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道新
李道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0,803
  • 关注人气:1,3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杂谈

(转唐宏峰老师。今天北师大讲座,一师一生的描述,让我知道了一个不知道的自己。)李道新教授构建中国电影史理论“三体”说,即《中国电影研究的主体性、整体观与具体化》。教室爆满,学生获益匪浅。可以说李老师是具有强烈的电影史理论的自觉意识和电影史研究框架建构热情的学者。通史性写作的欲求使其必须对一个整一性的中国负责,所以才会充满焦虑,追求主体性,昂扬着战斗精神 [微笑]
标签:

杂谈

最高的敬意:追思李少白先生

          李道新

        得到先生逝去消息的时候,我正在研究生课堂上组织同学们探讨电影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接下来的中国电影史通选课,我向教室里全校400多位非电影专业的同学们表达了导师离世的悲痛。我清楚地感觉到,偌大的教室鸦雀无声,一种哀悼的氛围弥漫在我的周围。我几乎不再能够继续。

        但我终于释然。我知道我的导师是不会真正离开的。迄今为止,全中国以至全世界都有很多人在倾心研究中国电影,并在各种场合学习和讨论《中国电影发展史》。李少白这个名字,及其一代人所开创的中国电影史学与中国电影教育事业,已经永远镌刻在中国电影枝繁叶茂并愈益深广的历史记忆里。

        这也可使活在天堂的先生得到某种心灵的慰藉。对于一个导师来说,最大的成就或许就在

标签:

杂谈

在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介的电影批评话语中,针对同一批评对象,批评者的诉求之芜杂、观点之对立与分歧之严重,似乎已经超出了可以被理解的正常限度;曾经在政界、业界、学界、媒体与观众之间达成的一般共识,也基本不复存在。这种令人迷惑的矛盾症候与过于复杂的行业“乱象”,在刚刚过去的元旦、春节贺岁档,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批评姜文导演的《一步之遥》,争论“综艺电影”的正当性,以及分析当下中国电影文化价值的总体状况方面,可谓言人人殊,甚至大相径庭。

但即便如此,在一家电影杂志新近组织的一次较为专门的有关电影批评的学术对话里,笔者仍就中国电影批评的历史轨迹及其当下状况予以考察,并发表过如下观点:在全球化格局、市场化诉求和互联网语境之下,中国电影批评真正进入一个思想多样、话语驳杂、隐晦难辨的新时代;尽管这种失去焦点、缺乏权威乃至游戏对象的电影批评,经常会让习惯了传统批评的电影人和批评家满怀忧虑,但在某种意义上,网络时代的电影批评打破了单一决定论和本质主义的思想

标签:

娱乐

狼图腾

电影

作者论

李道新

                                             

《狼图腾》与跨国电影的作者论

李道新

 

 

        不得不说,在这样一个信息暴涨、多元交互的网络时代,电影更是一个全球化产业和世界性媒介。作为一部中法合拍、多国参与的跨国电影,《狼图腾》的生产和消费,也必然是一个超越国族与地域,横跨历史与文化的复杂系统。在此过程中,无论生产主体还是消费主体,都不可避免地置身于反复对话、不断游移的运动状态;但遗憾的是,在中国,针对《狼图腾》的不可遏制的话语增殖,彼此之间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相互理解,却也出现了一些自说自话的对抗局面,甚至产生

(2015-02-28 11:37)
    时间过得太快,又是一个学期!这是我正式走上大学讲台的第23年,也是我在北大任教的第14年。值得自我表扬的是:无论如何,每年都会安排至少一次本科生课程。不求功名利禄,但愿问心无愧。
 
(2014-09-05 10:34)
标签:

教育

中国电影史

北京大学

课程

星期四

      据说是史上最长学期,也是我课程最多、课时最长的学期。但愿能够挺得过去。

 

        中国

(2014-04-20 20:12)
标签:

北京大学

李道新

艺术学院

中国电影史

文化

黑泽明的莎士比亚

李道新

 

    杰出的改编是灵魂之间的对话,就像黑泽明的莎士比亚。

    黑泽明的莎士比亚是银幕上的《蜘蛛巢城》和《乱》,甚至比舞台上的《麦克白》和《李尔王》更加残酷,更加苍茫,也更加悲凉。在所有的莎士比亚戏剧改编作品中,《蜘蛛巢城》和《乱》是最不像改编的改编,却也是最接近电影的莎士比亚和最接近莎士比亚的电影。电影中的莎士比亚,穿越400多年深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经过20世纪以来戏剧电影大师劳伦斯·奥利弗、奥逊·威尔斯、约瑟夫·曼凯维奇、佛朗哥·泽菲雷里、格里高利·柯静采夫和罗曼·波兰斯基等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黑泽明电影中完成了舞台和银幕的完美交接。

    黑泽明的莎士比亚,影片里的人已经全部变成了日本人,他们全都在演绎日本史上的悲剧。然而,呜咽凝滞的笛箫,杂乱复沓的鼓点,以及对比强烈的色彩,寓意丰富的造型,伴随着不知疲倦引领观众的摄影机,来到浓雾弥漫的荒野、神秘

(2014-02-16 13:52)
标签:

李道新

北京大学

艺术学院

课程

中国电影史

       电影史研究专题(专业),研究生必修课;选课人数:80。上课时间:星期一第7-9节(15:10-18:00),上课地点:北京大学三教105;

    中国电影史(专业),艺术学院专业必修课,选课人数:50;上课时间:星期一第

标签:

北京大学

李道新

大闹天宫

甄子丹

电影

文化

                             

当“吐槽”成就票房

从《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说起

李道新

 

    只有看过当下正在热映的“真人魔幻动作3D-IMAX”《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之后,才会明白两年前这个时候公映的动画版《大闹天宫3D》是多么的尊重原著和传承经典。

    动画版《大闹天宫3D》由上影集团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美国特艺集团,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原作的基础上进行胶片修复、色彩还原、数字处理和3D特效制作;为了更加符合当下观众的欣赏习惯,除了3D转制和重新配音之外,还在沿用原作主题音乐的同时加入了西洋乐器和电子声效。有意思的是,《大闹天宫3D》也曾引发很多争议,这些争议大多集中在3D视觉效果上。其中,很多“技术派”

标签:

李道新

北京大学

邵逸夫

邵氏

天一

文化

邵逸夫:绵长的光影

 题记

 

        直到1990年春天,我才在古都西安第一次听说邵逸夫这个人,并有幸在西北大学目睹了这位商界巨子精瘦干练的背影。那一天,西北大学校园里的白玉兰骄傲绽放、清香阵阵。邵逸夫出席了由他捐资一千万元港币并倾心关注的西北大学图书馆落成典礼。这是邵逸夫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内地捐建的首批十所高校图书馆中的一座,也是西北地区的首座逸夫图书馆。我迫不及待地进入其中,在目送邵逸夫背影远去的同时,突然察觉到自己终于结束了身心的流浪,重新回到了书的故乡。

        没有想到,四年后,我便有机会坐在北京前海西街的一座前朝王府里,沉浸在20世纪20-40年代的老旧影刊中,不断地照面邵逸夫及其兄弟们。那是一个家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左冲右突、里应外合却又常被围攻、总遭诟病的过往,有些不堪,却也无伤根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