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于左的微博
于左的微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25,301
  • 关注人气:7,6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于左

历史

二十四日,攻城战正式开始。八旗军“马步车牌勾梯炮箭一拥而至”,箭射如雨,攻势异常凶猛。他们的攻城器械当中有一种楯,“载楯穴城”,专门用来凿穿城墙。城上明军主要使用西洋大炮,大炮的射程之内,八旗军使用的牌车等遮蔽物都被炸得粉碎。近距离的时候,明军使用铳炮和小炮。问题是,架在城上的大炮总有射击的死角,小炮的射程又实在太近。另外,铁炮又容易出故障,通判金启倧就是被自己的大炮毙命。

八旗军充分利用炮火的死角,在两个门角的中间部分逼近了城墙,用斧头凿砍城墙,砍出三四处大洞。城上在大洞处丢下火球、火把,八旗军使用护牌向上遮挡,军士们躲在牌下凿城。城上很快改变了策略,用铁链挂着燃烧的火球,垂放到护牌上,护牌终于被烧着了,躲在下面凿城的军士也被烧死。

 

标签:

历史

于左

分类: 《他们丢了山海关》

占领沈阳之后,努尔哈赤率军乘胜南下,在浑河一带,明军与八旗军展开血战。防守坚固的川兵营被李永芳的火炮击碎,浙兵营的火器杀伤大量八旗兵,最终弹尽而溃,将士死伤累累。

袁应泰匆忙把奉集等处的驻军集中到辽阳,加强城防,自己和总兵官侯世禄等人率领明军出城,在东城外与八旗军对阵。八旗军的队列很有讲究,最前排是一种战车,转动灵活,前面是五六寸厚的大木板,用来遮挡明军的炮弹、枪弹和箭矢。第二排是弓箭手,第三排是无数的小推车,车上装满泥土,用来填平城壕。

最后一排是铁骑兵,人与马都挂重甲。铁骑兵出击的时机很有讲究,专等明军开炮、开枪之后,从两翼杀出,冲向明军

标签:

历史

于左

分类: 《他们丢了山海关》


萨尔浒大败之后,辽东明军兵力严重匮乏,兵部主事刘国缙主张在辽东镇当地召募军士,补充兵源。熊廷弼不以为然,因为他一直不信任辽人,反对“以辽守辽”的策略,主张从内地征调部队到辽东镇。

在万历四十七年十一月的一份奏文中,熊廷弼明确地说,解决兵员短缺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在本地召募,二是征调外地援军。实践证明,辽人守辽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所以他不辞辛苦,一定要从内地征调军将。刘国缙坚持自己的主张,花了许多钱,招募来将近两万辽人,但很快就跑掉了大半。

 

标签:

历史

文化

于左

分类: 《他们丢了山海关》

萨尔浒大战,明军四路合击努尔哈赤,其中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率领南路大军。但是,这一路明军在努尔哈赤方面看来,从始至终形同幻影,几万人马无声无形。努尔哈赤自己率领四千人留守都城,象征性地防范南路的明军。这样的决策不可思议,要么是努尔哈赤智谋过人,另一种可能却很简单、很可怕,那就是他干脆从一开始就知道明军的布置。

实际上,按照杨镐的计划,四路大军理论上应该同期接敌,果然如此的话,努尔哈赤的判断就是错误的,而且他率领主力倾巢出动,迎击西路和北路大军,可能会带来致命的结果。

但明军方面的一个个错误救了他,马林的徘徊犹豫,杜松的贪功冒进,李如柏的逗留不前,反而让努尔哈赤踩准了节奏,从容调度,东西奔突,手中原本有限的兵力被集中起

标签:

历史

于左

文化

分类: 《他们丢了山海关》

一直有人怀疑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关系不简单。客观地讲,抛开李成梁与努尔哈赤之间旧日可能存在的交情,他们之间也有暗中交易的现实可能性。

李成梁第二次出任总兵官,建州方面最大的变化是努尔哈赤的势力悄然壮大。在万历三十六年三月礼部的一份文件中说到:“更闻奴儿哈赤与弟速儿哈赤皆多智习兵,信赏必罚,妄自尊大,其志不小。”当时的辽人当中有一种说法:“女直兵若满万,则不可敌。”



 

标签:

历史

文化

于左

分类: 《他们丢了山海关》

李如松是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的大儿子,字子茂,从小跟随父亲四处征战,耳濡目染,熟知兵法。有了父亲打下的良好基础,李如松的起点很高,起步就是都指挥同知,比李家祖辈一直世袭的铁岭卫指挥佥事高出一大截。万历十一年李如松出任山西总兵官,万历十五年为宣府总兵官。

万历二十年,哱拜在宁夏反叛,朝廷原本打算重新起用李成梁,督师前往平叛。后来改派李如松,任命他为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率领各路援军赶往宁夏,两个弟弟李如梅、李如樟随行。最终李如松不辱使命,顺利平息叛乱,进为都督。

此时倭寇大举犯朝,国王向明神宗求援。明神宗派李如松提督蓟、辽、保定、山东等路军马支援

标签:

历史

文化

于左

分类: 《他们丢了山海关》

客观地讲,抛开李成梁与努尔哈赤之间旧日可能存在的交情,他们之间也有暗中交易的现实可能性。

李成梁第二次出任总兵官,建州方面最大的变化是努尔哈赤的势力悄然壮大。在万历三十六年三月礼部的一份文件中说到:“更闻奴儿哈赤与弟速儿哈赤皆多智习兵,信赏必罚,妄自尊大,其志不小。”当时的辽人当中有一种说法:“女直兵若满万,则不可敌。”

按照这个文件给出的数据,当时努尔哈赤已经拥有精兵三万多人。而明军在辽东镇的兵力又有多少呢?

 

标签:

历史

于左

文化

分类: 《他们丢了山海关》

本人新书《他们丢了山海关》已经上市。

明朝末年,明军与蒙古、女真的势力在辽东纷争不断,这种纷争又与明朝内部的各种矛盾互相影响。最终清军进入山海关,占领北京,明清易代。在这里,山海关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

本书选择五个关键人物,李成梁、熊廷弼、袁崇焕、洪承畴和吴三桂,对于山海关的失守和明朝的灭亡,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责任。通过他们个人兴衰荣辱的历史命运串连起明清嬗代的过程,呈现了一幅大明王朝迟暮的全景画面。

目前京东、淘宝已经上架。
标签:

于左

文化

历史

分类: 《他们丢了山海关》
即将上市的本人新书《他们丢了山海关》封面,这个设计还好吗?


标签:

于左

分类: 《佳茗似佳人》
拿到《佳茗似佳人:煎茶小品赏读》一版二印的样书,高兴!此书属于中州古籍出版社的“闲雅小品丛书”的第二辑。今年这套丛书将出第四辑了,祝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