后的再度创作。舞剧身段在黄梅戏剧目中的生硬嫁接,观众感到陌生突兀。致使观演之间产生距离。如果舞剧的肢体语言,过多地成为戏曲人物的舞蹈语汇,那么,戏曲舞台就会出现抽象的舞蹈身段,与具体的故事内容及各种戏曲元素之间的不和谐、不融洽的硬伤。《徽州女人》《孔雀东南飞》尽管在戏曲身段与舞剧身段融会上留有遗憾,但瑕不掩瑜,从整体舞台效果审视,两剧的艺术创新是成功的,舞台综合呈现也是可圈可点的。还有诸如《红楼梦》《无事生非》、《柯老二入党》《柳暗花明》《逆火》等剧目,虽然表现手法、舞台风格不尽相同,但在身段表演上,都有许多
分类: 转载的文章
《打猪草》中的唱词念白,也具有同样的特点。戏演到结尾时,金小毛和陶金花一路欢歌笑语来到陶金花的家,金小毛放下背着的篮子欲回自己的家,热情好客的陶金花叫住小毛说:“小毛哎,你莫急着走,我看看我妈妈可在家,要是我妈妈不在家,我就打三个鸡蛋泡碗炒米把你吃。”(“吃”chi,念“七”qi)陶金花进门喊:“妈!妹!”安庆方言喊第二声“妈”时,“妈”念“妹”。第一声“妈”的音调是“阴平”,第二声“妹”的音调是“去声”“妈”和“妹”两个字的读音和调值落差大、对比强烈,富有音乐性,语言色彩亮丽,母女关系也显得更加亲密。

小戏《纺线纱》,更是充斥着令人忍俊不禁的方言俚语。卖纱小贩巧舌如簧、刻薄奸猾,用花言巧语克扣了卖纱女应得的报酬,很有成就感。他沾沾自喜、自言自语地说自己是“雀薄鬼”。这段唱词有四句,四句中除了衬字虚词“那么哈,哩嘿依哩荷呀”外,全是“雀薄”二字。“雀薄”在安庆方言中,是“恶作剧”“拿人寻开心”“作弄人”的意思。这种虚词多实词少的唱词结构,也是安庆民歌结构的特点。

由于安庆方言,每句话的尾声低平向下走的原因,因此,黄梅戏唱腔,无论是[花腔]体系,抑或是[平
分类: 转载的文章
二、妙乐风韵则情感浓烈

例如《天仙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唱段,表现的是七女与董永砸碎枷锁,冲出牢笼后欢天喜地的幸福情感。

还有一些剧目中花脸角色的唱腔,由徽调和京剧嫁接而来,某些剧目特定场面的唱腔,则直接引用了高腔的各种曲牌等等。

黄梅戏整本大戏的产生,加速了黄梅戏板腔体声腔系统的成熟与形成,剧目与声腔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花腔小调向戏曲剧种的整体移位,推动了黄梅戏其他艺术元素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表演艺术、剧本创作及舞台美术。黄梅戏艺术水平的整体提升,昭示着黄梅戏剧种独立地位的形成。

50年代初,随着一批音乐院校专业作曲人员的引进,黄梅戏音乐唱腔打破了以往无论什么题材和风格的剧目,演员在演绎故事、朔造人物时,不断重复演唱观众耳熟能详传统唱腔的简单创腔流程。虽然严凤英、王少舫等著名演员的演唱水平,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但舞台上反复出现相同、相近的音乐旋律,观众也会产生审美疲劳。黄梅戏音乐唱腔,经历了由专业作曲人员对演员演唱的传统唱腔进行整理、润饰、记谱,至
(2022-11-20 15:53)
分类: 转载的文章
一个剧种区别于其他剧种的重要标志,是独特的地域方言及由方言衍生的音乐唱腔。

中国戏曲有两大声腔体系--曲牌连套体(简称曲牌体) 板式变化体(简称板腔体)。黄梅戏也有 花腔]和[平词]两大声腔体系,[花腔]腔系属于曲牌体,[平词]腔系属于板腔体,[平词]腔系是黄梅戏的主要声腔。

曲牌体从宋、元杂剧至今日的昆剧,都是以曲牌连套体的形式来演唱。在戏曲的初期,也是编词配曲,由于有些唱段和谐悦耳,脍炙人口,被后人像填写宋词、散曲一样,在编演新剧时,填词套用旧有的优秀曲牌。原曲牌是以原来唱词的四声、格式谱写的乐曲,在填写新词时,必须与原来唱词的平仄四声、长短句格式一致。否则字与曲就无法和谐了。在后来的发展中,不同的曲牌根据不同的调式、调门联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套曲,称曲牌联套。黄梅戏「花腔]腔系,具有曲牌联套体的基本特征。

板腔体最早是梆子、皮黄等曲调的演唱形式,板腔体的唱词不同于曲牌体的长短句,而是以分上下句的五言、七言、十言诗的格律为基本形式。一三五句不论,二四六句押韵,单句最后一字为仄声,双句的最后一字为平声。句数不限
分类: 转载的文章

2022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将于9月26日在安庆市举行。根据《安徽省2022年国庆假期及前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非必要不举办,能线上的不线下”的原则,强化聚集性活动防控,经充分讨论和研究,本次展演周采取“线上+线下、线上为主”的方式,对活动规模进行压减、对演出形式进行调整。展演周10项主要活动分为三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