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沪深股市生肖“蛇”概念股遭到大肆炒作,像桂发祥、漳州发展、葫芦娃等蛇年概念股均出现连续涨停走势。其中,桂发祥实现9连板,漳州发展、葫芦娃均走出七连板。投资者炒作蛇年概念股,也是市场炒弃学的表现。个人以为,资本市场频现炒玄学的现象,也凸显出隐藏着的三大方面的问题。
从蛇年概念股的分布情况看,既有沪深主板的,也有创业板与科创板的挂牌公司,堪称“板板俱到”。从涉及的行业看,传媒、电子、旅游、医药、食品、珠宝首饰等行业均榜上有名。从相关上市公司的市值看,50亿元~100亿元为集中区,也说明蛇年概念股主要以中小市值上市公司为主。
一家上市公司要想成为蛇年概念股,并非其主营业务与蛇有关,而背后的理由往往十分牵强。比如股价表现抢眼的桂发祥,主营业务为生产以十八街麻花为代表的休闲食品,因麻花与蛇有点相似,因而成为蛇年概念股,并遭到市场的大肆炒作。因漳州有蛇城之称,漳州发展因之成为蛇年概念股,并同样遭遇市场资金的炒作。另一家葫芦娃之所以成为蛇年概念股,则与葫芦娃大战蛇精存在关联。因此可以说,所谓的蛇年概
日前,沪市上市公司日出东方发布公告称,经核查,其某高管的配偶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买卖公司股票,时间为今年2月6日至11月7日,已构成短线交易。基于此,该高管被上交所采取监管警示的措施。个人以为,对于上市公司高管及亲属违规短线交易行为,须采取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
公告显示,该高管配偶今年2月和6月先后四次买入日出东方股票,累计买入23.81万股,成交金额合计89.65万元,并于今年11月初卖出部分持股,卖出股份数量4.94万股,金额约32.21万元,获利约13.83万元。目前,该短线交易所得已全部上缴上市公司。该高管配偶短线交易不仅没有“所得”,高管还被采取警示的监管措施,堪称“鸡飞蛋打”,但也是其咎由自取的结果。
事实上,除了日出东方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也公告了相关高管或其配偶短线交易行为。像北方铜业、德龙汇能、株冶集团、运机集团等上市公司均“榜上有名”。登上这样的榜单,显然并非是取得了什么名誉。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
日前,创业板H公司的定增计划获得股东大会通过。一家上市公司再融资议案获得其股东大会通过,本来无可厚非。但是,H公司的再融资议案过关,却引发了市场的关注与质疑,而背后的原因并不简单。个人以为,上市公司在实施再融资时,不可损害其投资者的利益。
H公司2010年4月份在创业板挂牌,堪称是一家老牌的上市公司。近几年来,H公司曾多次推进再融资事项,但都由于各种原因而搁浅。如2020年2月份曾公告拟向7家战投定增募资不超过6亿元,但最终由于定增对象方出现内幕交易而终止。2021年11月份,H公司再融资方案卷土重来,却由于大股东回避表决,中小投资者否决了议案。
此次定增方案虽然获得通过,但仍然有超过10%的中小投资者投出了反对票。这实际上也说明,中小投资者对于H公司的此次定增,同样持反对的态度。而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背后显然并非没有原因。
一是近几年来,该上市公司业绩乏善可陈。资料显示,H公司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步入2024年后仍然没有扭转的迹象。而且,与其他上市公
沪市主板新股红四方的挂牌再次创造了“神话”。该股以超过发行价7倍的涨幅开盘,盘中最大涨幅超过22倍,尾盘报涨1917%(即超过19倍)。红四方亮丽的表现在吸引市场关注的同时,也有必要引起市场的思考。上市当天如此暴涨是否合理?个人以为,基于近期众多新股的表现,新股挂牌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的规定值得商榷。
招股说明书显示,红四方主要从事复合肥和氮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化肥生产企业,实控人为中盐集团。据统计,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该公司复合肥产销量行业排名分别为第12位、第11位和第10位,2023年度市场占有率约为2.45%。从行业上讲,该上市公司属于传统行业,且其行业排名与市场占有率均并非十分突出,但市场资金却给予其很高的“礼遇”。
红四方遭遇市场资金的爆炒,一来与其发行价格较低有关。红四方发行价格为7.98元,除了北交所外,其发行价格比今年来绝大多数新股要低。较低的发行价格,也为红四方挂牌后的大幅上涨埋下了伏笔。
二是A股向来都有炒“新”情结,逢新必炒已成市场的一大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股份,且接盘方为私募的消息颇受市场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股份基本上都采用协议转让的方式。个人以为,减持股份是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权利,但也要谨防协议转让成为违规减持的载体。
据统计,步入11月份以来,有超过10家上市公司公告了重要股东向私募协议转让股份的事项,且其中不乏ST类上市公司,转让股份超过总股本5%的亦不在少数。像汇源能源、ST瑞科等上市公司均榜上有名。比如汇通能源控股股东西藏德锦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厦门驱动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协议转让了1140万股公司股份,占汇通能源总股本的5.5264%,相关过户登记手续已在11月18日办理完毕。
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热衷于协议转让,个中或不乏自身的考量。比如持股5%以上重要股东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将持股减少至5%以下,今后减持时,可不受持股5%以上的相关限制,而是可以随意减持。
再如相比于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协议减持能够避免出现加大股价压力、加剧市场波动等方
近期,多家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消息颇受市场关注。据统计,步入11月以来,瑞众人寿、中邮人寿、新华保险、利安人寿等多家险企纷纷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并触发举牌线。作为机构投资者,险资进场举牌为资本市场带来增量资金,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也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来自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资料显示,从2021年至2023年,分别有1例、3例、6例险资举牌的案例出现。相对于数千家上市公司及超百家险企,从绝对数量上看案例明显偏少。但2024年,险资举牌呈升温态势。比如截至2024年11月20日,年内共有7家保险公司对14家上市公司进行16次举牌,举牌次数和被举牌上市公司数量均创下近四年新高,数据也说明今年险资举牌开始积极起来。
2024年更多家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个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沪深股市近些年来持续下跌,诸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凸显。近些年来,沪深股市持续低迷,许多个股跌幅巨大,也逐渐跌出了投资价值。相对于原来的股价,历经多年下跌后,其性价比无疑更高,对机构投资者也更具吸引力。
二是作为机
11月18日,广发中证A500ETF上市交易;19日,易方达中证A500上市交易。两家基金公司中证A500ETF上市交易,仅仅只是近期众多中证A500ETF上市交易的一大缩影。据统计,截至11月18日,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相关基金产品规模已超过2200亿元,而此时距离中证A500指数发布还不到2个月的时间。
中证A500指数是由中证指数公司于2024年9月23日发布的股票指数。该指数的编制,有两个方面的特点。其一,中证A500指数的编制方法以行业均衡为核心,选取各行业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500家上市公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了A股市场各行业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其二,从行业分布来看,中证A500指数行业覆盖度广、新兴行业占比较高。其中,该指数覆盖了全部中证一级、中证二级行业,同时纳入了较多新兴产业龙头,工业、信息技术、医药卫生、通信服务等产业权重合计超50%。这有助于引导市场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的相关上市公司,对这类上市公司而言无疑是利好。
对于ETF基金,投资者应该并不陌生,目前市场上挂牌交易的ETF基金
日前,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下称《指引》)。监管部门发布《指引》,意在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关注自身投资价值,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个人以为,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能够产生多赢的格局,但切不可把市值管理的“经”给念歪了。
对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投资者应该不陌生,此前监管部门就经常提起过。有第三个“国九条”之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市值管理也有涉及。《若干意见》指出,要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研究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纳入企业内外部考核评价体系。《指引》的发布,也意味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相关规则真正落地。
《指引》要求上市公司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并结合实际情况依法合规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基于此,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核心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即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上市公司质量,以及投资者回
近期,同一基金经理出现“双面”业绩的现象颇受市场的关注。所谓“双面”业绩,即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有的业绩超群,有的却出现亏损,两者之间悬殊较大。其中的原因,显然与现行的基金经理业绩评价机制密切相关。个人以为,基金经理业绩评价机制须秉持公平合理的原则。
股票投资,买入什么样的股票,选择怎样的赛道,往往决定着收益与投资业绩如何,这对于公募基金经理而言同样如此。此前某些基金经理能够成就“明星”基金经理的美名,与其在对的时间买入了对的股票是分不开的。但也有个别明星基金经理,并非一直能够成为明星,个中“滑铁卢”的案例不在少数,比如某公募“医药女神”即是如此。
基金经理选择不同行业的股票投资,也意味着选择了不同的赛道。赛道不同,业绩自然不一样,这也在众多基金经理中得到了印证。
比如国融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周德生管理的国融融盛龙头严选年内收益率已超过60%,目前市场排名前三,但其管理的另一只产品国融融君混合却录得约3%的年内亏损。收益率一正一负之间,两基金业绩相
日前,央行行长潘功胜受国务院委托作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指出,要完善应对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等政策工具,维护金融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个人以为,股票市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走势变化莫测,出现异常波动的现象并不少见。正确应对,需要采取“组合拳”的举措。
我国股票市场诞生已有30余年的时间,市场走势虽然总体上表现牛“短”熊“长”的态势,但也多次出现异常波动。而最典型的莫过于2015年的“疯牛”行情以及此后产生的暴跌走势。某种意义上讲,2015年的股市行情,甚至比2007年的大牛市及2008年的大跌更让人印象深刻。
2007年牛市的产生背景主要包括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完成以及因此所产生的红利、人民币升值以及流动性过剩等,而2015年的疯牛市更像是“人造牛市”,相对而言基本面上的支撑更弱些,这也为此后的大跌埋下了伏笔。
2008年股市大跌,则与全球性金融危机密切相关。正如倾巢之下,安有完卵?2008年全球资本市场都出现暴跌,并非A股市场独一家。2015年的大跌,既有政策上的偏差,也有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