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五角枫
五角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7
  • 关注人气:4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旅游

86个,其中文化遗产75个,自然遗产7个,双遗产4

中国(36

1、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2、秦始皇陵

3、敦煌莫高窟

4、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5、长城

6、武当山古建筑群

7、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8、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9、曲阜孔府、孔庙、孔林

10、平遥古城

11、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

12、丽江古城

13、颐和园

14、天坛

15、大足石刻

16、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17、明清皇家陵寝(显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

18、龙门石窟

19、青城山和都江堰

20、龙门石窟

21、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

22、五台山

23、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24、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25、丝绸之路:长安-天

标签:

杂谈

转载自人人http://page.renren.com/601891185/channel-noteshow-930772045

今天(2014年7曰6日)上午9:30左右,两位同学响应本平台倡议,身着“静园声音”文化衫前往静园拍照。其中一位同学在拍照时拿着写有“决策者不必高尚,请勿卑琐”的A4纸。10:10左右,3名保安骑着电动车来到静园,欲图查看两名同学的身份证件,被两同学以“无权查看私人信息”为由拒绝。此后,保安一路跟踪两同学经畅春园天桥出来,中途更试图将两同学拦截在天桥下,未果。直至海淀体育馆北门附近,保安强行将两同学拦下,不准两人再走。随即,3位保卫部工作人员(1女2男)先后赶来,加3名保安共计7人,与2位同学形成对峙。两同学虑及人身自由遭到侵犯,及时报警,与保安和保卫部工作人员形成僵持局面。

僵持过程中,双方各报警数次。12:40左右,中关村西区派出所的民警赶到,查看两同学信息后,将两同学和事发时实际上未在场的那位保卫部女工作人员(据悉,姓曹)一同带往派出所,进一步了解事件的详细过程。据本平台应急联络两位同学所得的消息,民警分别录下双方身份信息,继而建议双方自行调解,然而保卫部人员拒绝调解,并一再坚持索要两位同学的身份信息。中关村

(2014-04-02 20:47)
标签:

文化

前不久去登封实习了很多天,抽了几次空,把登封茫茫多的文物择要转了转,其中因为偶然的机会,得以进入太室阙参观,感觉是所有探访中最为宝贵的。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建筑类一号文物,太室阙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分,然而如此级别的文物,网上基本见不到照片,甚至中国知网也下载不到完整的测绘性论文,非常奇怪。于是我想发出这篇博文,让大家一睹太室阙的风貌,同时因为没有权威的介绍,只能把我对它的认识结合零星的资料尽量展示出来。

 

太室阙坐北面南,分东、西两阙,中间距离6.75米。东阙高3.92米,西阙高3.96米,每阙由连在一体的母阙子阙构成,子阙在母阙外侧,个头较低,全部为石结构,分别由台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台基一共2层,高0.59米,由素面石条砌成。阙身则由8层石条砌成。(维基百科)

 

西阙比较重要,上面刻有阙名,全身照如下

 

ht

有关西安城隍庙的修复问题,憋在我心里很久了,还是接着上次朝阳云接寺的事情,把我身边的这个文物修复中的破坏性事件说说吧。

 

西安城隍庙于2001年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论规模来说,在西安城内,应该是仅次于化觉巷清真寺、大学习巷清真寺、钟鼓楼以外的建筑群了。西安城隍庙始建于洪武年间,建筑群在清雍正年间遇大火,几乎全毁,其后拆明秦王府构件重新建造大殿,从我实地观察来看,虽为清构,但颇具明代遗风,尤其是在国内明王府建筑全军覆没的背景下,尤显珍贵。除此之外,城隍庙大殿也是西安城内唯一的庑殿顶建筑,等级很高。

 

西安人应该都知道城隍庙市场,我小时候常常去那里买东西,却从来不知道后面还有这么高等级的一组建筑群。大约在2005年前后,已经评为全国文保的城隍庙终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里面的商铺被清理,归还道教协会使用,并在南侧复建了过去被拆毁的诸如牌坊等建筑。大约于2006年至2008年,庙内主体逐渐对游客开放,但是后半部分一直处于未被修复的原始状态。我在2010年2月23日第一次探访这里,被它宏大的规模所折服,精美的戏楼,高大的牌坊,宽阔的大殿,一切虽然破败,但不难想象昔日的繁

标签:

旅游

我曾于2011年末发布了陕西省扶风县杨珣碑的照片,当时那块刀口如新的唐碑立于荒野之中,堪称我所见过的最壮观的碑刻。当时发那篇博文的目的,就是因为网上没有它的照片,想补一个遗,没想到三年过去,我的那篇博文还是网上唯一的资料,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的爱好者总是遗漏了这个东西。

原来的博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5f91d10100ze26.html

杨珣碑原本有一个清代碑亭,在本世纪初塌毁,于是成为了露天的状态。我当时路过时,就觉得它很快就会盖上新的碑亭,没有这么好的观赏效果了,没想到前两天看到网友拍的一些现状照片,情况真是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本来以为只会有一个类似义慈惠石柱、易县道德经幢的亭阁式建筑,但是新的保护措施使现在已经完全不能看到碑体了。

因为第一次看碑时,天气不是太好,而且是植被茂盛的夏天,于是一直想冬天再去一次。当然众所周知,关中地区的雾霾,可能是全国最严重的,一直到2013年的年初,才找到另一次机会。可是还是去晚了,碑亭已经开始修建了。

幸而碑首是露在外面的,而且因为碑周围有脚手架,我也因
标签:

旅游


  这次出国旅游,从1月11日凌晨出发,到1月29日下午返回,在外一共19天,在国外整整18天,依次游览了埃及(6天)、黎巴嫩(3天)、约旦(2天)、土耳其(4天)、希腊(3天)五个国家,基本绕了地中海东岸半圈,横跨亚非欧三洲,回想起来还是很壮阔的。期间试图从黎巴嫩闯关进入叙利亚,进入10公里后,在距大马士革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被拦回,导致比原计划少去了一个国家,却也因此更多体验了黎巴嫩和土耳其的风情。 

   本次旅行的原因,本来就是拔掉我在国外的两根草——日本和埃及中的后者,因为这次假
标签:

旅游

既然上次朝阳云接寺的博文有那么大的影响,那我就再把知道的一些东西发出来吧。。

2011年年初我曾经到繁峙县城游玩,之前也不知道县城里有什么古物,就是瞎转转。走到正觉寺门口,从外面看去,这是个纯新的寺庙,一般我是不进去的,这次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竟到里面逛了逛。

从天王殿而内,处处都是金碧辉煌的,刚想离开,突然瞥见了最深处那斗拱昏暗的大殿,竟然颇有古风,外观也不似明清之物,可谓惊喜异常。内部的梁架保持木材原色,看起来有些金代建筑造的意思,但是具体的做法,大部分似乎还是有很明显的明代改造痕迹。

2013年,繁峙正觉寺大雄宝殿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来以为它会受到更好的保护,准备什么时候再去看看,没想到在网上看到,它已经完全变了模样。拙劣的现代彩画覆盖了所有梁架,幸而大檩上明代万历年间的题记没有抹掉。作为佛教活动场所
标签:

旅游

我2011年曾去过朝阳云接寺塔,不久前又去了一次。到这里来主要是看那座精美的辽代佛塔,但这次让我震惊的却是塔下的清代小庙。那座曾经看起来已经挺新的庙宇竟然又被重修,里面最后一丝历史痕迹也被完全抹去,令人怒不可遏。
回想2011年的那次观瞻,我完全不知道塔下还有一组完整的清代建筑。中轴线的建筑有三个大殿,硬山的山门、歇山的大殿和硬山的后殿,三座殿宇排列紧密,格局可爱。当时远看,以为都是新造的,进入殿内,发现里面竟然有挺不错的清代老壁画,甚是惊喜。
山门内壁画保存较差,仅有东侧保留部分,内容大约是佛传故事,在清代壁画中,也算比较精细的了。http://s1/mw690/435f91d1tx6Dg0wMIE060&690

http://s9/mw690/435f91d1tx
标签:

旅游

四、148窟

148窟就是所谓涅槃窟,也是莫高的一个必看窟。

此窟开于盛唐,南北延伸,呈长条形,佛右胁卧,头向南。除涅槃像外,南北各有一佛龛。此间塑像多受一定程度清代重妆,但水平较16窟略高。窟顶绘千佛,四壁壁画均为盛唐,多为经变故事,保存非常精美,令人目不暇接。

此窟几乎完全没有自然光线,极为昏暗,东壁壁画基本无法看清。

 

南壁佛龛

http://s13/mw690/435f91d1tx6CllRzV6c3c&690

涅槃像
http://s9/mw690/435f91d1tx6CllTBATed8&690

东壁南侧——观无量寿经变壁画

上个月去甘肃玩了一圈,先去了榆林窟,后去了莫高窟。原本以为这边的石窟对于拍照的管理都非常严格,完全没有动偷拍的念头。实际虽然都要求在大门口把相机寄存,但是他们事实上只查相机包,相机完全可以揣裤兜里带进去。我在榆林窟动了偷拍的打算,在莫高窟就打算实践一把。没想到非常成功,我大概参观了35个石窟,除了将近十个石窟因为有前后室而导致后室过暗,五六个石窟参观太早,心情紧张,没有拍摄;有将近20个石窟都留下了一些资料。其实对莫高窟这样资料极其丰富的石窟,偷拍有什么用呢?对于我来说,主要是留下当前的石窟全景风貌和气氛(比如资料照片就不会反映当前新安的玻璃罩,也不能反映游客的状况,因为使用了良好的灯光,不能反映参观时的实际氛围);以及记录行程,便于日后回忆(因为相机在大门口就被收走,一些内部的外景也没法拍摄,日后回忆参观线路,就有些参差了)。

现在就把偷拍的一些照片拿出来分享一下

一、16、17窟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藏经洞了,每个团都会进这里看看。但是刨去藏经洞的因素,此窟的价值在所去诸窟中较低。16窟开于晚唐,门外是清代木构的三层楼,内部有一狭窄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