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open and shut them(打开手,合上手)是一首传统的美国童谣,美国几乎每个小朋友都会唱。我给大家表演的是由music together音乐早教课程改编的版本。
歌词是:
open and shut them, 打开,合上,
open and shut them, 打开,合上,
give a little clap, 拍拍你的小手呀。
open and shut them, 打开,合上,
open and shut them, 打开,合上,
fold them in your lap,小手放在大腿上。
creep them, creep them, 爬呀爬呀,
slowly creep them,慢慢爬呀,
right up to your chin, 爬到你的下巴上,
open up your little mouth, 打开你的小嘴巴,
but~~~~~~~~但是
do not let them in. 不让他们进来呀。
wiggle and fold them,扭动,交叉,
wiggle and fold them,扭动,交叉,
give a little snap, 打一个响指吧。
wiggle and fold them,扭动,交叉,
wiggle and fold them,扭动,交叉,
give your head a tap, 轻拍一下你的头。
creep them, creep them, 爬呀爬呀,
slowly creep them,慢慢爬呀,
right down to your knee, 爬到你的膝盖上。
tickle tickle tickle tickle 胳肢,胳肢
everybody freeze/sneeze 每个人静止/每个人打喷嚏。
这是一首非常实用的手指童谣,适用于0岁到6岁的小朋友, 家长还可以自己创造各种版本,比如做很大的动作用很低沉的声音;做很小的动作用很尖的声音;用脚做打开合拢,然后脚慢慢爬上大腿;或者胳膊做打开合拢,等等。
music together是美国1987年由Ken Guilmartin 和Lili M.Levinowitz创立的音乐早教课程,是我接触过的最好的音乐课程。由mygym china(美吉姆)儿童早教公司引进中国。(http://www.mygymchina.com/course/kc.asp?classid=3)
music together所有的课程设计都是建立在儿童的心理学和音乐教育理论基础之上的。我会在以后的博客里面选择性的为大家介绍一些他们的童谣。
标签:
转载 |
上海中学概况
上海中学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直属的实验性示范性寄宿制高中,创始于1865年的龙门书院。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80余人,外籍教师达80人,海外留学人员30多人,全英语教学师资超过百人,中外学生3700余名(其中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名国际部学生)。
校园全覆盖的有线网、无线网、MP网合一,建成体现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促进学生基于数字平台探究的20余个数字化实验室,其中工程类数字化基础实验室、心理咨询实验中心、数字化音乐与美术中心等均属全国中学首创。
学校被誉为“一流大学的摇篮”:本部毕业生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率99%以上(2009年高达99.7%),进入全国“211工程”高校90%以上,“985工程”高校80%以上)。国际部毕业生报考欧美一流大学录取率超过75%;进入美国大学的学生,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进入美国排名前50名的大学;外国留学生报考中国重点大学录取率保持在95%左右;2009年,港澳台班毕业生100%被中国重点大学录取。
校 址:上海市百色路989号(南大门:上中路400号)
联系电话:021-64100430
网 址:http://www.shs.sh.cn/index.html
上师大附中概况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58年,是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师范大学双重领导的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80余人,外籍教师达80人,海外留学人员30多人,全英语教学师资超过百人,中外学生3700余名(其中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名国际部学生)。
学校聘请上海师大、上海外贸学院、音乐学院等著名教授专家,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建立以外语和计算机为特色,包括自然、人文、实践和研究型课程在内的,有70余门课程组成的学校课程体系。
学校有着深厚的改革传统,特别注重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承担了国家级课程“实践教学民主,革新教学方式”的研究工作,教学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高考的一本升学率高达86%。
校 址:上海市桂林路120号
联系电话:64701528–339;64830671
网 址:http://www.fz.shtu.edu.cn/asp/index.htm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概况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前身是南洋公学的附属中学,创建于1901年,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
学校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特级教师、高级教师60余人,区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20余人,区中青年骨干教师10余人,硕士研究生20多人。
百年南模,以理科教学见长闻名沪上,但也十分重视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和使用技能训练。篮球、交响乐、科技、美育、国防教育和社团活动是南模中学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色项目。
南模中学每年将80%以上的学生输送到全国最好的大学。2008年考入北京大学1人,清华大学2人,复旦大学58人,交通大学70人,同济大学41人,香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知名大学18人。2009年我校计划招收全市推优生、自主招生、零志愿、名额分配、艺术、篮球特长生、境外学生、海外课程班学生等。其中高一新生10个班,境外学生1-2个班,与加拿大BC省合作的海外课程班2-3个(招收本国学生)。
本部校址:上海市徐汇区零陵路453号
本部周边交通:地铁四号线、49、50、733、932、111等
联系电话:021-34690246
南校区校址:上海市徐汇区天钥桥路1118号
南校区周边交通:733、56、 178大站车、932、770等
联系电话:021-64560292
位育中学概况
位育中学创办于1943年,创始人是著名教育家李楚材先生。1998年初高中脱钩,位育中学南迁至华泾地区,成为上海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之一。自1999年起,学校进入“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历史阶段,教育理念、教学质量又有大幅度提升,于2005年2月成为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
位育中学历来以优质师资闻名于上海。目前,有高级教师59人(其中特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60人,近几年来,学校优秀青年教师也纷纷崭露头角,在全国、市、区各级教学评比中屡获殊荣。
近年来,在传统的高考领域,位育中学成绩斐然。在近3年高考中:2004年有近80%的学生考入一本,考取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同济等名校212人;2005年75%以上的毕业生考入一本,考取上述名校学生200人,2006年,学校有76%的毕业生考上一本,有250余名学生考入名校。学校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在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上海市应用数学竞赛、物理、化学、新概念作文等竞赛中,获得多项团体及个人奖项。
校址:上海市位育路1号(徐汇区华泾地区)
交通:公交718路、804路、714路
联系电话:021-64960808(总机)
网 址:http://www1.weiyu.sh.cn/po35/
上海市二中学概况
上海市第二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厚实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优良传统。面对社会、经济的迅速的发展和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我们以勇于探索、务实创新、开拓发展、不断奋进的精神开创学校的新发展。
办校特色是:“德育领先、基础扎实、人文见长、综合发展”。并形成了语文、外语、化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车模、合唱、舞蹈、篮球、乒乓等优势学科和特色项目。
上海市二中学相关信息:
校址:上海市永康路200号
交通:公交718路、804路、714路
联系电话:64726994
网 址:http://www.shiers.cn/po/info/01/index.jsp
上海市南洋中学概况
学校创建于1896年,至今已110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建的第一所西式学校,校友中名人辈出,有文学家巴金,摄影家朗静山,外交家顾维均及黄葆同、殷之文等十四位两院院士等,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和深厚人文底蕴的学校。
目前学校已顺利结束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终期评审,根据区政府计划,学校将按照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标准进行高规格的改造。学校今年新高一招生10个班,仍然按区重点的分数线招生。
近几年,南洋中学教学效果节节攀升,通过近几届连续三年的跟踪评估,在全区统测中,学生优秀率大幅度提高,高考10人中有9人达到本科,为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同济等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子,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及推荐生在高校获得好评,成为学生骨干。如毛成轶同学获得CCTY全国英语演讲亚军,周静、何芳等同学在清华大学学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施嘉考入复旦后又被选拔去香港中文大学,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http://sh.zhongkao.com/z/szdgz/school/nanyang.jpg
上海市南洋中学相关信息:
校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南二路225号
联系电话:64046642-215或216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
回顾1999年,高考扩招的第一个年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增幅达到42%,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主动安排增加招生人数最多的一次。同一时期,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上“今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大幅增加”的通栏标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高校扩招成为1999年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教育政策之一。
时至今日,再回头看扩招,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扩招的速度确实快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从1999年至2005年每年递增25%左右,远远超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这不能说是一个理想的科学发展。2007年,普通高校大概1900多所,一半以上是扩招后新增加的学校,其中一大部分是中专升上来的,理念、制度、师资、设施等各方面准备都不足。”
十年间,高考扩招从大受欢迎到引来争议,许多人不禁要问:我们的高考扩招是对了,还是错了?更有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回顾这段历史,总结其中的成败。
扩招是为了拉大内需吗?
说起大学扩招,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汤敏一度被冠名“扩招之父”,在中国高校大举扩招之前,他曾经以个人的身份向中央寄了一封信,陈述扩招的五大理由。
无疑,他的谏言提得正是时候。从那时起,中国高校开始了一轮步伐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轰轰烈烈的十年扩招。
时至今天,汤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能够一口气说出五个理由: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达国家的水平,18~22岁适龄青年入学率仅为4%;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其五,也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
以扩招拉动内需,可行吗?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插曲。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1999年时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回忆当年,他说教育部要北大教科所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提交了一个报告,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拉动内需的排位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排在第一百零几位上,微乎其微。
既然扩招不是为了拉动内需,那扩招究竟让中国收获了什么?
2009年8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中央主要媒体采访时回顾了建国六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其中他明确指出,今天的高等教育走入了大众时代。
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时代,扩招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么,大众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项贤明教授指出:“高等教育大众化首先意味着文化权利,特别是高等文化权利的下移,这表现在我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这意味着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社会极少数人的特权,而且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也正在从精英走向平民,这带来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近年来,一系列‘学术明星’的涌现,就是最好的说明。”
扩招成败不能简单而论
简单地讨论“大学扩招十年”的成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针对扩招及扩招后出现的问题,众多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我们用10年时间走过了其他国家30年、50年的历程,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步跨得正好是时候,我认为意义特别重大。将来过几十年回过头看,会更加体会到它的意义。
一个时代的到来,也应该带来一代观念的更新。纪宝成校长认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是对的,生源文化素质下降在大众化进程中是正常的,问题是我们在招生上‘宽进’了,但在毕业上没有真正做到‘严出’。我们扩大招生,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以后,在教育内部应当有全方位变革的跟进,同时也应该是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社会就业的观念、就业方式、户籍管理制度等等都要进行调整。”纪宝成校长还指出:“扩招引起了思想的大解放。钱是用到教育上来了,土地增加了,教育设备更新了等等,没有扩招做不到这一点。这对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会长期发挥作用。”
同时,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把当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风浮躁、教学质量下降、就业难等等,不分青红皂白通通归咎于扩招,是不公平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认为,大学扩招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工作,需要明确很多问题,例如扩招的重点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扩招所需资金是靠提高学费标准,让老百姓买单,还是由政府、社会、老百姓合理分摊?每所学校的扩招计划是由政府作出,还是由学校根据办学条件自主决定?怎样的扩招速度,既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又能满足社会的人才需要?
有学者主张,对于中国的十年扩招,不能站在问题上看问题,要在发展中看问题,最终方向是一定的,就是要从量变向质变,从外延向内涵发展。后一个十年,高等教育走向何方?中国学者认为,关键是大学如何从“以外延扩张为主”,走向“以内涵改进为主”;中国大学在长时间的“量变”之后,如何迎来一个质的飞跃。毕竟,失去了质量这个核心和前提,大学所具有的任何外在繁荣都将失去意义。
http://s9/middle/56ab663bga025bce02b9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