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杀破狼2七杀破军贪狼吴京 |
分类: 紫微斗数 |
论战斗力,七杀、破军、贪狼三星本来难分轩轾,因杀破狼三星犹如陆海空三军总司令。
陆军、海军、空军各擅胜场,谁都不服谁。但陆军不可能消灭海军,海军也不可能干掉空军,空军轰炸陆军、海军的时候倒是很爽,搞不好自家的机场被陆军一锅端了,覆巢之下无完卵。陆海空军之间,互相牵制,也互相提防,偶然也会搞联合行动。美军的陆海空军不就经常发生摩擦么?但遇到大战役,陆海空部队还是要并肩上阵。
在《杀破狼1》中,任达华=七杀,甄子丹=破军,洪金宝=贪狼, 甄子丹演绎破军星,倒是恰如其人,因为甄子丹真的就是破军入命。
三军联合行动,总有一个主次之分。在《杀破狼1》中,破军甄子丹成为灵魂人物,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到了《杀破狼2》, 七杀=托尼·贾 ,破军=吴京,贪狼=张晋。 托尼·贾演七杀,很到位,把七杀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概刻画出来了。
特殊的是,任达华这个老牌七杀在《杀破狼2》中余威尚在,或者应该这样理解,《杀破狼2》的七杀星,前半截是由任达华代言,后半截是由托尼·贾担纲。
《形性赋》有云:“七杀如子路暴虎冯河”,成语“暴虎冯河”出自《论语·述而》,孔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暴虎=空手与老虎搏斗;冯河=徒步涉水过河),纯属莽夫之举。仲由,字子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为人正直、忠义、刚烈,缺点是鲁莽,好勇斗狠,最后不得善终,为救其主孔悝,被叛臣杀死,还被剁成肉泥。
任达华这个先出场的七杀星,徇私枉法也要救吴京,多少因为他们是叔侄。而托尼·贾倒车回去救任达华和吴京,完全是出于义愤,他当时并不知道吴京就是能救他女儿之人。七杀星具有“掉臂独行、无意求合”的个性,好比《神雕侠侣》的杨过,一向独来独往,做决定的时候从来不会去迎合他人的意见,破釜沉舟,不留后路。
有前辈认为,破军星为开路先锋,七杀则为军中主帅。七杀可以“任性”,破军则仍有顾忌,必须受命于主帅。吴京在《杀破狼2》中很好的演绎了破军星的角色,他一路上披荆斩棘,但终究是被牵着鼻子走。
恰恰是被人称为“帅到没朋友”的张晋偏离了贪狼星的特性。很多人以为贪狼=贪财好色,其实那是天大的误会。贪狼最大的特点是投机,两边下注。张晋在《杀破狼2》中的形象太“七杀”,只因古天乐救过他的命,他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最后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也赔上了,实在太不贪狼。
希夷先生曰:贪狼星“机深谋远,随波逐浪,爱憎难定”,贪狼星对应妲己,妲己是谁?是九天玄女派去潜伏在纣王身边的卧底!卧底者,内心多机关,多计较。“与人交厚者薄,而薄者又厚”,纣王以为妲己是红颜知己,孰料妲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编剧没有为张晋的角色设定哪怕仅有一分钟能够体现其“首鼠两端”的私心之情节,实在是本片的一大败笔。
标签:
comeuppance中元节佛教净空法师南宋四十千因果报应因果说夷坚志文化 |
分类: 白洋闲谈 |
或许因为最近乃中元节之后,重阳节之前的缘故吧,睡前总要看几篇《聊斋志异》的故事才能入眠。夜深人静之际,蒲松龄笔下的鬼怪故事读起来是那么的令人毛骨悚然。其实鬼神未必可怕,但是贯穿《聊斋》始终的一种因果报应思想,实在不是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
志怪小说并不是清代的新事物,早在魏晋南北朝就有干宝的《搜神记》流传于世,南宋洪迈的《夷坚志》也搜罗了很多妖怪故事。但清朝以前,所有这些志怪小说,仅仅记事而已,不会刻意和因果报应扯上关系。可是,清朝最重要的几部小说之中,蒲松龄的《聊斋异志》、曹雪芹的《红楼梦》、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却无不以因果报应为小说的主线,《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干脆就是“谈狐说鬼”之书。
志怪小说以清朝为界限集体转向因果说,该与清朝政府尊奉佛教有关。在清之前,各个朝代的皇帝,或者信佛,或者信道,悉随尊便,宗教信仰首先是个人的喜好问题。但满清贵族最终定鼎中原,多少是运气使然,有很大的侥幸成分,其实是“冷手执了个热煎堆”。为了顺利接管华夏政权,满人祭出一个“杀”字诀,估计清兵入关后,华夏人口减少了5000万人以上,真是血雨腥风。满族本来信仰萨满教,但以武力夺得华夏大地后,认为“马上”得天下,终究不能“马上”治之,于是大力推行佛教,尤其着力宏扬佛教教义之中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的一面,说白了就是劝诫老百姓要“认命”,乖乖做奴才。
但是,佛教的因果报应论,确实具有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功能,因此在普罗大众之中颇有共鸣。而且因果说能够解释玄学上的一些疑点、难点问题,打通了某些关节要点,因此信命之人很难不信因果报应论。比如八字相同的两个人,父母的际遇和彼此的关系总会存在差别,唯有因果说能够解释此间的缘故。
净空法师谈前世,认为一个人到这个世间来投胎,父母与他一定有“缘”。缘主要分为四大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
如果一点“缘”也没有,即使对面遇到也不会认识。
如果是来报恩的,就是乖小孩,不用教,生来就懂得孝顺父母。
如果是来报怨的,将来就是怨家对头,一定搞得家破人亡。
如果是来讨债的,也就是父母前世欠他的,今世要还债。欠得少,没长大就夭折了;欠得多,出来社会就没了。
如果是来还债的,看他欠父母多少。如果欠得多,对父母的生活照顾得很周到,但是缺少恭敬心;如果欠得少,纵然他自己非常富有,对父母也很刻薄,顶多让你混个温饱就算了。
很巧,《聊斋志异》之中就有几个典型的“讨债”孽缘。比如《四十千》和《拆楼人》。
《四十千》
“新城王大司马有主计仆,家称素封。忽梦一人奔入,曰:“汝欠四十千,今宜还矣。”问之不答,径入内去。既醒,妻产男。知为夙孽,遂以四十千捆置一室,凡儿衣食病药皆取给焉。过三四岁,视室中钱仅存七百。适乳姥抱儿至,调笑于侧,仆呼之曰:“四十千将尽,汝宜行矣!”言已,儿忽颜色蹙变,项折目张;再抚之,气已绝矣。乃以余资置葬具而瘗之。此可为负欠者戒也。
昔有老而无子者问诸高僧。僧曰:“汝不欠人者,人又不欠汝者。乌得子?”盖生佳儿所以报我之缘,生顽儿所以取我之债。生者勿喜,死者勿悲也。”
.《拆楼人》
“何冏卿,平阴人。初令秦中,一卖油者有薄罪,其言戆,何怒,杖杀之。后仕至铨司,家资富饶。建一楼,上梁日,亲宾称觞为贺。忽见卖油者入,阴自骇疑。俄报妾生子,愀然曰:‘楼工未成,拆楼人已至矣!’人谓其戏,而不知其实有所见也。后子既长,最顽,荡其家。佣为人役,每得钱数文,辄买香油食之。异史氏曰:‘常见富贵家数第连亘,死后,再过已墟。此必有拆楼人降生其家也。身居人上,乌可不早自惕哉!’”
《聊》虽然也涉及对官府的批判,但披着“宿命论”的外衣,借“异史氏”之口“曲笔”进谏,倒也安然过关,并没有卷入文字狱,实乃蒲公的高明之处。多数人只是把《聊斋志异》当做戏说而已,但年齿渐长,阅历更丰,回头去读《聊》,岂可心无戚戚焉?
http://www.36172417.com/2010/09/28/liaozhaizhiyi-comeuppance.html
标签:
万历三公三台三方四正举人保守派八座内阁大学士凤阁博士张居正星座 |
分类: 名人命盘 |
历史剧《万历首辅张居正》日前正在热播中,此剧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张居正》,原著作者熊召政负责编剧。这部连续剧播出以来,观众对其评价并不算好,争议主要在于剧中的张居正太过于完美,与历史上的张居正颇多出入之处。其实张居正本人绝不完美,身前身后都为人诟病:城府太深、工于心计、爱好弄权、气量不大(“偏衷多忌,小器易盈”)、笼络后宫两位太后、结交太监、出卖盟友,而且生活腐化。
http://www.36172417.com/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0/05/%E5%BC%A0%E5%B1%85%E6%AD%A3-1.jpg
《万历首辅张居正》的导演苏舟回应道:“他一开始性格张扬,谋略简单,不像一个政治家,后期比较骄横,用32抬大轿回家省亲,还有宫女陪伴,有着光宗耀祖的私欲膨胀。看到后面,就不会再觉得张居正只是高大全了。”
确实,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张居正的首辅之路也不是一天就铺好了的,伴君如伴虎,尤其是辅助以反复无常著称的朱氏皇帝,其实城府深等等缺点,反倒成为一种优点。
朱元璋晚年,为了实现完全的皇权,废除延续千年之久的宰相制度,代之以内阁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其实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兼顾问,官阶仅五品,和传统意义上的宰相相差甚远。也就是说,张居正尽管有宰相之实,但并无宰相之名,他的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的信任与授权。皇帝对他的依赖越大,则权势越大;但一旦君臣反目,则是抄家灭族的下场。说白了,所谓“首辅”,就是一个狐假虎威的职位,而张居正其实只是皇帝的“首席秘书”而已。
http://www.36172417.com/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0/05/%E5%BC%A0%E5%B1%85%E6%AD%A3.jpg
张居正的紫微斗数命盘,命宫是天机、巨门在卯地,“机巨同临”格,实在是太适应明朝的政体。因为皇帝需要谋士,而机巨同临格局正是谋士的格局。口诀云:“机巨同临,位至三公”,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一般特指太师、太傅、太保三位一体。张居正是明朝自李善长之后两百年来首位生受三公封号的文臣,生前极尽荣耀恩宠,除了他的努力钻营,也可以说是赶上了好时候。
天机星既然是谋士,因此推断其成就,关键在于两点:
第一,天机星是否足够聪明。道理很简单,假如不够聪明,不足以辅助君主,不配做军师;
第二,父母宫是否足够强大。因为天机是因人成事之星,靠山越大,发挥的空间也越大。
很巧,张居正的命盘,完全符合以上2点。
首先,命宫的天机、巨门与双禄同宫,博士入命,会到文昌、文曲,龙池、凤阁,天机星该会到的星曜都齐全了。张居正确实也是聪颖过人,从小就是荆州远近闻名的神童;十六岁中举人,极受湖广巡抚顾璘赏识,逢人就夸“此子将相才也”;二十三岁那年,张居正中进士,入翰林院。学而优则仕,张居正早年可谓一帆风顺。
其次,此命盘的父母宫相当不俗。父母宫主星紫微(化科)、天相,禄荫夹印格局。天机谋士最喜见皇帝,紫微正是帝星。擎羊入庙表示权威,天官是贵星,主爵禄,三方四正会到天魁、天钺贵人,三台、八座,恩光、天贵,贵星齐会,力量翻番。所以张居正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庶吉士,老师是内阁重臣徐阶,起点很高。后来又得到太后的充分授权,从此张居正在朝廷的地位稳如泰山,谁也撼动不了他丝毫,甚至小皇帝也很怕他。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张居正也就拥有了一言九鼎的威风,尽管出身寒微,却不惧保守派的反对,厉行改革,力挽狂澜。
当然,好命盘,也要好运气来配合。张居正胸怀大志,十三岁就以诗言志——“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隆庆元年(1567年),蛰伏了三十年之久的张居正终于等到了大展身手的机会。这一年,明世宗殁,明穆宗即位,张居正进入内阁,参与朝政,他终于“直上尽头竿”了。
http://www.36172417.com/2010/05/04/zhangjuzheng.html
标签:
乙酉八字冬奥会庚午日元浅田真央金妍儿滑冰滴天髓甲申癸巳癸水星座 |
分类: 读者点播 |
金妍儿与浅田真央乃花样滑冰赛场上的最大竞争对手。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项目输给金妍儿后,浅田真央曾说:“我和金妍儿同龄(20岁),出生月份(9月)相同,身高也差不多,而且都是花样滑冰选手。这也许就是命运吧。”
按照维基百科的资料,浅田真央于1990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六柱:庚午年、乙酉月、癸巳日;金妍儿于1990年9月5日出生于韩国,六柱:庚午年、甲申月、癸酉日。很巧,他们不但同年同月出生,还都是癸水日元。
《穷通宝鉴》评秋月之水:“秋月之水,母旺子相,表里晶莹,得金助则清澄。”金水相生,本就是容易出美女的格局。金妍儿与浅田真央分别出生于申月和酉月,金旺的月份,也难怪都出落得亭亭玉立,姿色可人。
http://www.36172417.com/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0/03/%E9%87%91%E5%A6%8D%E5%84%BF%E3%80%81%E6%B5%85%E7%94%B0%E7%9C%9F%E5%A4%AE.jpg
癸水代表阴水。《滴天髓》云:“癸水至弱,达于天津。”任铁樵曰:“癸水非雨露之谓,乃纯阴之水。发源虽长,其性极弱,其势最静,能润土养金,发育万物。”因为其有滋养之功效,水能生木,所以癸水日元见食伤乃好事。再得金生水,水生木,于是形成良性循环,生生不息。正好金妍儿与浅田真央二人之六柱,都有印星和食(伤),八字不错。食伤生财,也表示适合走艺术路线。
不过酉月癸水与申月癸水又有区别。
申月癸水,“正母旺子相之时,癸虽死申,殊不知申中有庚生之,名死处逢生,弱中复强。”金妍儿是越挫越勇的性格。她的对手浅田真央成名极早,12岁时就能完成三周半跳,可谓是天才少女。2004年世界青少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浅田真央以超出第二名金妍儿35.08分的高分夺冠。2005年的世界青年滑冰锦标赛,也是浅田真央夺得冠军,金妍儿位居第二。当时的浅田真央,风头一时无两,而金妍儿只有埋头追赶的份儿。但金妍儿的目标就是“战胜浅田真央”。在2006世界青年滑冰锦标赛中,金妍儿力压浅田真央获得冠军,第一次收获胜利的喜悦。从此,两人成为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以致有人认为:“没有浅田真央,就没有现在的金妍儿”。
酉月癸水,“辛金虚灵,非顽金可比,正金白水清,故取辛金为用,丙火佐之,名水暖金温。”所以,同样是金水相生格局,但浅田真央的模样要比金妍儿更为俊俏,只因金白水清之故。
http://www.36172417.com/2010/03/13/yu-na-kim-asada-mao-figure-skater.html
标签:
骗局流言真伪辨材格林斯潘杂谈 |
分类: 白洋闲谈 |
曾经在世界金融界内呼风唤雨的人物——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国际媒体对他推崇备至,人人视他为大师、英雄、远见者……但是,果真如此么?他卸任才2年多,美国就发生次贷风暴,总不能够怪他的接班人伯南克(Ben Bernanke)未能够萧规曹随吧?
其实早在2006年,已经有学者写书,从格林斯潘1987年就任美联储主席之前说起,深入分析了格林斯潘的观点和政策所导致的毁灭性后果。可惜脑子清醒的人总是少数派,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直到此次华尔街金融风暴,借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的话——2007年的次贷危机最终把格林斯潘拉下了“神坛”。
在此抄录白居易的一首诗,永远提醒自己——这个世界从来不存在要吃喝拉撒的神仙,少一点盲目崇拜,少一点混乱。
放言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当初还是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认识了老白的这首诗——也有人喊我老白,其实白居易才是老白咯——不过金庸对原诗稍作了修改——“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
周芷若杀殷离(命大没死),夺屠龙刀,嫁祸于赵敏,张无忌这个糊涂蛋中了圈套(金庸的小说很喜欢塑造类似的糊涂男人,比如郭靖也曾经咬定黄药师是杀江南六怪的凶手),认定赵敏是小妖女(不过女人能够被男人当作妖女,也说明她有特别的魅力吧?)。赵敏无以自辩,知道张无忌一定会参与元朝皇帝的花车游行,于是借郡主之便利在巡游队伍之中搞了一个不伦不类,莫名其妙的小插曲,其中就引用了这个诗。张无忌何等聪明,“天下是非黑白,固非易知。周公是大圣人,当他流放管叔、蔡叔之时,人人说他图谋篡位。王莽是大奸臣,但起初收买人心,举世莫不歌功颂德。这两个故事,当年在冰火岛上义父都曾说给我听过的。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世事真伪,实非朝夕之际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