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里巴巴投资创业电商成功 |
分类: 独家视点 |
上周五晚间,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交易。由于股价暴涨,市值达2314.39亿美元,超越Facebook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同时,这一数字也超过葡萄牙GDP。据世界银行网站数据显示,2013年葡萄牙GDP为2200亿美元。这个报道有点创意,将阿里巴巴市值与葡萄牙GDP相比,又能够说明什么?
正如阿里巴巴创始人及董事局主席马云所说:“阿里巴巴并不是一家中国公司,而是一家刚好地处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也许马云所指,并不想因为阿里巴巴贴上纯粹的“中国”标签,从而导致潜在投资者产生疑虑。毕竟2011年发生了支付宝VIE事件,就有人觉得马云是背信弃义,违背契约精神。基于此,马云有必要澄清是非。
从阿里巴巴的资本层面来说,尽管许多中国人和中国机构从中获益,但获得超级回报的大股东是日本软银和美国雅虎。这家地处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与作为中国制造的苹果手机没有两样,中国仍是“世界工厂”,绝大多数中国国民无法享受阿里IPO盛宴下的狂欢。而阿里巴巴根植于中国网民,又将如何回报社会呢?
生意难做,已是民间共识
因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生意受到互联网的强烈冲击。笔者最近走访了鄂豫皖等中部地区省份,发现了一个共同现象:在二三四线城市,年轻消费者已习惯于线下看货线上下单的消费形式,传统店面彻底沦为网店的试衣间。可见“淘宝”是多么深入人心,唯有腾讯QQ、微信和百度搜索类产品应用,可堪媲美。
另一方面,城市边缘人(他们不属于城市一族,游走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可能多年没看过一场电影,自然不会利用手机或电脑下单。而长期居住在城市的普通消费者,已经习惯于团购电影票、餐饮及娱乐等等。或许,这是万达新电商可以拓展的方向。试想消费者用QQ或微信上的百度地图搜索附近的美食、酒店、电影、景点等,抑或就近打车……可是,如今的腾讯、百度等各自为政,各有应用,如何将他们融为一体形成真正的万达生态圈,才是各方需要积极思考和应对的问题。如果运筹得当,还有希望抗衡阿里巴巴的生态模式。
由于阿里巴巴等电商模式的存在,大量产品更多让利于普通消费者,从而压缩了传统销售渠道的产品价格空间。同时,传统销售模式需要租赁店面、库房等,无形中增加了销售成本,于是生意难做成为民间共识。在传统生意人无奈与叹息之余,又对未来显露出迷茫。因为网上开店生意也不好做了,竞争激烈,成本高企。
富豪们,如何帮助创业者
几乎每一次中国公司到美国上市,或多或少都能诞生一些富翁。之前就有人说,阿里上市后,杭州将产生上千个千万富豪。即使阿里巴巴让上万员工成为百万富翁,对于偌大的中国也不过沧海一粟,解决不了多少问题。
此前,我看过一个业内投资潜规则,某知名投资人对斯坦福毕业或肄业生另眼相看,后来扩展到海归一族,他们都比较容易拿到他的投资。那么,那些没有机会出国的土包子先天不足,只能凭能力或事实说话了。无形中,拔高了普通创业者的创业成本。
请问富起来的马云以及阿里帝国的员工们,你们将如何回馈社会?如何你们有着远见卓识,愿意投资更多的普通人开创新事业,乐于想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之,富起来的一族只会是富有的消费者,或是成为海外移民一族。于中国社会或网民,并无太大意义。
走向海外,更要注重本土
马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阿里的下一个目标是继续做大电商业务,同时布局国际化战略的落地。对于国际化业务,绝不等于在国外有业务、工厂,而是有国际化的思想和战略。他希望未来为无数中国企业积累经验,跟世界各地的企业打交道。
前面已提过,中国传统生意难做,传统生意人的日子难过。阿里电商解决了很多就业,同样也导致很多人失业。其实让线下生意人转移到线上来,这样的乾坤大挪移于社会总量增加有限,于社会转型诸多不利。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以阿巴巴巴为代表的企业责任。
在我看来,中国电商还处于粗放式发展的初级阶段。从大城市到乡村的差距很大,不仅体现在物流方面。电商起到的作用也不仅是降低价格,促进商品流通。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更多的阿里们使科技应用于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对于阿里巴巴上市的意义,马云表示:“阿里这15年来,靠市场、激情、创业,我们需要永远支持为客户服务,阿里对中国、互联网、创业者最大的价值,如果你想做、坚持、有团队,一定能成功。”我想说,马云的忽悠可以告一段落了。从笑话到传奇,马云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不凡,也证实了理想可以变成现实。只是中国电商,已过了靠“忽悠”教育用户的历史阶段。
现在,是时候利用海外资本为民族做些事情了。至于做些什么呢?仅仅靠大自然保护协会的噱头是不够的,作秀多了,生活就不真实了。马云们应该多想想,那些电商还没触及或解决的社会问题。或者把菜鸟做好,不要让菜鸟成为一只驼鸟,永远飞不上天空。
评论/彭行洋(独立评论员,彭中商业周刊主笔,微信号:bizk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