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旅游见闻 |
“帕米尔高原”的所在地“塔什库尔干”县,简称“塔县”,是国内接壤国家最多的县,分别是“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塔县”四面环山,站在县城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雪山,生活在塔县的5万多塔吉克族人,他们是我国唯一的白种人。
“塔县”离“红其拉甫国门”156公里,因暂时关闭,只好放弃,”红其拉甫口岸设在“塔县”。在门口拍了几張照,也为到此一游留下份纪念。
分类: 旅游见闻 |
“三十里营房”这里食宿简陋且价高,但它是新藏线上一个很重要的驿站,来这里旅游的人不多,仅有的几台小车,途中停车几次都互相认识,而一路基本都在一个地方住宿,所以早就听说“三十里营房”至“叶城”366公里,是新藏线上道路最险、路况最差、和环境最恶劣的高原公路,走过才知道此话不假。
从“三十里营房”检查站岀来,一路在白雪皑皑的山路上盘旋,虽然艰辛,很是惊喜,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少有见雪,更何况是在连绵百多公里的雪山上,在这家乡酷热的七月,真的遂了让我们一次看过够的心愿。
分类: 旅游见闻 |
”多玛乡,”西藏“阿里”地区最边远的一个乡,从这里过去到新疆“叶城”只有800多公里了。走在驻扎着武装部队的“多玛乡”一条不足500米长的街道上,有一种硝烟弥漫的感觉,为了“班公湖”你懂的。
从“多玛乡”出来,连续翻越2座海拨5千300米以上的高山,还有几座5000以上的高山,于7月1日,这个难忘的日子中午12点顺利出藏。
分类: 旅游见闻 |
“狮泉河”镇,是“阿里”地区葛尔县西藏和平解放后新建的一个小镇,但这小镇却是“阿里”地区的首府,是地区行署所在地,之前对“狮泉河”和“阿里”的认识,就像外地人对成都和四川的关系一样浑沌,因为从西藏去往新疆,这里是必经之地,住了一晚才理清楚。
和“拉萨”远隔千里,但这里的人和“拉萨”保持在同一频道,早上9点了,滿大街还找不到吃早点的地云,“狮泉河”镇,除了那条穿城而过的“狮泉河”,对城市出来的我们真没特别的地方。
从“狮泉河”镇出来,两小时左右行驶,我们来到“日土”县,
分类: 旅游见闻 |
在“冈仁波齐”我们选择在“远方的家”帐篷酒店住下,只为体验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看过“冈仁波波齐”的影片,除了被大自然的美景吸引,心里充满对了信仰的执着和虔诚的由衷赞叹,更对“冈仁波齐”的神秘充滿了向往,正如仓夹嘉措所写:“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的浪漫情怀与渴望,我们来到圣山脚下,朝圣者的路,没有信仰的支撑,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这里不管你有无信仰,这座被圣洁笼罩的神山,总是用它的宽容接纳人们的敬畏,尽显王者风范。
走岀“冈仁波齐”,一路朝前,又翻越一座以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旅游见闻 |
在珠峰大本营住宿,看珠穆朗玛峰唯美壮丽的日出,与珠穆朗玛峰“共度良宵”,是许多旅游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事情。
两上珠峰,这次在大本营住宿一晚,虽然条件艰苦,却见到了日岀日落不同的珠峰,我们下午4点左右到达大本营,住在藏民自营的4号帐蓬,这是帐蓬营地最靠近珠峰的帐蓬之一,80元一个人,我们和另外两个重庆老乡,包了里间的小帐蓬。帐篷菅地的价格基本上统一,据帐篷老板说,帐房每天的收入与帐篷营地平均分配,所以不存在硬性拉客的现象。
在海拔5200米过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艰苦程度超岀想象,洗脸洗脚漱口都是不可能的事,上厕所更困难,15元一盒的方便面,比嚼不烂难以下咽的牛羊肉汤
分类: 旅游见闻 |
早上8点从“察瓦龙”出发,导航显示219公里,这219公里,在没有红、绿灯,没有班马线,没有限迅还可左冲右撞的线路上,走了八小时三十分,于不午四点四十分,人,车安全到达丙察察线的终点“察隅”县城。
从“丙中洛”到“察隅”我们用了两天时间,这条路,险和烂是它的名片,堵车更是常态,除了勇气、耐心、技术以外,还要有运气,这一路,什么堵车,泥石,坍方,施工,那种进退都没有商量余地的无奈,通通都被我们平时集攥的好人品破解。
早上,从“察瓦龙”出来,我们单车行驶在一个小时才走了20公里的的烂路上,在前不见来车,后也不见来车深山峡谷的险路上,莫名的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真怕有意外发生呀。
一个半小时后,终于看见前面有一辆车了,很快我
分类: 旅游见闻 |
丙中洛景点比较集中,呆一天是必须的,昨晚上下了埸雨,晨起,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
二次到丙中洛都住这家“天桐客栈”,这家客找真心值得推荐,所有对行业的赞美,都不如对人的赞美,老板,老板娘,都是会让你走后久久忘不了的人。
分类: 旅游见闻 |
终于来到“诺邓”古村,早上来到“诺邓”北山坡上的观景平台,从东面升起的太阳,把山对面层叠的古村完美的呈现在眼前。
“诺邓”的意思是有盐的地方,这个以盐兴起的小村,在村里,目前还保留着两口盐井,这是历史的见证,它的存在,让人依稀能回想到往昔家家户户制盐的忙碌和喧闹的情形。
分类: 旅游见闻 |
雨崩村不是阳光沙滩,不是那种乘坐缆车上下打卡的景点,不是度假式旅行的从众,它是徒步者的天堂,是一场自虐的苦行之旅。
雨崩,一个我心心念念了许久的地方,从那年登上一梅里雪山“明永冰川”就对雨崩念念不忘,这种执着源于骨子里不该具有的不安定因子,我是那种喜欢安定,也不怕漂泊,喜欢结伴,也不怕独行的人,对我来说,探索未知永远是我想旅行最大的动力,探秘怒江行,正是源于这种动力。
临出行前,有朋友说,要去雨崩,很绕路的,只要绕得去,就要去,我是铁定心趁还有徒步的勇气,去做一件到老都值得回味的事。
据说,从丙中洛到德钦飞来寺直线距离不足100公里,好不容易开通距德钦只有156公里的丙德公路封路维修,我们只能返回300公里,从“六库”走219转327省道前行。
从丙中洛到德钦总距离720公里,从327省道再转行至311省道,两天跑了500公里,可想山路之艰险,意外的是,一路风景带给我们不断惊喜,这720公里真不觉得冤。